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部大省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備受關注。2005年,該省GDP總量首次突破10000億元大關,工業總産值突破5000億元,人們印象中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已經跨入工業大省的行列。與此同時,河南對農業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在新的發展階段,河南將怎樣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記者就此採訪了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代表———
記者:您到河南工作一年多來,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您能談談其中的原因嗎?
徐光春:河南有近1億的人口,其中7000多萬是農民。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農村人口大省、第一糧食産量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三農”問題突出,農村發展滯後和農民增收緩慢已成為河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一大瓶頸。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省的現代化,就難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
記者:您認為當前農村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徐光春:從總體上看,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一窮二白。“窮”就是缺錢,“白”就是發展不夠。因為發展不夠,所以缺錢。可以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説到底是一項治窮的工程,是一項發展的工程。
記者: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河南有哪些新的思路?
徐光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嶄新的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與過去的新農村建設有很大的不同,必須確立新的思路,推動新的實踐。
一要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河南實力最強的村是南街村,年産值達12億元,利稅有6600萬元;最窮的魯山縣楊家莊村,村年總收入只有100萬元。這一強一弱的對比,無可辯駁地説明了發展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關鍵,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突出發展這個主題。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中心任務,把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基本目標,通過加快工業化、城鎮化來帶動和促進農村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增強農村綜合經濟實力,推動農村經濟繁榮。
二要抓住增收這個關鍵環節。河南農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是12000元,收入最低的村是800元。近幾年,農民收入增幅雖然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扶持和價格因素帶來的,今後一個時期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必須積極探索新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具體地説,怎樣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一是出去掙,二是在家賺,三是國家給。出去掙————外出務工經商;在家賺————發展農業、辦廠開店;國家給————給政策、給補助。要圍繞這三個方面去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三要建立和諧這個必要保障。當前農村的形勢總體上是穩定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並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要搞好以發展農村經濟、富裕廣大農民、幫扶困難農戶、和睦鄉村鄰里、密切幹群關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穩定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和諧農村建設。
四要把握求實這個重要原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艱巨和長期的任務,必須始終堅持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得實惠。要堅持分別情況、分類指導、分項落實、分步推進。要尊重農民意願,不盲目攀比、不強迫命令,堅決反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記者: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當採取哪些新舉措?
徐光春:現在,農村工作出現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因此要有針對性地採取新舉措,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要把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我們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實現了農業穩定增産和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定不移按照這條路子走下去,決不能因為農業形勢稍有好轉就忽視農業和糧食生産。
二要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條件。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特別是交通、水利、教育和衛生事業,是從根本上消除農村貧困落後狀況的治本之策。去年,我們投入120億元為農民做10件實事,今年我們還將投入110億元,繼續為農民做10件實事,改善農村落後的生産條件和農民的生活環境。
三要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措施。發展勞務經濟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有效實現形式,能夠轉移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對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河南農村有1500萬外出務工人員,年總收入達730多億元,工資性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40%多。實踐説明,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河南固始、新縣等地的情況表明,農民打工的收入已成為農村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要繼續兩手抓,一手抓壯大縣域經濟,就地吸納農村勞動力;一手抓勞務輸出,組織到沿海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務工經商。同時,要鼓勵和引導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把更多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城市文明帶回到家鄉,投入新農村建設。
四要把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動力。新農村建設必然伴隨著一系列體制創新,其中一大任務就是推進以鞏固稅費改革成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同時,要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堅持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推進農村金融、土地徵用、流通體制等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要把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途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提高農民素質,塑造新型農民。通過義務教育、專業培訓等途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是把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六要把推進和諧農村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的重要體現。要搞好農村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基層“創安”活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積極化解各種矛盾糾紛,確保農民安居樂業。(記者 黨滌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