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重慶直轄十週年>> 直轄後大事記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來源:近代以來重慶100件大事要覽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經國家批准立項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1999年4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啟動中國三峽博物館暨重慶博物館的籌備工作。2000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准同意將該博物館定名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該館總投資6.5億元,于2000年12月29日啟動,2002年10月28日主體工程開工。2004年12月28日建築安裝項目竣工,2005年5月31日完成陳列布展,2005年6月18日正式開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位於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建築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中間為40 000平方米的人民廣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建設目標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影響”。展出文物8 000件到10 000件,可入藏文物30萬件。開館後將成為收藏、研究、展示重慶及三峽地區歷史與文化的科學殿堂;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成為重慶與國內外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中外遊客參觀、學習、遊覽的場所;成為重慶市民引以自豪的標誌性文化建築。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建築除正面與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保持三位一體外,其餘部分均順地勢地貌而建。工程總用地面積為2.9316公頃,主體結構長157.3米,寬98.085米,整個建築大致分為展廳區、辦公區和設備區,建築總高度為32米,總建築面積為42 497平方米,展廳面積為23 225平方米。展廳為4層,每層分為南北兩個展廳通過中庭部分連接。陳列展覽由4個基本陳列、6個專題陳列、1個360。全周電影、1個半景畫陳列、1個觀眾實踐中心和3個臨時展覽構成。其中:4個基本陳列分別是:反映三峽歷史、三峽文化和三峽精神的《壯麗三峽》,反映重慶地方歷史文化源流的《遠古巴渝》,反映20世紀重慶城市變遷的《重慶:城市之路》,反映重慶抗戰文化的《抗戰歲月》;6個專題陳列分別是:《李初梨捐獻文物》、《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漢代雕塑藝術》、《西南民族民俗風情》、《歷代錢幣》;360。全周電影主要展示三峽工程建成以前大三峽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半景畫陳列展覽主要再現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作為戰時首都遭到日機長達數年大轟炸的悲壯和慘烈,以喚起人們對和平的追求與嚮往。

    2005年6月18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隆重的開館儀式並正式對外開放。許嘉璐、萬國權、包敘定、汪光燾、李子彬、李德水、陳際瓦、趙曉宇、焦桐善、孫同川、童明康等國家和各部委、有關省區領導,黃鎮東、王鴻舉、劉志忠等重慶市領導,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及各省區市文化文物局領導、博物館館長等出席開館儀式。同一天,俄羅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圖片展、法國世界之城展、寶雞青銅展同時在館內展出。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建成,對詮釋重慶及三峽地區輝煌的歷史,承繼重慶光輝燦爛的文化,展示重慶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豐富重慶市民的文化生活,都將起到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溫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