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北京市民政局:大力推進城鄉低保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6日   來源:民政部

大力推進城鄉低保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北京市民政局    

    在國家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 2002年初,我市開始開發建設北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務系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03年7月16日正式開通運行。2004年,結合低保和社會救助政策的調整,完成了二期工程建設。今年,適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推進,經市委、市政府的批准,我們又啟動了北京市社會救助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總結起來,我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主要做法:

    一、樹立戰略意識,把信息化建設作為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

    我市從1996年開始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2年又實施了農村低保制度,一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體系初步建立。目前,城市低保對象16萬人;農村低保對象7萬人。隨著低保制度的不斷完善,保障範圍的逐步拓寬,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管理服務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已經成為低保工作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做好低保工作、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重要著力點。在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從2002年初開始,我們按照“調研先行、規範運作、效益為本”的工作思路,積極著手城鄉低保信息管理服務系統的開發和建設:

    (一)以調研為先導,認真做好需求分析。在系統開發建設的一年中,我們投入近半年的時間用於需求調研。其間,共發動全市18個區縣、21個街道鄉鎮、50多個居村委會參與,並聘請專業公司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論證,取得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把應用性、可行性作為系統成敗的關鍵,充分考慮到每一個業務流程,每一項政策措施,每一類低保人員,並確立了城鄉低保一體化開發、低保與相關社保政策有機結合、救助機構與有關部門資源共享的指導思想,為系統的運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構建系統應用框架。北京市具有良好的信息化資源環境,目前,覆蓋政府部門的“北京市電子政務專網”已基本建成,北京市社區服務網已延伸到社區,民政部的全國民政廣域網業已接入本市。同時,北京匯集了IT業的眾多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信息化資源和條件較好。此外,北京市行政區域只有市、區、街、居四個層面,管理層次和機構較少。我們在系統建設中,充分考慮這些有利因素,力求最大限度發揮好首都的信息資源優勢,把低保系統開發設計好。

    (三)堅持規範化運作,精心組織實施。為確保系統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嚴格而認真地履行立項、招標、建設、監理、評估、驗收等各個程序。2002年7月,城鄉低保信息系統作為全市重點政務信息工程,經市發改委批准並投資開發,市財政局投入專項資金,為全市18個區縣、324個街道鄉鎮統一購置了計算機硬體設施。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浪潮齊魯軟體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項目承建單位,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為監理單位。2002年8月1日正式開發建設;11月30日,市、區(縣)、街(鄉鎮)三級計算機硬體設施,通過政府採購安裝到位;12月30日,應用軟體開發建設完成;2003年1月1日,市、區、街網絡聯通;1月15日至25日,系統在部分區縣試運行,並取得成功;1月25日至6月26日,完成了辦公平臺開發、第一批原始數據錄入、低保信息網站建設等工作。6月26日經專家組評估驗收,認為符合正式開通運行條件,于7月16日正式開通運行。適應低保工作的發展變化和救助政策的調整完善,2004年,我們繼續履行立項、招標、驗收的程序,又完成了系統二期工程,低保系統日趨成熟和完善。

    (四)著眼于系統的推廣和應用,適時抓好專職人員的培訓。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於推廣和應用。三年來,我們堅持系統開發和人員培訓同步進行的方針,邊建設、邊培訓, 2002年以來,我們先後組織系統應用培訓25次,編制、印發培訓教材5套、10000冊,培訓對象涉及區縣社救科長、低保中心主任以及街道、鄉鎮低保專職人員5000多人次,培訓內容包括系統基礎知識、數據錄入、用戶設置、審批程序應用等20多項技能,從而為系統的推廣和應用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樹立精品意識,努力將低保信息系統建設成為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信息平臺

    適應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工作的需要,我們開發建設信息系統的總體思路是:通過建設城鄉一體的低保信息應用平臺和網絡系統,完成低保信息的數字化處理、網絡化傳輸,最終實現低保業務網上受理審批,資金和人員的動態化管理,從而為各級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有關部門提供數據支持,為困難群眾提供便捷服務。根據這一思路,低保信息系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上下貫通的網絡環境。北京市城鄉低保管理服務系統依託北京市電子政務專網,實現了市、區、街三級聯網。網絡中樞採用集中式服務器結構,由市民政局統一管理和維護。各級客戶端通過訪問核心服務器,完成信息採集、傳輸和處理。這樣做的好處:一是便於網絡聯接。無論是通過專網還是撥號,都能快捷、方便地訪問服務器。二是便於軟體的安裝、更新和完善。數據集中管理,能夠實現應用軟體一處安裝,處處運行;一處改寫,處處完善;各種業務組件即插即用,從而增加了系統的可擴展性。三是降低管理成本。集中式服務器用戶沒有系統維護任務,真正實現了應用系統“零維護”。四是系統安全性能高。集中式網絡安全技術能夠實現外網與內網物理隔離,內網與專網邏輯隔離。同時,便於引入權限管理,大大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

    (二)功能齊全的系統應用平臺。北京市低保信息系統以“低保信息數據庫”為基礎,具備數據錄入、網上審批、信息統計、資金和人員管理、工作預警等多項功能。為簡便程序、易於操作,我們在此基礎上,又專門開發了市、區兩級“社會救助辦公服務平臺”,將這些功能整合為一體,並形象地展示給用戶。同時,增加了信息發佈、公文收發、政策諮詢、遠程教育等功能,使之成為一個綜合性的管理和服務窗口。通過區域平臺,區縣和街鄉鎮可以便捷地登錄本地辦公區,完成低保對象從申請、受理、核準、審批全過程的信息化,實現人員、資金的動態跟蹤管理。根據北京市的實際,系統兼顧了低保相關聯的醫療救助、廉租住房、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制度,以及與低保相銜接的社會保險、就業、住房等政策,從而為社會救助工作的綜合服務和管理奠定了基礎。

