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把基層群眾的聲音帶到北京,帶到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以來,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沾著清新泥土味”的聲音,在會場內外,最引人注目,最撥動心弦。
“沾著泥土味”的話最鮮活
“基層代表的話最樸素、最鮮活,我特別愛聽。”在吉林代表團,一位北京媒體的記者深有感觸地説。的確,無論是大會發言,還是小組討論,基層代表“沾著清新泥土味”的發言,都十分受歡迎,成為會上一大亮點。
“小病忍,大病挨,快死也不敢往醫院抬”“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這是在山西貧困農村經常可以聽到的順口溜。今年,山西省潞城市店上鎮常莊村村委會主任韓長安代表把這些話帶到了人代會上。
人代會閉會期間,韓長安代表走村串戶搞調研。他看到,多數鄉鎮衛生院和農村衛生所設備簡陋,技術手段落後,醫衛人員水平偏低。“農村衛生院所服務水平和質量不高,怎麼能承擔起新型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的重任?怎麼能讓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充滿信心?”擔任村委會主任多年的韓長安感到,現在農村貧窮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鄉鎮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極度缺乏。他要在會上大聲呼籲國家關注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
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來自農業大省吉林的周春蓮代表講的一個故事引起了代表們的注意。周春蓮在農村調研時遇到一個學生,問他父母每天給多少零花錢,孩子回答一天2元。周春蓮説:“我穿的襯衫是打折買的,十元一件。你如果能每天省下1元錢,一個月就能給自己和父母一人買一件,為什麼要全花在吃零食上呢?”孩子父母説,孩子從小不愛吃飯,愛吃零食,不給錢不行。這件事讓周春蓮感慨萬分。她認為,在幫助農民致富的同時,如何教育新一代農民子女,是有關方面要好好考慮的課題。
吉林大學教授王維忠代表雖然生活在校園裏,可他十分關心“三農”。他嘴裏蹦出的農民“嗑兒”也最多。他在一份建議中對農民在糧食産量提高後滿足於“過得去”的思想狀況感到擔憂。
“春天種上地,秋天忙收藏。科技不沾邊,把吃得飽、穿得暖遊手好閒當小康。外出打工他不想,老婆孩子守在炕頭上”。這是王維忠代表在農村聽到的生動的説法。在吉林省柳河縣孤山子鎮,王維忠了解到會種地的農民只佔40%,20%的農民不會種地,不願種地,更沒手藝。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提高農民的生産生活技能,是王維忠在會上最想説的一句話。
一有機會就替老百姓“喊一喊”
在基層全國人大代表們眼裏,基層的聲音聽得最多,基層的情況他們也了解得最清楚。有機會,他們就要為基層百姓“喊一喊”。
大會召開前,許多全國人大代表深入基層,聽取民聲。2月26日,幾位全國人大代表來到重慶工學院,不少學生提出就業難的問題,有的學生還建議學校增開一門“就業規劃”課程。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當場決定要完成《為在校大學生開設職業規劃設計》的議案,帶到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
這一天,全國人大代表吳江林拿到了一份群眾轉過來的尋人啟事。這份令人揪心的尋人啟事講的是:一位因為找不到工作、無法面對父母的女大學生失蹤一年多了。這位熱心群眾請吳江林關注跨出校門的失業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吳江林代表當場表示將就此提交建議,建議由財政撥款幫大學生購買失業保險、交納失業保障金,畢業後不能就業的大學生可到勞動就業機構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鎮崗根套海嘎查黨支部書記趙桂珍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心裏熱乎乎的:“你看,報告中提出加強以小型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加強防汛抗旱和減災體系建設,加強農村道路、飲水、沼氣、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説得多好,可關鍵是怎麼才能讓國家的政策‘一竿子插到底’呢?”
趙桂珍代表説,當地農村地處貧困山區,一畝地常常只打130多公斤糧,水澆地少。這幾年利用扶貧資金打了一些井,可現在井還在那兒擱著。“井打了,拉電呀,買機泵呀,配套不起;就算有配套,也澆不起水,因為城鄉電價還不統一,我們日常用一度電花7角5……老百姓吃不消呀,他們心裏有苦説不出,我得替他們説出來。”
“群眾有困難就來找我們,因為他們知道我們不是官,最了解他們的情況。”來自山東曲阜的姜健代表是第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從七屆全國人大開始,她累計提出議案和建議695件,有的産生了重大影響。起初,姜健提的議案、建議主要局限在自己熟悉的醫療衛生領域內。後來,姜健的履職能力、水平不斷提高,涉及領域包括文化體制改革、教育投入、新農村建設、農民工保障等各個方面。
人代會期間,來自四川農村的馬麗代表幾乎逢會就要發言,談西部農村資金“失血”問題,談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談農村孩子讀書難問題、談農民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對此,馬麗代表心情難以平靜:“我是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最知道基層的情況有多苦、多難,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就要替農民兄弟喊一喊。”馬麗代表説,她把每個問題都做成了建議,多爭取一次,就多一次機會。
讓“基層群眾的聲音”更多起來
“基層代表的聲音真實、親切,在大會召開期間,一定要想方設法激發基層代表積極性,讓他們有更多的發言機會。”吉林代表團負責議案、建議蒐集的工作人員趙祥説。
吉林代表團每次開全團會議審議報告、文件時,會務組總會把農民代表、工人代表安排在第一排。召集人在組織大家發言時,也把基層代表放在前面談。吉林代表團有關負責人還特意叮囑分管議案、建議蒐集的工作人員,對於基層代表的議案和建議,要注意認真蒐集,提供一切方便。
“讓基層的聲音多起來,還在於我們這些代表的耳朵靈不靈,腳下勤不勤。”來自重慶市的魯善坤代表説。
在線與網民交流、公開自己的電子信箱、親自深入社區學校、開通熱線電話……人代會召開前,重慶市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通過各種方式與市民進行“零距離”接觸。許多社情民意被集結成代表議案、建議,帶到北京。
代表的真誠激發了市民們的積極性。人代會前,在重慶,有全國人大代表做客的熱線電話一直熱得“發燙”,不少市民擔心放下話機就再打不進來,索性排隊等待代表的接聽。重慶大學畢業生徐豐實打進電話説:“我寫了一篇題為《政府缺位與義務教育平等性的迷失》的論文,主要觀點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應該主要放在中小學教育上。”對此,接聽電話的魯善坤代表明確表示:“我要把你的論文帶到北京去,爭取形成代表建議。”
在一個多小時與魯善坤代表的電話交流中,市民們提出了封堵“高考移民”實現教育公平、希望國家能改善農村教師的待遇、加大對農村學校公用經費的投入等眾多建議。
在山東省和河南省,數十名全國人大代表直接深入社區、學校、工廠與市民們“面對面”,收集到近千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材料,涉及的領域包括金融、文化産業發展、社會公共衛生事業、公平就業、農民工權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農村扶貧工作、關注弱勢群體等,這些話題都成了全國人大代表所提建議、議案和審議發言的焦點。
王全傑代表説,當人大代表就是要在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民意民聲在國家決策中得到充分體現。(策劃:賈奮勇 執筆:李亞彪 參與記者:叢峰、顧立林、朱薇、王欲鳴、高風、張曉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