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近幾年,國內戶籍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地陸續出臺了一些‘取消戶籍差別’的政策。但實際上,有些地方的農民卻因拿掉‘農村人口’的帽子而使原有利益受損。”全國政協委員楊祥波對此頗為擔憂。
“實行多年的戶籍管理制度已不適合社會發展要求,改革以戶籍差異為代表的城鄉二元體制無疑是大勢所趨。然而,在各地區沒有能力解決諸如社保、就業、醫療、教育等各種公共資源供應問題的情況下,貿然的政策變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楊祥波委員説,“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進行戶籍改革的地方農民‘並不喝彩’,而另一些地方改革推行不久又再度取消的原因。”
戶籍改革應如何推進?楊祥波委員建議,首先應鼓勵發達省區、發達城市的戶籍改革試驗。它們有進行改革的前提條件,工業化規模已經基本覆蓋了農村,農村青年基本以在城市就業為主,地方政府有較充裕的財力,能承擔大量新增人口給社保、醫療、教育、交通、住房等方面帶來的壓力。
其次,暫時還達不到這樣程度的地方,對新增城市人口的就業、社保等問題要事先規劃,充分準備。要避免農村人口“既非農民——失去了農村戶口也就失去了以土地為標誌的基本生活保障,又不是‘城裏人’——沒有充分就業機會和教育、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的情況出現,以免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長期影響和巨大隱患。
最後,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政策制定和理論研究機構,應對各地的戶籍改革方式和後續情況加以總結,為將來必然的全面改革提供政策指導和理論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