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6年教育工作回顧>> 高等教育工作取得新進展
 
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30日   來源:教育部

    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是教育部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一項重大舉措,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制度創新的標誌性成果。從1999年到2006年,在全國共設立129個教育部屬重點研究基地和16個教育部與省教育廳共建的省屬重點研究基地,分佈在全國65所高校,覆蓋了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中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和重要領域。

    重點研究基地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出成果、出人才、追求學術創新和國際聲望為目標,以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資料信息網絡建設和加大科研投入為手段,催生了一批新興交叉學科,産出了一批標誌性的新成果,造就了一批創新團隊,構築了一批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建設了一批特色性學術網站,實現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越式發展。

    重點研究基地的成績主要體現:

    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十五”期間,重點研究基地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95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5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450項、國際合作項目409項。産出了一大批優秀成果。其中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為2413篇,被SSCI和A&HCI收錄的論文數為792篇,在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0713篇,人均近6篇;以基地名義出版的學術專著5597部,人均近兩部,其中在境外出版的著作數162部;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89項,約佔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總數的15%,獲省級社科優秀成果獎1338項。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對學科建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重點研究基地通過大力整合學科資源,努力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從而使以重點研究基地為依託的學科實力明顯提升,産生了一批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

    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目前,在重點研究基地從事科研工作的專職人員中,72%以上具有教授職稱,73%以上具有博士學位。擁有部聘“長江學者”39人,佔人文社會科學類的部聘“長江學者”總數的66%,擁有跨世紀、新世紀人才190人,約佔總人數的34%。重點研究基地開發新課程908門,其中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45門;培養博士研究生11162名,其中已獲得博士學位5259名,有59人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約佔“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人文社科類)總數的50%。同時,重點研究基地還以開放的人才培養方式,積極吸引外國留學生,共招收外國留學生200多人。

    社會服務貢獻突出。“十五”期間,重點研究基地先後承擔實際工作部門應用研究課題1500多項,派遣300多名學術骨幹作為實際工作部門的顧問,全方位、多層次地向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諮詢服務。其中,五年來,重點研究基地向中央、省部級單位提供的諮詢報告、政策建議3萬餘份,其中有1379份直接被採納,有67份獲得中央領導批示。在迄今31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座中,計有17次、23位高校教師參與了主講,其中重點研究基地的專家學者佔75%。

    學術交流空前活躍。重點研究基地與300多所高校建立起了良好合作關係,在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開展項目研究、聯合舉辦國際會議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據不完全統計,十五期間,重點研究基地先後舉辦了569場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許多國際著名學者來華參加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

    網絡和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目前,145個重點研究基地基本上建立了中英文網站(頁),在促進學術交流、學術資源共享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