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十一五"一個重要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21%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4日   來源:人民日報

單位GDP能耗趨勢(單位:萬噸標準煤/億元)

    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數字是單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減少百分之二十———

為什麼要提出這一指標

    不少家庭已經買了汽車,不少家庭可能正準備買車。那麼你買車的標準是什麼?速度肯定是重要的,如果汽車的速度還趕不上馬車,肯定不行。但是,沒有速度不行,光有速度也是不行的。如果油耗太高,特別是在油價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你對這輛車的評價肯定會打折扣。回到中國的經濟,這些年的確發展得夠快。但是美中不足,甚至潛藏的重大隱憂是,我們這輛“經濟快車”的油耗太高了,如果不降低,這輛車還能跑多快、多久很難説。因此,中央在提出速度目標的同時,把“省油”這個目標也一併提出,是科學的、及時的、意義非凡的。

    關鍵是人均佔有量

    今天看來,地球上的資源沒有哪一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地球如此,中國更是如此。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是寫進課本裏的,這也是事實。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和資源總量都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如果把人口眾多這一特點一併考慮,資源總量在除以巨大的分母以後,人均資源佔有量則迅速滑到世界的第五十三位。更不樂觀的是,我國一些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在世界的排序就更靠後了:比如石油、天然氣、銅和鋁等重要礦産資源的人均儲量僅分別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0%、4.1%、25.5%和9.7%左右。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100位以後。

    説到土地,廣袤的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讓我們驕傲。但一折合人均,不過才7500平方米,而全世界平均水平是22100平方米。可見我們生活得其實很擁擠,僅相當於世界人均國土面積的1/3左右。

    也許你會想到煤炭,中國煤炭總該豐富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有人説了,中國煤炭夠全世界用200年都不止。但是,根據有關方面統計,中國已經探明的原煤儲量是1145億噸,而全球是9845億噸。按人均計算,中國人均原煤儲量是90噸,而世界人均為162噸。原來我們根本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資本。作為全球最重要戰略資源的石油就更別提了,中國的原油已經探明的數量是33億噸,而全世界是1430億噸,我們中國人均的儲量只有人均2.6噸,世界是26.3噸。

    我們再也粗放不起

    家底這本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從賬本一眼可以看出,人均資源匱乏其實是我們的一大國情。

    然而更讓人揪心的是,一方面資源緊張,一方面我們的發展又過於粗放,過於大手大腳。從能源利用效率來看,作為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2004年GDP佔全球GDP只有4%,但單位産值能耗卻是發達國家的3至4倍,主要産品能耗比國外平均高40%。其中,原油消耗了全球的8%、電力消耗了10%、鋁19%、銅20%、煤炭31%、鋼材30%。我國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為什麼我們的能耗如此之高?是因為我們幾乎每個領域的發展都粗放。比如,目前我國每年的新建建築中80%以上仍屬於高耗能建築,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為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再比如汽車,中國的汽車生産過程中消耗為1.6噸油當量,美國只有0.9噸油當量。不僅如此,我們的“粗放”還有進一步“粗”下去的趨勢,一些地方還沒有學會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本地建設,還在熱衷於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國內資源的相對匱乏和發展的粗放直接導致主要礦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上升,這無疑加大了我們的能源風險。

    我們再也污染不起

    資源還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對能源以及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的另一巨大貽害是環境壓力。

    近年來,中國環境惡化的趨勢開始讓人越來越擔心。目前,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已經居世界第二,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

    對環境欠賬的惡果已經開始顯現,我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在加劇,1/3的國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為劣五類,上億農村人口喝不到乾淨的水。城市比農村也好不到哪,據環保部門對國內500個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有290個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國家標準,119個城市超過三級標準。一億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潔的空氣。據世界銀行計算,2020年之後,我們僅為燃煤造成的疾病就將支付3900億美元的費用。

    “十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上了新臺階,但我們為發展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如果不轉變觀念,不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指導今後的發展,我們註定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能耗降低20%,是一項關乎未來、關乎子孫的極其重要的指標。這一指標的提出,象徵著我們從發展走向科學發展。(記者 冉永平)

     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又是一個必須實現的指標——

怎樣行動才收效

    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它意味著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將由“十五”期間的1.2下降到0.4;這又是一個必須實現的指標:我國人均能源可採儲量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0%、5%和57%。粗放式增長已對我國能源、礦産資源和環境狀況造成制約,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   

    目標已然明確,怎樣行動才可收效?

