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記者 安蓓、羅沙)世界銀行1日發佈的《東亞經濟半年報》預測,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將從2007年的11.4%降低至9.4%。
世界銀行曾於今年2月發佈的《中國經濟季報》將對2008年中國GDP增長率的預測從10.8%調低至9.6%。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説,近兩個月全球經濟放緩的加劇是世界銀行進一步調低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主要原因。
他認為,美國經濟放緩及其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國際原材料和食品價格的走高,以及國內通貨膨脹風險的增強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
儘管如此,最新發佈的《東亞經濟半年報》認為,由於國內投資增加和消費增長,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內部動力。
報告指出,由於美國出現金融動蕩和由此導致的全球經濟放緩,2008年東亞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率將會降低1至2個百分點,降至8.5%左右。
東亞發展中國家包括東亞地區的所有中低收入經濟體,包括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以及太平洋群島等一批小型經濟體。2007年東亞發展中國家GDP增長10.2%,創造了10年來的最高增長速度。
報告警告説,對東亞各國政府來説,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效應。這有可能對貧困人口造成沉重的負擔。
報告指出,儘管東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整個地區的總體增長將保持健康態勢,大多數國家能夠安然度過此輪全球經濟放緩。這要歸功於這些國家在過去10年在結構改革中所作的投資和建立的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
報告稱,東亞,特別是中國,已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極”,構成了世界主要工業經濟體增長放緩的一股抗衡力量。
報告指出,東亞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的部分原因是,東亞出口商近來得益於區域內和美國以外其他市場的貿易增加。東亞對區域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出口增長率高達17%。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尼赫魯説,現在國內需求在推動東亞地區增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東亞也得以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儘管美國需求出現大幅下降,但東亞通過增加對歐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而得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