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學生得實惠———
加快實施“兩免一補”步伐
1號文件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解讀 我國有2億多中小學生,80%在農村,提高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須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保證農村適齡青少年上得起學、念得起書,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失學、不輟學。
背景 目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700萬名學生享受“兩免一補”,中西部地區3600萬名中小學生得到免費課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的每個小學生平均減免書本費、雜費200元、初中生340元。
培訓新型農民———
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1號文件繼續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促進科學種田。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提高補助標準,增強農民轉産轉崗就業的能力。
各級財政要將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不斷增加投入。整合農村各種教育資源,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解讀 首先,要加強對從事農業生産農民的培訓,加大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清潔生産技術、環保技術等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促進科學種田、科學養殖,切實把農業發展轉入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
其次,要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的培訓力度,造就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務工農民技能素質的高低,不僅關係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和農民脫貧致富,更關係到我國産業競爭力的提高。要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擴大培訓規模,提高補助標準,注重制度建設,加強項目監管。堅持就地轉移和向外輸出兩條腿走路。既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還要培育勞務品牌和勞務輸出特色村;同時還應加強輸入地和輸出地的聯絡和協調,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絡。
背景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務工農民在第二産業從業人員中佔57.6%,在第三産業中佔52%,在加工製造業中佔68%,在建築業中佔80%。目前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已佔1/3以上,進城務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看病吃飯有保障———
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1號文件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軍烈屬優撫政策。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準,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解讀 我國地區間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過程中,各地要堅持低標準起步,盡可能使最低生活保障的範圍涵蓋每一個實際需要的人;同時要合理界定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還要積極探索農村低保金來源和發放的有效機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農村低保提供捐贈和資助;同時要繼續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加大扶貧開發的工作力度。
2006年新型合作醫療的試點面將擴大到40%左右,2007年擴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背景 目前全國有10多個省市、1000多個縣(市)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488萬村民、235.9萬戶家庭得到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我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目前全國開展試點工作的縣(市、區)已達641個,佔全國總縣數的22.4%,有1.63億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記者 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