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湖北省民政廳:全面實施“福星工程” 不斷提升農村五保對象保障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6日   來源:民政部

全面實施“福星工程”
不斷提升農村五保對象保障水平

湖北省民政廳    

    五保對像是農村最困難的群體。2003年初,我省開始實施以鄉鎮農村福利院(即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對象為主體,分散供養相結合的“福星工程”。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全省改、擴、新建農村福利院1867所,使農村福利院總數達到2436所,集中供養五保人數由2002年底的4.3萬人增加到近16萬人,集中供養率達76%,基本實現將自願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全部納入集中供養,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得到妥善照顧的目標。

    “福星工程”的實施,全面提升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質量,解決了五保老人的五大難題,帶來了五大變化:一是衣食無憂。五保老人一日三餐,葷素搭配,有幹有稀,集中料理,定時供應,生活穩定;每人一年兩季新衣,定期洗滌,整潔衛生,真正過上豐衣足食的晚年生活。二是居住條件改善。現在住的是樓房或磚混結構平房,室內設施統一配置,寬敞、明亮、整潔、舒適。大部分福利院居室內都設有衛生間、娛樂室,統一配置席夢思床、壁櫃、桌椅和臉盆、衣架等日常生活用品。三是老有所醫。福利院普遍辦有“小診所”,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人管。各地優先免費將五保對象納入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大病醫療救助範圍,省廳按人年均50元標準核撥集中供養五保老人門診費,多管齊下,基本上解決了五保對象的治病難問題。四是消除了老年人的心理孤獨。老人們在一起生活、娛樂、學習、勞動,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消除了孤獨,增強了對生活的信心。一些七八十歲的五保老人男女雙方通過增進情感交流,還住到了一起。全省農村福利院有千余對五保老人喜結良緣。五是老有所為。福利院根據老人身體狀況和特點,把他們分別編入生産、生活、清潔衛生、民主理財、院民互助、安全保衛等小組,動員老人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老人們在參與管理和勞動中,既鍛鍊了身體、增加了收入,又增進了團結、提升了自身素質,實現了自身價值。

    “福星工程”的成功實踐,提升了農村五保對象的保障水平,實現了五保對象的全面發展,使五保供養工作的管理服務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層次。我們的主要作法和體會是:

    一、抓住改革機遇,夯實三大基礎

    我們抓住農村稅費改革給傳統的五保供養工作帶來的機遇,創新五保供養模式,全面實施福星工程,夯實了“三大基礎”。一是落實供養經費。稅改後五保供養資金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提五統”轉變為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省委、省政府明確規定集中五保對象每人年供養標準不低於1200元、分散五保對象不低於800元。僅省級財政五保轉移支付達2.23億元。五保供養經費來源的改變,不僅使供養標準大幅提高,而且通過省、縣(市)財政專戶撥付,為集中供養奠定了穩定的經濟基礎。二是整合利用閒置房産。針對農村稅費改革中鄉鎮合併、中小學佈局整合後,存在大量閒置房産的情況,我們及時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彙報,建議將適宜的房産和院落改擴建為農村福利院。省領導同意民政廳建議並由省政府下發了文件,由此奠定了農村福利院建設的物質基礎。全省利用政府閒置房産改造農村福利院1300多處,資産總額達4.6億元,佔改、擴、新建福利院總數的70%以上,佔投入資金總量的60%以上,既盤活了政府閒置資産,又節約了建設成本。同時,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擴建了一批福利院,使全省福利院總數達2436所,床位16萬張。三是配套政策同步落實。省政府文件在要求無償劃撥閒置資産的同時,又專門明確了相關的“福星工程”配套優惠政策,包括調劑劃撥生産基地、醫療扶持、財政和福彩公益金重點資助、福利院生産經營稅收減免等。通過這些政策的落實,全省各級財政投入“福星工程”的資金1.66億元,省級彩票公益金投入1.7億元,落實福利院生産經營山林、土地近10萬畝,既保障了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又增強了農村福利院的發展後勁,為“福星工程”的持續運行奠定了發展基礎。

