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經濟發展>> 各地動態
 
災後重建成為提升四川就業消化能力的新出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1月28日電(記者 苑堅 馮昌勇 江毅)44歲的趙雲芳曾是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一家水泥廠的員工,但地震導致水泥廠倒塌,她在“自然下崗”的同時失去了每月800元的收入。現在,她競聘上鎮上一處板房小區裏“富江超市”的售貨員,月薪有2000多元。

    “如今,越來越多的災區群眾通過災後重建走上了新的崗位。”什邡市委書記何明俊説:“在災後重建中,有大量的基礎設施、永久性住房等進行重建,成為我們提升就業消化能力的新出口。”

    據了解,什邡所在的德陽市10月份宣佈投入資金252億元,啟動了涉及交通、能源、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30多個項目,預計可以帶動3萬名受災群眾就業。而四川在震後恢復重建中大約需要投入1.67萬億元資金,更能解決數百萬受災群眾、返鄉農民工等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災後恢復重建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産業重建要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各級政府已先後制定出臺了就業援助、以工代賑等一系列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就業政策。僅在就業援助方面,截止到11月初,全省極重災區已幫助107萬受災群眾重新就業,其中公益性崗位安置了14.5萬人。

    四川省政府7月出臺了“關於在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推行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省以工代賑辦主任陳華亨表示,以工代賑方式可以拓寬災區群眾就業渠道,大量吸納災區群眾和返鄉農民工參加災後重建工程建設,使災區群眾優先就近就業,提高災區群眾收入。

    陳華亨稱,在國家今年先期安排的700億元災後重建資金中,將有25億元到50億元作為以工代賑資金。

    來自什邡市土門鎮的農民工朱紹軍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朱紹軍目前正和10多位同伴在該市湔氐鎮龍泉村9組永久性住房的工地上打工。朱紹軍説:“我們一天有100元錢的收入,不用20天就能蓋起一套房子,一點也不比在沿海打工收入少,所以我就再沒去廣東了。我算計著,一年的收入就可以把我家的住房也修起來了。”

    據四川省常務副省長魏宏介紹,截止到11月12日,四川省農村災後永久性住房建設已竣工19.5萬戶,佔需要重建總數的15.5%。也就是説,四川農村到明年底共將完成的約130萬戶永久性住房,其所需要的勞動力基本上來自當地,可以解決大批農民和技術工人的就業。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稱,因為大力實施以工代賑,目前該市農民技術工日薪達到了100元至150元,已經解決了上萬人就業。

    災後重建中的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對四川就業的拉動更加明顯。中鐵二院工程集團董事長漆寶瑞説:“四川的鐵路建設將帶動就業潮。據統計,鐵路建設項目人工費佔10%左右,其中使用當地勞動力約10%。投資133億元的成都至都江堰快速鐵路已經開工,而未來幾年四川新修鐵路的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可以增加10多萬個就業崗位。”

    成都市就業局局長李永捷表示,隨著災後重建工作的推進,在考慮到現有勞動力的情況下,在全市範圍內每年仍會有相當數量的就業崗位出現。

    四川省農勞辦主任吳祥玉説,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四川作為全國最大的勞動輸出地之一,正有針對性地加大對返鄉民工就業和創業能力培訓。目前,江油市已經開辦建築、機械、電焊等專業培訓16期,培訓了災後重建急需的各類技術人員4300多人。于11月16日落成的彭州市寶山宏潤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也將通過與四川部分高校的合作,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新型農民,為災後重建提供技術人員保障。

 
 
 相關鏈結
·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用地規劃將著眼于實現四大目標
· 陜西災後重建工作有序進行 農村住房60%完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