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6.9”世界文化遺産日>> 文化遺産保護
 
我國文物古跡保護總體狀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6日   來源:文化部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跡,其蘊藏之豐富、品種之繁多、門類之齊全,為世界所少有。這些文物古跡遍佈全國各地,真實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偉大發展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意識形態,體現著中華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創造力,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傑出智慧,是中華民族的魂之所繫、根之所在,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牢固紐帶。

    保護、管理、利用好祖國文物,對於維繫中華民族血脈,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維護全球文化多樣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我們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文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出現了一個嶄新局面,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文物保護事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各級文物保護機構普遍建立;文物保護專門隊伍日益壯大;立法工作步伐明顯加快,執法工作有力跟進;文物保護和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保護專項經費逐年增加;眾多瀕臨毀壞的珍貴文物得到及時搶救和保護;一批具有中華民族鮮明特徵的文化遺存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文物保存、保護環境明顯改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數目和規模迅速增長;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文物展覽以及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廣大文物工作者注重合理利用、發揮文物古跡的社會價值和功能,為開展旅遊以及其他相關産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總體水平與我國作為文明古國、文物大國的地位還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還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還不相適應。必須看到,文物基礎工作、法規體系建設、監管機制建立健全等方面還存在薄弱之處,科研水平和成果推廣、利用水平還不高,文物保護經費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服務社會還有較大差距,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