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公報>> 部門地方文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4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
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
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原〔2009〕664號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工業主管部門,中國石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武鋼集團、中鋁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黃金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09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的通知》(發改地區〔2009〕819號)的相關要求,我部組織擬訂了《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原材料工業在中部六省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為貫徹落實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鞏固和提升原材料工業基地地位,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特提出本方案。方案實施期為2010-2011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中部地區礦産資源豐富,産業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發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業已成為中部地區的支柱産業。2008年,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增加值超過8000億元,佔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形成了一批實力比較雄厚、佈局比較合理、優勢比較突出的原材料工業基地。
  ——優勢明顯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中部地區鋁礬土、銅、銻、鎂、鎢、稀土等礦産資源豐富,已形成與資源優勢相匹配的産業基地。2008年中部地區十種有色金屬産量1053.5萬噸,佔全國的41.8%。稀有金屬和銅、鋁、鉛、鋅、鎂等冶煉和加工工業在全國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獨具特色的鋼鐵工業基地。鋼鐵是中部地區各省的支柱産業,總體規模較大。2008年粗鋼産量10835萬噸,佔全國的21.7%。鋼鐵産品門類比較齊全,滿足全國需求,部分産品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硅鋼、不銹鋼、球墨鑄管、高速車輪輪轂等産品優勢突出。
  ——基礎較好的化學工業基地。中部地區煤、鹽、磷等礦産資源儲量較大,化學工業體系比較完整,化肥、農藥及煤化工優勢明顯,石油化工、鹽化工、氟化工、磷化工等行業具備一定的産業規模和技術基礎。2008年化肥、農藥、甲醇、硫酸、焦化等産品産量分別佔全國的34.9%、29.3%、26.8%、28.9%和39.7%。
  ——快速發展的建材工業基地。中部地區非金屬礦産資源豐富,建材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水泥、玻璃及深加工、建築陶瓷、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等門類較為齊全、技術裝備比較先進的建材工業體系。2008年中部地區水泥産量佔全國25.5%,新型幹法水泥比重超過7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玻璃深加工技術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但是,由於多年粗放式發展,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也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産業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偏小,産業佈局不合理,如江西稀土冶煉企業平均規模不足2000噸,河南規模以上氮肥企業平均産量不足10萬噸,湖北磷肥企業平均産量不足4萬噸;落後産能比重較大,湖南新型幹法水泥比重僅37%,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河南48條軋鋼生産線中僅有4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創新能力亟需增強,企業研發投入少,多數企業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産業鏈條短,産品結構比較單一,高附加值産品少,多數産品位於價值鏈低端;節能減排壓力大,山西每年仍有40億立方米焦爐煤氣直接燃燒排放;資源保障程度越來越低,中部地區油氣資源貧乏,鐵礦石自給率不足20%,安徽銅精礦90%以上依賴進口,河南鋁土礦保有儲量僅能維持企業6-7年正常生産需要。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這些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暴露,給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必須充分認識加快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緊緊抓住當前有利的市場環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動産業升級,為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贏得發展的先機和空間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保增長、調結構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堅決抑制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加快轉變原材料工業發展方式,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技術改造、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節能減排降耗為重點,優化産業佈局,加快産業升級步伐,不斷提高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二) 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組織協調、注重政策引導、改善市場環境,發揮政府部門在抑制産能擴張、整合社會資源、推動跨區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兼併重組與體制創新相結合。扶優扶強,支持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整合産業資源,提高産業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企業兼併重組的體制和機制。
  堅持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功能,積極採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大落後産能淘汰力度,大力開發新材料,培育新的增長點。
  堅持發揮本地優勢與區域産業互補相結合。根據各地區資源環境、産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合理調整産業佈局,加快整合上下游産業,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動産業集聚發展,提高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整體競爭力。
  (三) 調整目標
