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區域經濟
 
瀋陽統籌城鄉 以城帶鄉——“縣域經濟”挑大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十七大提出,發展鄉鎮企業,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這些工作互為依託,我們要通過實踐探索完善、總結經驗。”談到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瀋陽市法庫縣委書記王鳳波思路清晰。

改造後的瀋陽沈北新區蒲河水系一景。王雁 攝

    瀋陽市注重縣、鄉經濟佈局,依託各地資源稟賦,近年來扶持、建設了大批龍頭企業和産業園區,一條以縣域經濟為載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的科學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

    扶持龍頭企業,産業鏈延伸環環扣住農民利益

    在沈北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路邊的玉米秸稈綿延起伏,襯著天空格外凈朗。“以前農民把秸稈就地燒掉,現在賣給我們牧場做飼料,一畝地多掙300塊,都快趕上打糧食的錢了。”輝山乳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海山介紹説。

    輝山乳業是開發區的“明星”,成立5年便躋身國內液態奶行業四強。公司1.2億元的奶源訂單,分散在2萬戶農家;下屬15個牧場,吸納3000多農民就業,平均月工資1200元以上。

    類似的“惠農企業”在沈北新區有400多家,涵蓋糧油、果蔬、乳品等五大産業,産品遠銷歐美,年産值達百億元,對周邊乃至全省農業的輻射作用日益顯現。

    “我們將在財政稅收、擴大經濟管理權限等10個方面出臺更有力的扶持措施,重點打造一批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激活産業鏈,培育名品牌,進一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瀋陽市農委副主任史仕成説。

    依託工業園區,小城鎮建設處處改善農家生活

    法庫有個“陶瓷城”,2萬多農民每天“進城上班”。

    法庫盛産陶土,幾年前,縣裏設立經濟開發區,如今已有125家企業落戶,2006年陶瓷業實現産值57億元,佔全縣GDP的60%,拉動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年增長117%,達到6010元。

    陶土燒成錚亮的磚,農家的日子一天天變。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丁斌説,鄰近的許多村民早已成了存款上百萬的富裕戶。村裏路寬了、電足了,學校也更漂亮了。

    陶瓷産品升級換代,開發區管委會面向農民開展技能培訓。有手藝工資就漲,不少小青年又撿起書本,還買了電腦。

    廠區連著農田,環保是個大問題。縣裏請同濟大學作規劃——“陶瓷城”用地集約化、用水再循環、排污高標準。

    下一步,法庫縣將豐富園區功能,從生産加工延伸到物流集散和商業服務,預計到2012年吸納25萬農民就業……

    在瀋陽,像“陶瓷城”這樣的縣域産業集群已有18個,明年將達到26個,並將涌現7個産值超百億元的“産業航母”。(曲哲涵)

 
 
 相關鏈結
· 破解“三農問題”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必由之路
· 吉林行政改革使政府職能明顯轉變 助推縣域經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