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台灣籍代表範增勝:國 家 鄉三位一體的深沉情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國、家、鄉三位一體的深沉情感
——訪台灣籍全國人大代表範增勝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陳鍵興 熊爭艷)31歲離開故里台灣遊學海外,41歲舉家回到祖國大陸,59歲重返闊別近卅載的寶島原鄉,他是改革開放後首批投入祖國建設洪流的臺胞留學生,他在上海港一幹就是20年直至退休,他從1983年至今擔任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范增勝,一位思維敏捷的智者,一位溫情默默的長者,犀利幽默,大開大闔……在結束專訪後,記者一直無法完整描摹出這位老臺胞豐富的性格內涵,但他的幾句話卻真切地道出他跨越海峽兩岸的人生軌跡背後對國、家、鄉三位一體的深沉情感。

  ——“我最大的欣慰是,自己作為一個台灣同胞,既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參與者和見證人,也是祖國大陸輝煌成就的受益者。”

  中國人尤重家世淵源,身為客家人的范增勝告訴記者,他的祖先在明末清初從廣東陸豐遷居台灣,自己是范仲淹的第28代後裔。

  “我畢業于台灣海洋學院航運管理系,1970年離開台灣到日本留學,1973年到美國繼續深造。”范增勝説起自己從海峽彼岸到此岸的經歷,有些像背誦履歷,“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同年,鄧小平同志訪美時號召留學生回祖國參加建設,我就決定要回來。”

  1980年,范增勝帶著妻兒回到大陸,被分配到上海港務局工作,4年後就擔任了上海港務局副局長。

  如今儘管已經退休,但范增勝仍非常關心國家發展的許多課題。在回答記者有關兩岸關係的問題時,他常常跳躍性地“跑題”,從減緩外貿壓力到積極拉動內需,從提高農民收入到建設新農村,進出自如,睿智的背後是一份對祖國無限的愛。

  -——“1985年春節,我從上海給台灣老家打電話,一次就花掉了一個月工資。”

  老頭兒可敬,也可親。當記者問起有關家庭的問題時,范增勝的眼睛裏溫存滿滿。

  “我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我的太太賢惠美麗,兒子和兒媳都很優秀,去年又添了一個孫子。”説到這裡,范增勝拿出前天剛滿3個月的小孫子的照片,臉上堆滿了笑容。范增勝的妻子林明月是他的台灣同鄉,現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臺聯副主席。

  范增勝的6個兄弟姊妹現在都在台灣。説到海峽那頭的故園和生活在那裏的手足鄉親,他略微仰起頭,嘆了口氣説:“我1970年離開台灣,再回去已是28年之後。”

  “1984年中秋節,我在上海試著給台灣老家打電話,沒想到真打通了,嚇得我岳母把話筒都扔了,因為當時台灣當局禁止兩岸人民通電話。”范增勝邊説邊大笑起來。

  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探親之後,范增勝多次申請赴臺,但屢遭台灣當局拒批,直到1998年他才第一次回到久別的家鄉。“那次也是幾經波折才得以入島。在台灣,好多同學、朋友聽説消息後,都跑來‘爭睹'我這個‘大陸客'。”

  ——“陳水扁幾年來帶給台灣的是經濟低迷、社會紛亂,他還不斷挑動族群對立、省籍矛盾,製造兩岸緊張。這讓我為家鄉深深感到憂慮。”

  范增勝一直非常關心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的發展。在談到陳水扁宣佈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適用時,他義正辭嚴地説,在去年兩岸關係趨於緩和之際,陳水扁這個麻煩製造者又跳出來,加快推動“法理台獨”,製造兩岸緊張。為了一己之私,陳水扁背棄承諾,倒行逆施,廣大台灣鄉親已經徹底看清他的面目和險惡用心。

  “台灣人民是反對‘台獨'、促進祖國統一的重要力量。”范增勝説,去年以來,在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的指導下,大陸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並積極推動落實,讓台灣鄉親們真切感受到了手足同胞的溫暖親情。

  他説:“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祖國早日實現統一,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共同締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完)

中國政府網2006年“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