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農業部副部長:建設節約型農業促進可持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3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建設節約型農業,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高效利用,既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日,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就建設節約型農業的相關問題接受了農民日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農業部提出建設節約型農業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寶文: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中,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認真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係,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農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在保障農産品供給安全的前提下,改善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目前,農業自然資源相對短缺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是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著力發展節約型農業,保護和利用好農業資源,逐步緩解資源的供需矛盾。同時,建設節約型農業,可解決目前我國農業生産普遍存在的投入品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創造盡可能大的農業效益,實現節本增效,有力地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設節約型農業,大力發展農業清潔生産,合理施肥施藥,加強秸稈、沼氣等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開發風、光、水等農村可再生能源,對於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建設節約型農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什麼?

    張寶文:建設節約型農業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緊緊圍繞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強化節約意識,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手段,結合農業區域資源特性,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農業資源,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創新和推廣農業技術,建立健全推進節約型農業建設的體制和機制,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

    建設節約型農業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全局,統籌安排好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各項工作,編制完善相關規劃,加強宏觀指導,提高生物、工程、農藝、農機、材料技術的集成應用水平,大力推廣應用節約型的耕作、播種、施肥、施藥、灌溉與旱作農業、集約生態養殖、沼氣綜合利用、戶用高效爐灶、秸稈綜合利用、農機與漁船節能等“十大節約型技術”,促進我國農業儘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道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目標。

    記者:2005年農業部在推動節約型農業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寶文:農業部于2005年7月底印發了《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的意見》,對建設節約型農業作出總體部署。同時,著手組織編寫“創建節約型農業十大推廣技術彙編”,並結合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制定完善相關規劃,細化實化了各項工作措施。

    2005年,農業部組織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行動,實施面積達4.8億畝,共節肥240萬噸,節本增效120億元。通過實施草原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圈養技術模式,開展草原防火和草原治蟲滅鼠等建設項目,使項目區草原植被明顯恢復,草原生産力顯著提高,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同時,農村能源建設有新的進展,預計新增沼氣池200萬個。旱作節水技術推廣力度加大,通過推廣核心示範技術,將比常規技術節水20%以上,糧食作物增産10%以上。保護性耕作技術得到大力推廣,預計新增保護性耕作示範面積250萬畝。在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方面,目前,農業部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以農業部環境監測總站為網頭,包括34個省級站和900多個地、縣級站組成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

    記者:農業部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加快節約型農業建設步伐,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

    張寶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部擬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節約型農業建設。一是穩步提高耕地集約利用水平。加強耕地質量管理,開展耕地地力的全面調查,建設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實現耕地質量的動態管理。切實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推廣耕地培肥和保護性耕作技術,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完善田間水利、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結合不同旱作地區的現實條件和技術應用基礎,有針對性地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因地制宜地確定種植結構,加快坡耕地治理,提升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旱地綜合生産能力。

    二是不斷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全面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行動,積極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強選擇性的農藥和新型施藥器械,改進施藥方法,減少農藥使用量。普及應用種子精選分級、包衣、藥劑拌種等加工處理技術,提高種子質量和良種供應能力。全面推廣應用主要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同時要抓好農業裝備節能工作,千方百計降低以農業機械為重點的農業裝備能耗。

    三是大力發展集約生態養殖業。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綠色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穩步推進綠色高效生態養殖小區建設,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在草原禁牧、休牧和輪牧區,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圈養技術模式。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推廣高效、優質、集約化的生態水産養殖技術,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四是切實加強農村能源工作。要普及農村沼氣,加強農村戶用沼氣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加快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農村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加強鄉鎮企業節約生産工作,重點抓好輕工、化工、冶金、有色金屬、建材、煤炭、電力以及農産品加工等行業的節能降耗與清潔生産。

    記者:在建設節約型農業工作中對農業系統有哪些具體要求?

    張寶文:各級農業部門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結合本部門、本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採取綜合措施,紮實推進節約型農業建設。

    制定完善規劃,加強宏觀指導。要把加快建設節約型農業納入各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和行業規劃,提出明確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加快《保護性耕作示範工程建設規劃》、《沃土工程建設規劃》等相關工程規劃的修改完善,逐步形成節約型農業發展規劃體系。以“十大節約型技術”為重點,支持一批技術開發項目,加強聯合攻關、創新集成、引進消化和推廣應用。

    落實完善政策,加強扶持引導。研究制定推進節約型農業建設的相關政策,鼓勵農民施用有機肥和採用環境友好型生産技術,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發展節約型農業的長效機制,提高監督管理和技術服務水平。同時,要廣泛開展宣傳,增強節約意識,不斷提高全社會建設節約型農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共建節約型農業的良好氛圍。(寧啟文 農民日報)

 
 
 相關鏈結
· 農業部:結合農業實際 積極部署建設節約型農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