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環境保護
 
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科技保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7日   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于6月5日在北京召開,這是繼年初召開全國科學大會之後的又一次科技盛會,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兩院院士們會有什麼共同話題?4日,記者在兩院院士駐地,採訪了幾位前來參會的院士。

    “大力加強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科技保障,這是科技界義不容辭的責任。”幾位院士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並就自己熟悉的領域建言獻策。

    照明節電:可節能三分之一

    中國工程院陳良惠院士認為,發展固態照明技術可以大大節約電能,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有效途徑之一。

    陳良惠對照明節能的效果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通過合理測算,到2010年,我國的照明用電將在3000億度以上。若使用照明節能技術,可節電1/3,也就是1000億度電以上。而三峽工程三期全面完工後,年平均發電量約為847億度。所以説,包括固態照明在內的照明節能技術若成功在全國推廣,其節能效果相當於建了一個“照明節電的三峽工程”。

    他告訴記者,目前,許多發達國家都已經意識到固態照明技術的優越性,大力進行推廣。美國能源部專門設立了半導體照明國家研究項目,並制定了相應的時間表,預計到2025年,固態照明光源的使用將使美國照明用電減少一半。日本已經完成了“21世紀照明”發展計劃的第一期目標,正在組織實施至2010年的第二期計劃。

    陳良惠指出,雖然我國開展這項研究並不晚,但真正可應用於生産的技術仍然相對落後。固態照明在我國還是一個需要強力支持的産業。不過,令人滿意的是,照明節能已經得到了國家的充分重視,被列入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陳良惠建議,“十一五”期間,國家有關部委能夠聯手推進這項工程。一方面提高經費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對包括固態照明在內的綠色照明節能燈具的研發、生産、銷售和推廣,給予政策性補貼;對可能突破國外專利形成自主知識産權的項目,給予特殊經費和政策支持。因為,照明節能不光有賴於技術的突破,其成功的關鍵,歸根到底還在於節能燈具能否進入通用照明領域,進入千家萬戶。

    再製造:讓報廢裝備“起死回生”

    我國再製造工程的首倡者————徐濱士院士認為,購新不如翻舊,使報廢裝備“起死回生”的再製造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徐濱士告訴記者,機電産品製造業是最大的資源使用者之一。我國冶金、農機等5個行業每年因設備的腐蝕、磨損而造成的直接損失約合4000億元人民幣。實際上,廢舊機電産品中蘊含著巨大財富,是實現資源節約的“富礦”。據測算,以高科技維修廢舊裝備的再製造,成本僅為生産原産品的50%左右。

    除了節約資源,環境友好也是再製造受到高度重視的重要原因。再製造不但減少了報廢設備直接掩埋造成的污染,而且大大減少了生産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每年因再製造全球可減少2800萬噸二氧化碳的産生。施樂5100型影印機再製造過程相對於製造過程,可少排放81%的廢水、62%的固體廢物、77%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因此,再製造又是一種“綠色製造”。

    徐濱士認為,為了推進再製造行業的發展,我們應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首先,相關部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法規。其次,國家在重點抓好再製造示範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建立一批專業化再製造企業群。第三,應組織好科研工作者對再製造關鍵技術的攻關。第四,儘快建立製造商責任制,從製造開始關注産品報廢後的再製造。最後,要喚起公眾的參與,消除公眾對再製造的不正確認識。

    建築節能:關鍵在於理念

    著名的建築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則認為,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建築節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探索出一條不同於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的途徑,大幅度降低建築能耗,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江億對我國建築能耗未來的增長做了一個預測: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預計到2020年,全國56%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裏。今後15年,我們幾乎要再蓋出整個中國的城市來。如果不採取有效節能措施,到2020年,我國建築能耗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成為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而如果採取科學、全面的節能措施,我國建築節能的潛力相當大。

    江億指出,目前我國建築能耗巨大,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北方建築採暖能耗高、比例大,這應該是建築節能的重點;二是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築與發達國家相比,能耗尚處在較低水平,但目前呈增長趨勢;三是大型公共建築能耗浪費嚴重,節能潛力大;四是農村建築雖然能耗低,且非商品能源佔較大部分,但目前有被商品能源替代的趨勢,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五是長江流域大面積新增採暖需求,必須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但在江億看來,建築節能目標的實現,關鍵還是在於整個社會的理念。不但要利用市場機制,有效推廣建築節能技術,還需要國家政策的保障,以及全社會共同的積極行動。

    微型車:節能的戰略選擇

    中國工程院張彥仲院士談到,我們講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微型車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中國最短缺的能源是石油,而汽車是石油的消耗大戶。微型車排量小,燃料消耗低,完全符合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選擇。

    微型車節能潛力到底有多大?張彥仲做了一個估算。假設我國多生産100萬輛微型車,每年即可以節約石油320萬噸。假設2010年我國微型車佔汽車總量的比率達到50%,就能節油1200萬噸,這相當於我國一個大油田的年産量。

    但是,張彥仲指出,微型車作為一種最適合中國國情的車型,長期以來受到許多不公平的待遇,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各種對小排量汽車的利好政策,但其發展中的障礙並沒有完全破除。

    張彥仲認為,當前汽車進入家庭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當務之急是要營造有利於微型車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一方面要加快制定扶持國産微型車發展的政策,同時規範全國汽車市場,形成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要倡導新的消費觀念,不講排場,提倡坐微型車,樹立以節約資源為榮的社會風尚。張彥仲相信,通過採取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我國的微型車行業將步入健康、快速的發展軌道。(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