  1.兼併重組取得重大進展。有色金屬企業兼併重組取得新突破,重點培育1-2傢具有國際競爭力、5-8家在國內領先的大型企業集團;鋼鐵冶煉企業數量得到較大幅度壓縮,培育1傢具有國際競爭力、2-3家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集團;建材企業跨地區兼併重組取得新進展,培育1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建材企業集團,初步形成8家以上年産能超千萬噸的區域性水泥企業集團;化工行業兼併重組取得積極成效,年銷售收入超百億企業達到10家以上。
  2.産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金屬和非金屬深加工産品、精細化工産品比重進一步提高,為新能源、電子信息、裝備、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高新技術産業提供新材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玻璃深加工率達到45%,中高檔建築陶瓷佔陶瓷比例達到40%,高端石化産品自給率明顯提高,高濃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
  3.落後産能按期淘汰。全面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的轉爐和電爐,逐步淘汰160KA及以下鋁電解槽,限期淘汰年産5萬噸以下鉛鋅冶煉廠、年産1萬噸以下金屬鎂等“小有色”企業,爭取全面淘汰中部地區落後水泥和玻璃産能,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8萬噸以下合成氨裝置。
  4.技術進步明顯加快。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産品研發、生産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60%以上産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採用富氧底吹等先進技術的鉛冶煉能力達70%,無鉻高檔鹼性耐火材料實現産業化,新型自主創新煤氣化技術取得成功並推廣應用。
  5.産業佈局更加合理。符合主體功能區定位、與資源稟賦、市場規模、環境承載能力等相協調的原材料工業佈局進一步優化,沿江、沿主要交通幹線和能源、資源産地的原材料工業基地進一步壯大,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比較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産業集群。
  6.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原材料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明顯下降,能源消耗達到國家限額標準,基本實現餘熱余能100%回收利用,硫利用率達到97%以上,廢渣100%無害化處置,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達標,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清潔生産水平顯著提升。
  三、主要任務
  鞏固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現有優勢,進一步調整優化産業組織結構、産品結構、技術工藝裝備結構和區域産業佈局,形成若干由大型企業集團主導、産業鏈完整、技術水平高、配套設施完善、具有循環經濟功能的産業基地,構築符合國家區域戰略定位、滿足市場需求、優勢互補的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新格局。
  (一) 扶優扶強,加快推進企業兼併重組
  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市場倒逼機制,引導企業聯合重組或建立戰略聯盟,鼓勵生産要素向武鋼等大型企業集團集中,支持武鋼集團積極開展區域內和跨區域的聯合重組,努力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推動馬鋼、太鋼、華菱等與省內外企業聯合重組,形成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推動安鋼、新鋼等與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跨區域重組,努力減少區內鋼鐵企業數量。
  加快區域內外有色金屬礦産、冶煉、加工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中鋁、五礦、江銅、銅陵有色、湖南有色、豫光金鉛、大冶有色等大型企業集團在整合中部地區有色金屬産業中的主導作用,提高資源控制力,提高産業集中度。鼓勵“煤、電、鋁”企業聯姻重組,實現一體化發展。大力推動鎂、鎢、錫、銻、鉬、稀土、黃金等産業集約化發展,支持重點骨幹企業橫向並購,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按照煤化一體化原則,依託山西晉煤、陽煤、太化、河南煤化、中平能化、淮化等骨幹企業,加速整合省內外煤化工上下游産業,打造大型煤化工企業集團。依託宜化、興發、洋豐、銅化、中鹽、沙隆達等大型企業,推進磷、鹽、農藥等特色化工企業的兼併重組。積極發揮中石化、中國化工、中海油、中石油等戰略投資者在中部地區化工産業重組中的引領作用。
  進一步發揮海螺、中國建材、中材、華新、天瑞、三峽新材、長利玻璃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水泥、玻璃、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等行業的兼併聯合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
  (二) 做精做深,調整和優化産品結構
  以市場為導向,以産品為龍頭,充分發揮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優勢,嚴格控制初級資源類産品産能的盲目擴張,著力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比重,不斷優化産品結構。
  鋼鐵工業:重點發展高磁感低鐵損取向硅鋼、高牌號不銹鋼、高速車輪輪箍、高檔汽車面板、高強級管線板、高附加值油井管、高壓鍋爐管、核電用管及特厚板等産品,不斷開發市場適銷的新産品。加快推廣使用強度400MPa及以上鋼筋,促進建築鋼材的升級換代。
  有色金屬工業:重點發展高精度高性能板帶材、箔材等精深加工産品,大力發展合金製品和新材料,加快向産業鏈高端環節轉移。合理控制稀有金屬發展規模,提高深加工能力。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體系,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産業。
  化學工業: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等産品,嚴格限制産能過剩的傳統化工産品發展。延伸焦化、磷、氟、鹽化工産業鏈。發展高濃度基礎性肥料和高效複合肥,積極開發新型農藥中間體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提高農資保障能力。以滿足中部地區市場需求為主,提高原油深加工能力,增加高品質石化産品生産。
  建材工業:重點發展新型幹法水泥、綠色耐火材料、超薄超厚超白優質浮法玻璃及LOW-E、ITO導電膜玻璃等深加工産品,全面提高建築衛生陶瓷産品檔次和技術含量,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型建材。
  (三) 加強技術改造,堅決淘汰落後産能
  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原材料工業,大力開展節能減排降耗,推行清潔生産,淘汰落後産能,加快産業升級步伐。
  支持關鍵鋼材品種和有色金屬新材料生産工藝技術研發,大力發展高溫高壓乾熄焦、燒結餘熱利用、高爐余壓發電、銅鉛鋅冶煉短流程工藝、煙氣脫硫、高性能專用銅鋁材生産工藝、噸鋁直流電耗低於12500千瓦時的電解鋁關鍵工藝、低品位和難選冶礦産高效利用、尾礦和赤泥綜合利用、再生金屬保持性能等技術;支持油品質量升級改造,煤焦油綜合利用,氮肥原料路線和動力結構調整,磷肥資源優化配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産和廢棄物處置能力建設;支持新型幹法水泥企業推廣應用純低溫餘熱發電、粉磨節能、利用水泥窯處置廢棄物等技術,推進玻璃窯爐全氧燃燒技術産業化。
