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整40年的隧道和軌道交通設計研究,“滬産”地下工程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從上海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獲悉,目前上海市有3條大型隧道同時建設,五角場地區還將形成一條長達3公里的“地下步行街”,創下申城地下空間開發新紀錄。
將兩個軌道交通車站打通,形成一個相當於近80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地下空間,行人可以暢遊地下商城———這樣富有創意的設計出現在了五角場地下空間開發規劃中。作為上海重點規劃建設的地下空間開發項目,未來五角場地下空間將達到40萬平方米,分地下兩層,也是迄今上海最大的地下步行系統。巧妙運用淞滬路綠化帶並引進最新的光纖維繫統,其中有2萬平方米地下空間還能實現“白天不開燈”的“神話”。
和已建成的隧道工程相比,上海在建的三條越江隧道,更注重資源節約、以人為本、環保安全。連接翔殷路和五洲大道的翔殷路越江隧道,它的通行速度將比延安東路隧道快上一倍,達到每小時80公里。設計人員在行車方向右側,每隔80米巧設一道逃生滑梯,供人員在緊急情況時撤離,提高疏散效率,這在國內隧道工程中尚屬首次採用。預計今年年底,翔殷路隧道就將建成通車。
上中路隧道的外徑達到14.5米,相當於5層樓高。它在隧道空間的利用上又進一步———上海已建成的復興東路隧道上層通行凈高2.6米,下層4米,採用“大車下層走,小車上層過”方式;而上中路隧道的內部空間更寬敞,上下兩層凈高都能達到4.5米高,均可通行大小車輛。其“燕尾型”的交通組織方式,也使通行效率大為提高。目前用於上中路隧道掘進的特大盾構已經“上路”,日夜推進。
從浦東五號溝出發,穿越長江南港後至長興島的上海長江隧道,全長約8.9公里,隧道直徑接近15米,位居世界之首。這麼長的隧道,隧道進口和出口會存在很大溫差,影響行車舒適度。設計人員將為它量身定制一套降溫措施,隧道全線還將設多個連接通道,便於緊急情況時人員疏散。目前用於長江隧道的盾構正在抓緊製作中,預計明年開始起步推進。
在即將迎來四十華誕的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關隧道和軌道交通的科技“亮點”不勝枚舉。年內,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就將與已建成3號線9座車站一起實現“C”字型運營。4號線將與其他已建和待建的多條軌道交通線構成多線換乘地下樞紐站。有關方面專門成立了“軌道交通大型樞紐站立體交叉設計新技術應用研究”科研項目。4號線上海體育館站從既有的1號線上體館站下穿越,為國內首創;未來4號線東方路站不僅將和現有的2號線東方路站實現“零換乘”,還將與兩條規劃中的軌道交通形成“豐”字型換乘,乘客在四條線路間換乘,每次只需通過一座電梯,極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