    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是根本

    實現節能目標,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是根本。自2002年起,我國開始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並呈現出顯著的重化工業特徵。這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通過優化産業結構,提高能耗較低的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比重,降低高耗能産業的比重,比如限制電解鋁等産業的發展,才能有效降耗。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説:“要全面理解調整産業結構的含義,重化工業特徵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可能短期逾越。所以,在鼓勵發展第三産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調整産業內部結構。同樣屬於第二或第三産業,其內部也有高耗能、低耗能行業的區分,有科技含量高低、附加值高低産品之別,我們要在産業內部優先發展那些高科技含量、低耗能、低污染的行業。”

    史丹認為,優化産業結構還要和我國能源的科學配置相結合。在我國經濟比較發達地區,能源效率明顯高於欠發達地區。以長三角為例,2003年,長三角地區每噸標煤創造的GDP比全國平均水平多0.39萬元,每千瓦時電所創造的GDP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93元。所以,在能源配置上,經濟發達的能源高耗區應該與欠發達的能源富集地區進行能源經濟合作。

    産業結構調整需要智慧和魄力,更需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唯GDP論英雄”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已經要不得了。地方政府在研究制定區域規劃時,要杜絕盲目上高耗能項目的做法。一個項目能否上,地方政府要把節能、環保等內容列入準入檢驗內容,通過規範、公開、透明的準入考核。對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讓上馬;已經開始生産的,要強制改造,達標後才可生産。

    讓政策和制度為節能護航

    “技術在節能中發揮的潛力作用非常大。生産企業應不斷加強節能技術投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淘汰落後産品、工藝、設備,做到生産過程節能,生産出的産品節能。政府應鼓勵企業進行節能發明,把節能作為技術革新中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激勵企業發明節能産品,實現節能技術革新。”史丹説。

    節能不能簡單地靠號召、靠意識,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體系。目前,我國系統性的促進節能降耗政策還沒形成,有些政策並沒有被很好地貫徹執行。比如,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的政策,但是,目前全國依然有22個省市區的84個城市,以有損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擁堵等理由限制小排量汽車。

    “為此,政府要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立並完善能源生産率、消耗降低率、循環利用率等為基本框架的評價指標體系,並把它們列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同時,嚴格執法檢查,嚴肅查處各種破壞和浪費能源的違法違紀行為,用法律手段保障節能工作開展。”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説。此外,還要通過價格和稅收杠桿的約束功能,提高生産和消費成本,“逼迫”企業、居民節約能源。當前要進一步理順資源的價格體制,合理提高資源稅,並通過各種獎懲措施調節能源分配,堅決淘汰浪費能源的落後工藝、技術和産品。

    降低能耗水平要抓源頭,國家標準委主任劉平均説:“目前我國的標準、法規大清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在舊標準的修訂、新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進一步硬化節能這個‘硬杠杠’。尤其對那些高耗能領域的産品、服務更是要制定嚴格的能耗限量標準。今後,不符合節能標準的産品將不許出廠、不許上櫃臺。”

    重點工程和企業要挑節能大梁

    解決問題要抓主要矛盾,節能工作須盯耗能大戶。“十大節能工程”和“千家高耗企業計劃”能否在節能工作中有所突破,直接決定了20%降耗目標能否實現。

    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不久又啟動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方案,這十大工程包括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區域熱電聯産工程、建築節能工程等等。專家測算,這十大工程的實施,可在“十一五”期間節約2.4億噸標準煤,這不僅對實現20%目標起到關鍵作用,還將帶動社會投資約5000億元。相關部門和單位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推進這十大節能工程的實施。

    再説1000家高耗能企業計劃。據估算,我國70%的終端能源消費都來自工業,這1000家企業的能源消費又佔工業耗能的60%。也就是説,我國全部終端能源消費的40%—50%都來自於這1000家企業。“政府有必要根據這些企業特點,跟蹤這些企業的能源消費情況,對這些企業耗能情況實施監督管理,並通過能源審計等一系列方法幫助指導進行節能技術改造,這無疑會對節能目標實現起到關鍵作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王欣説。(記者 原國鋒) 