    (三)靈活多樣的信息監控與查詢系統。低保信息系統具有較為健全的數據統計、查詢和監控功能,通過社會救助辦公平臺的“數字低保”欄目,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可以形象地了解市、區、街低保統計情況、資金和人員的變化情況、保障對象構成情況。同時,系統專門提供了“信息查詢”窗口,不僅可以全程搜索每一個區縣、每一個街道鄉鎮、每一個居村委會、每一位低保對象的家庭收入信息、保險信息、就業信息、住房信息,各級審批意見、保障金髮放情況,而且可以根據查詢者的要求,自行設置查詢條件,從而及時獲取、分析低保數據,掌握工作進度,監督政策落實。

    (四)方便快捷的對外服務窗口。在實現低保業務信息化的同時,我們依託首都之窗和北京市民政信息網,專門開設了“北京市社會救助信息服務網”,作為對外服務的信息窗口,一方面,及時宣傳低保政策,定期公示救助信息;另一方面,建立了網上諮詢、舉報、監督系統,實現隨時受理群眾諮詢、建議、意見、投訴、舉報等交互信息,從而架起了一座溝通政府與社會的信息化橋梁。

    三、樹立發展意識,充分展示低保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成效

    幾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切體會到,低保信息化建設,無論從工作方式的創新、工作內容的規範來講,都是傳統社會救濟向現代救助工作的一個轉型。雖然系統運行時間不長,但是其成效已初步顯現出來:

    一是工作效率明顯提高,規範化程度進一步增強。低保系統經過兩期工程建設,目前已經有22萬多城鄉低保對象數據納入系統之中。這些數據隨著低保工作的開展,經過後臺服務器的統計,每天、每一時間都在變化,從而成為北京市低保工作的一個動態監控圖。系統還具備低保網上登記、審批、管理、查詢與統計分析等網絡信息化處理等功能,真正實現了由傳統手工、書面工作方式到現代化電子辦公的轉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系統明確低保受理、審批時限,對期限將至尚未辦理的,會自動生成預警,提醒工作人員在規定時限內辦結,保證了低保工作的程序規範。另外,通過不同數據模塊的設立和規範,統一了原來區縣各不相同的工作文檔、表格等,進一步增強了低保工作的規範化程度。總之,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全面提升低保管理服務水平的助推器,隨著系統的深度開發和運用,低保工作的整體水平將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各類救助項目初步得到整合,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以低保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制度為補充,覆蓋城鄉、項目相對齊全的社會救助體系。依託低保系統,我們相繼開發建設了北京市社會捐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糧油幫困救助、醫療救助、廉租住房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子系統,使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救助項目整合在一起,初步實現了低保系統與其它社會救助部門的數據交換,加強了救助相關部門間的協作,有效推進了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進程。

    三是救助服務窗口初具規模,政務公開、為民服務的理念得以展現。目前,我市城鄉低保系統已納入市政府統一開發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納入市和區縣民政部門全程辦事代理信息窗口,與社會救助信息網相呼應,成為一個綜合的社會救助信息服務平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社會救助網點擊率已超過30萬人次。同時,共受理群眾諮詢舉報信息316件,向有關部門提供救助數據近千條,系統綜合對外服務功能逐步顯現出來。

    我市的低保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於開發建設週期較短、實施時間不長,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方面。目前,我們遇到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各級低保工作人員,特別是基層低保工作者尚未完全適應信息化辦公,工作觀念、系統應用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是受網絡環境差異的影響,各區縣信息傳輸速度不一。低保系統是以政府專網為傳輸信道開發設計的,由於政府專網的鋪設有一個過程,作為過渡方式,目前仍有個別鄉鎮採用ISDN撥號上網的方式,傳輸速度較慢。

    三是隨著社會救助政策的不斷調整完善,系統升級完善的壓力較大。儘管兩年來,我們相繼實施了兩期系統開發,低保系統一直隨著政策的調整進行相應的變動,但系統完善與政策調整之間的協調性還需繼續研究。此外,低保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的數據還未完全實現共享。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隨著社會救助體系的加快建立和完善,低保等各項工作面臨著逐步完善的趨勢,要求信息化建設與之相適應。今年4月,市政府正式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意見》,全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進入到一個加快發展的新時期。經市委、市政府的批准,目前,我們正在著手社會救助信息平臺的開發建設。建設的總體思路是:

    在已建成的全市低保、捐贈系統基礎上,建設統一的北京市城鄉社會救助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困難群體社會救助信息的網絡採集、傳輸、訪問處理和各種社會救助項目的信息統計和展示;為各級領導、各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完備社會救助服務。

    一是建設市、區一體的社會救助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推行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和街鄉鎮一口上下工作機制,整合現有社會救助信息資源,實現全市社會救助信息的統一發佈、標準管理、業務監督和工作協同。

    二是在社會救助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實現救助資源的科學配置,對市區兩級救助資源和救助對象的情況進行適時動態管理。

    三是在低保等法定救助業務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上,將社會互助、慈善救助等非法定救助業務納入統一的信息化、動態化管理。

    北京市城鄉低保信息系統開通運行,僅僅是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的一個起步和開局。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社會救助體系的不斷完善,低保信息化工作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