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聞出版總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國際期刊聯盟主辦的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將於5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屆時將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名期刊界代表與會。世界期刊大會素有“期刊界的奧運會”之稱,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首次在中國舉辦,也是繼1977年日本之後第二次在亞洲國家舉 辦。伴隨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文化繁榮,中國期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世界期刊大會在北京舉行,對增加國際期刊界對中國新聞出版業的了解、進一步發展中外期刊業的合作與交流,將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助於我國期刊邁向國際舞臺,參與國際期刊合作與競爭。本報從今天起連續推出相關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在北京召開前夕,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組委會秘書長李東東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談起中國期刊業的發展,她説:“1970年,全國僅有21種期刊;1978年為930種;截至2007年4月底,全國期刊總數已經迅速增長到了9468種。數字之間的鮮明對此,表現出我國期刊業取得的長足發展。”
在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期刊的品種也得到了極大豐富,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群眾的閱讀需求不斷得到進一步的滿足。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期刊業自我發展的意識、自主經營的能力逐步增強,適應社會需求的期刊類型不斷涌現,期刊的社會功能更加全面。不同類別期刊的運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期刊事業和經營性期刊産業都取得了快速發展。
2006年,全國期刊年總印數28.5億冊,總印張134.7億印張,定價總金額140億元;期刊廣告收入連續數年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年廣告收入已超過30億元;期刊業年産值超過170億元。同時期刊業在促進文化積累和傳播、促進國民文化消費、促進經濟和社會信息交流等方面都産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目前,我國期刊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較強思想輿論引導能力、文化信息傳播能力、社會資源聚合能力和文化市場開拓能力的重要文化事業和産業形態。”李東東説。(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