    要實現“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的節能降耗目標,意味著今後5年每年單位GDP能耗必須下降4.4%左右—— 

任務艱巨能否完成

    目標並非高不可攀

    “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這意味著今後5年每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4%左右。任務艱巨,能否完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對此做了肯定的回答:“這個目標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積極穩妥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她説,從我國能源消耗趨勢就可説明這一點。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萬元GDP能耗為16噸標準煤,而到2004年,下降到1.4噸標準煤,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

    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據測算,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實際上是用能源翻一番支持了GDP翻兩番,平均每年能耗降低4%以上。2004年與1990年比,全國每萬元GDP能耗下降了45%,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7億噸標準煤;火力發電煤耗、噸鋼可比能耗和水泥綜合能耗分別降低11%、29%、21.9%。但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僅33%,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等8個行業主要産品的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鋼、水泥、紙板的單位産品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分別高21%、45%、12%。因此,無論是橫向與國外先進水平比,還是從自身縱向發展看,我國節能的空間和潛力還是很大的。

    近年來各地節能的實踐也説明,降低能耗空間較大。如,天津市通過推動建築節能工作,使其建築耗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上世紀90年代,節能率為30%,耗熱量指標達到25.3w/平方米以下;2000年至2004年,再節能30%,節能率累計達到50%,耗熱量指標達到20.5w/平方米以下;2005年的目標是節能率累計達到65%,耗熱量指標達到14.4w/平方米以下。這表明,只要採取正確的方法,我國節能可以挖掘出巨大潛力。

    企業節能大有可為

    據中國石化節能協會秘書長王文康介紹,石油和化工行業能源消耗量很大,年能耗達到2.7億噸標準煤,萬元産值能耗高達3.5噸標準煤,是其他行業的兩三倍。而且,在化工行業,能源往往又是原料,能源成本所佔比重很高。目前能源的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企業效益,企業節能降耗的積極性很高。

    王文康認為,化工行業降能耗要重點抓三方面:産業、産品結構調整,節能管理和技術改造。向精細化工轉,降低能耗,提高産品附加值。油改煤,煤改氣,可大大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開發新工藝,改進設備,如生産燒鹼由隔膜法改為離子法,每噸可降低400多千克標準煤。同時,向系統節能發展,實行熱電聯産,餘熱利用。但他認為,目前企業節能管理有所弱化,機構不健全,人員較少,而且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懂工藝技術的大多不懂節能,懂節能的又不懂工藝技術。希望有關方面重視。

    有色金屬工業也是能源消耗量很大的産業。粗銅綜合能耗平均為1噸標準煤左右,比國外先進水平高40%,氧化鋁綜合能耗平均為1154公斤標準煤,比國外先進水平高50%左右,節約的潛力很大。中鋁公司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了一批關鍵技術,自主開發的“強化燒結法”生産氧化鋁新工藝,不僅擴大了鋁礦石的利用範圍,産能提高50%,而且能耗降低40%以上。

    船舶工業是高能耗産業。在生産過程中,各船廠能源消耗點多,容易形成浪費,節約的空間比較大。中船集團投資購置節能新設備,研究新工藝,力求“低能耗、高産出”。在新基地的規劃設計中,中船集團格外強調“建設節約型企業”的要求,確保在未來幾年造船總量大幅提高的同時,節能降耗工作也有明顯的成效。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大力倡導節約文化,萬元産值綜合能耗指標達到業內領先水平。

    降耗要有具體措施

    專家們普遍認為,要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國家要制定相關的産業政策。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推進計劃。要分行業制定具體的指標,對耗能大戶,要制定硬性指標。

    為了促進節能,國家出臺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最近啟動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通過實施這十大工程,“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節約2.4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我國目前煤炭産量的1/9。

    據了解,不少地方已開始行動起來。

    深受能源短缺之苦的浙江省最近出臺了一個節能規劃,提出到2007年,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達到38%,累計節電100億千瓦時;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由2004年的1.345噸標煤下降到1.14噸標煤,下降15%。目前浙江正抓緊啟動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産、餘熱利用、建築節能、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7項工程。在抓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方面,重點抓好1200余家重點耗能企業和單位的節能工作。

    上海大力抓好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做好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工作,重點是500家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力爭上述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左右。(記者 彭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