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9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年均增長率達9.4%。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過度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基礎上的。全社會必須加深對資源節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認識,增強資源節約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比較中找差距,有益於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做到居安思危。

一是資源消耗大、利用水平低。主要表現在資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國礦産品消耗強度高於發達國家,從礦産資源的消耗強度看,在現行匯率下,我國每萬元GDP消耗的鋼材、銅、鋁、鉛、鋅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即使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也高出許多。2003年,我國實現的GDP按現行匯率計算為1.4萬億美元,約佔全世界GDP4%,但為此消耗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經折合後粗略估算為50億噸。

二是資源浪費驚人。我國礦産資源總回收率僅為30%,小型煤礦的煤炭資源回收率只有10%-15%;資源浪費現象比比皆是,如公共場所長流水、常明燈現象,過度包裝愈演愈烈,浪費糧食問題屢見不鮮,開發區等非農業用地侵佔和浪費耕地、破壞土地資源現象十分嚴重。

三是再生資源的資源化水平低,大量可利用的資源作為廢棄物白白浪費掉,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發達國家再生有色金屬的産量一般佔其有色金屬總産量的3040%,而我國僅為1520%。我國每年約有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

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一是對資源節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節約優先的方針沒有落到實處。在發展思路上重開發、輕節約,重外延、輕內涵,重速度、輕效益;把資源節約僅僅作為緩解資源供需矛盾的權宜之計,供應緊張時重視節約,供應緩和時放鬆節約;資源節約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資源節約還沒有成為廣大企業和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等。二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産方式、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等突出問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還沒有深入人心。三是資源節約法規、標準不完善,執法不力。雖然有《節約能源法》、《水法》等,但可操作性差,配套法規不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標準制定工作滯後。四是缺乏有效的資源節約激勵政策,工作難度越來越大。五是技術裝備水平落後。六是尚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資源節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