  加快淘汰工藝技術落後、産品質量差、安全隱患大、能源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後産能。全面淘汰落後鋼鐵産能,重點企業和地區要加快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及相應的煉鋼産能;按期淘汰反射爐及鼓風爐、電爐煉銅産能、燒結鍋煉鉛産能、落後鋅冶煉産能和落後小型預焙槽電解鋁産能,逐步淘汰落後燒結機鉛冶煉産能;淘汰12500千伏安以下電石爐、間歇蒸餾煤焦油加工裝置、單套能力低於10萬噸/年的焦油連續加工裝置、酸洗法粗苯精製裝置、高毒高風險農藥以及小煉油、小合成氨、小二硫化碳等落後産能;全面淘汰不符合産業政策的落後水泥産能及“格法”、“小平拉”等落後玻璃産能。
  (四) 優化産業佈局,促進産業集聚
  積極推動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和配置,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優勢互補、合理佈局,把促進産業集聚作為優化原材料工業佈局的重要途徑,推動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發展,進一步發揮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基地的整體優勢。
  結合鋼鐵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和技術改造,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加快佈局調整,重點發展武鋼、馬鋼沿江沿海鋼鐵基地,推進合鋼等城市鋼廠搬遷改造,進一步鞏固太鋼、舞鋼、華菱等特色鋼鐵基地地位,加快安鋼、新鋼等産業基地結構調整步伐。充分發揮中部地區能源和有色金屬資源優勢,進一步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和重點地區配置,建設中鋁、魯能晉北、新安等鋁工業基地,發展江銅、銅陵、大冶有色銅工業基地,優化河南和湖南鉛鋅生産加工基地、贛南及湘中南鎢銻稀土等稀有金屬基地建設。
  調整優化中部地區石油化工産業佈局,加快建設武漢乙烯生産基地,有序建設山西和河南煤化工基地、湖北磷化工基地,進一步突出提升和壯大化肥産業,發展精細化工園區。支持河南、湖北、安徽形成大型、優質、高檔浮法玻璃原片生産及深加工基地,促進河南、山西耐火材料加工園區集約化發展,抓住沿海産業轉移機遇,利用原料優勢,進一步發展江西、湖北陶瓷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
  各省級工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原材料工業的行業管理、政策引導和協調服務。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原材料工業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工信部原〔2009〕294號),認真研究本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實施措施。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和配合,充分利用財稅、投資、信貸、法規等手段,統籌做好各項政策措施銜接落實,適時開展實施效果評估工作。
  (二)深化改革,消除制約結構調整的體制性障礙
  探索企業兼併重組的有效途徑和各種方式,妥善解決人員安置、資産劃轉、債務核定與處置、財稅利益分配等關鍵問題,促進各種資源向優勢企業配置。根據即將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兼併重組的意見、加快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抓緊研究制定區域內原材料行業聯合重組規劃。認真貫徹《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結合有關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嚴格實行節能減排、淘汰落後問責制,強化環保、能耗和電價、水價等制約手段,加快落後産能淘汰步伐。
  (三)突出低碳經濟理念,落實減排目標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進一步轉變增長方式,在2020年以前,大幅度減少單位GDP能耗的戰略目標,以節能降耗、治污減排、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為重點,抓緊制定出臺原材料行業貫徹落實的計劃、指標和政策措施,將相關計劃目標細化和落實到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確保中部地區各省“十二五”期間各項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
  (四)強化行業標準管理,嚴格市場準入
  從更加關注民生、更加關注節能減排、更加關注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進一步修訂完善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要以技術創新和質量品種為重點,抓緊修訂完善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和稀土行業標準。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已經出臺的行業準入條件,加強對生産企業執行準入條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實施定期公佈、動態管理,同時接受社會的支持和監督。
  (五)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充分利用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加大地方配套資金投入,根據各地原材料工業特點,著力向重點産品、重點企業和重點産業基地傾斜。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信貸資金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優先支持符合結構調整方向和重點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籌集資金。擴大社會投資渠道,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廣泛參與産業整合,推動結構調整工作。
  (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技術進步
  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對促進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産業技術創新和新産品開發能力。依託重點原材料工業基地,建立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協調機制,形成區域創新聯盟,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創新平臺。大力開發影響行業技術進步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七)開闢多元化資源渠道,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加強對中部地區重點礦産資源的保護,充分發揮稀有金屬部際協調機製作用。合理規劃資源開發規模,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礦産資源能源優先向産業基地和重點企業配置,制止無照開採和違章經營。加大短缺資源的地質勘探力度,增加資源儲量。積極樹立“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一盤棋概念,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境外資源開發力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拓展國際化經營,建立長期穩定的資源供應渠道。不斷完善國內原材料資源和産品的收儲制度。
  (八)建立信息溝通平臺,發揮信息引導作用
  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和協會,建立信息聯合發佈制度,加強行業統計、市場行情、技術動態、産業預警等信息交流,為企業經營和行業管理提供有力支撐。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仲介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行業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提供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