    二、爭取黨政重視,形成三大合力

    在“福星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努力爭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視,納入中心工作的大盤子。省委將“福星工程”作為建設和諧湖北的重要內容進行部署,並列入重點工作進行督辦。省政府連續兩年將“福星工程”納入著力為群眾辦好的八件實事之一,公開承諾。全省上下聯動,形成三大合力,為“福星工程”的順利實施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各級黨政形成合力。省委書記俞正聲、省長羅清泉多次專門聽取“福星工程”工作彙報,召開省委常委會、省長辦公會專題研究,解決問題;省政府召開全省“福星工程”現場會,總結經驗,確定試點,抓好典型,以點促面。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將“福星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為民辦實事的主要內容,成立“福星工程”領導小組,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調查研究、走訪慰問、現場辦公、增加投入、協調督辦、狠抓落實,及時研究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把“福星工程”建設成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是社會各界形成合力。政府各部門、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對“福星工程”高度關注,廣泛支持,通過對口援建、捐贈款物、提供志願服務等方式,為農村福利院建設排憂解難,形成了社會合力。全省社會各界捐助福星工程資金達1.3億元,超過總投資的1/4。湖北金士達集團等多家民營企業捐資冠名興建農村福利院,武漢宇濟房地産公司捐款高達百萬元。全省有2000多個民營大戶代養五保老人7000余人。三是各級民政部門形成合力。各級民政部門把“福星工程”作為民政為民的切入點和工作重點,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省民政廳各處室與10個省級試點縣市建立聯絡點,全程參與“福星工程”建設,跟蹤指導督辦;各市州民政部門充分發揮檢查指導作用,抓好試點,加強培訓,強化督辦,出臺政策,有力地組織了“福星工程”的具體實施。各縣級民政部門主要領導普遍做到“六到”:普查五保對象掌握到戶,劃撥閒置資源落實到點,改擴建工程施工到場,協調難題解決到位,五保老人入院安置到人,人員培訓授課到堂。

    三、創新管理模式,建立長效機制

    五保供養是一項長期的社會救助和福利事業,必須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三年中,我們在五個方面作了一些積極探索。

    1、落實政策,配套推動發展。將“福星工程”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設計;納入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重點部署。加大政策落實的力度,落實不好的,進行督辦、協調,確保到位;已經落實的,抓好鞏固提高,發揮更大效益。逐步建立五保供養經費財政投入的自然增長機制,對五保供養經費實行專戶管理,財政直達。

    2、互幫互助,倡導自我管理。積極倡導五保老人之間開展互幫互助,使老人們在相互幫助中培植親情、增進友情、暢快心情,健康身心,把農村福利院建成一個和諧和睦的大家庭。逐步推廣老人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管理模式,實行院務公開,民主管理。通過評比“五好院民”和“十佳老人”等活動,充分調動供養對象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更有效地開展互幫互助。

    3、強化管理,加強規範建設。實施“福星工程”,建院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我們組織對3500多名農村福利院院長和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建立完善了農村福利院各項規章制度,堅持用制度管理、服務、辦事,加強對福利院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及時指導各地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必要設施,開展安全檢查,確保五保對象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

    4、以副補院,發展院辦經濟。發展好院辦經濟是“福星工程”長效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通過增加耕地、山林、水面,種菜養豬養雞養魚,落實好福利院生産基地。要求各地因地制宜,規避風險,選準合適的發展項目,發展院辦經濟,兩年內基本做到蔬菜魚肉自給。

    5、選好院長,加強隊伍建設。我們強調,優先將尊老愛老、充滿愛心,樂於吃苦、甘於奉獻,懂點經營管理的同志選拔到農村福利院院長崗位上來,為“福星工程”的健康發展選好“領頭人”。配套建立一支責任心強,身體素質好,勤奮細心的服務隊伍,切實提高服務水平,依靠服務隊伍熱情週到的服務,使五保老人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愛之情。

    我省“福星工程”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不足。我們將借這次會議的東風,再加力度,再上措施,努力把“福星工程”辦成更高層次的民心工程,和諧工程,為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