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海南要走自己的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話題動機

    1990年,身為國家體改委副主任的高尚全應邀到海南調研,就海南到底應該怎樣改革開放這一話題,提出10條意見,其中第7條意見建議創辦“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1991年,中改院在海南順利創辦,網進了國內外各個領域裏的眾多專家,經常就國家經濟領域裏一些重大宏觀的話題進行探討。十幾年來,高尚全一直關注著海南的發展。日前,記者就海南今後的發展對他進行了專訪。

    海南的“普”與“特”

    記者:海南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但是今天的海南實質上已經不特了,呈現出“普化”之勢,這種現象應該怎樣去看,海南該如何定位自己的“特”?

    高尚全:現在西部開發、東部開放、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全國各地在優惠政策方面都差不多。海南如何找到自己“特”的地方,發揮優勢,關鍵是要看海南如何在體制上進行創新,如何在開放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如何把自身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因此,我提出,海南的發展要堅持走“三二一”道路。“三”就是要發揮海南的三大優勢:熱帶優勢、旅遊優勢和海洋優勢,將海南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二”是做好兩個創新: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海南是最大的經濟特區,在體制創新方面可多發揮“實驗田”功效,特別是在精簡機構、提高效率方面可多做些文章。通過這兩個創新,以保證三大優勢的發揮;“一”就是保持一片凈土。環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重要的資源,一定要有這樣的遠見。

    海南的“熱”與“冷”

    記者:建省近18年,海南經歷了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房地産開發泡沫時代的“熱”到宏觀調控後的“冷”,如今,隨著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許多國際知名大企業紛紛來開發海南,掀起了新一輪的開發熱潮,對此,您怎樣看?

    高尚全: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就是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平穩地發展,不要大起大落。海南建省時間不長,起伏卻很大,關鍵還在於政策上調控到位。

    海南的發展需要大項目。這些項目啟動後很能帶動海南的發展,海南要抓住這個機會,但也不能過熱,要吸取早些年房地産開發過熱的教訓,特別是要保護好生態環境。

    海南的“快”與“慢”

    記者:海南省省長衛留成説,海南寧可發展慢一點,也不能破壞環境,現在在海南坊間也有一種説法:幸虧海南發展得慢,才為全國人民守住了這個大花園。您怎樣看待海南這些年發展的“快”與“慢”?

    高尚全:海南這些年經濟增長速度均保持在10%左右,也不算慢。只要是平穩地發展,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就是好的。

    發展的快與慢首先要看老百姓是不是得到實惠,是不是真正分享到了發展與改革的成果,第二要看是不是破壞了環境,而不能只是簡單地攀比速度。如果環境破壞了,將來治理環境的成本要大得多。因此,發展得再快,老百姓得不到實惠,環境被破壞了,就違背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個有利於”的初衷。

    海南怎麼富起來

    記者:在注重環保的前提下,海南如何才能迅速發展,儘快地富起來?

    高尚全:海南要富起來,要抓住三點。第一自主創業、第二自主創新、第三自主創牌。創業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創牌是目標。我研究了一個案例,浙江有個飛躍集團,生産縫紉機,飛躍集團的老總叫邱繼寶。他300多元創業起家,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他成功了,他做的縫紉機那個“芯”就是高新技術,是電腦智慧化,機電一體化,因此一般的縫紉機只賣幾百元,但他做的縫紉機一台就是7000多元。這就是為什麼要創新、創牌。邱繼寶現在一個高新技術的産品産量佔全部500萬台縫紉機年産量的10%,但這10%的産品取得的利潤就佔了總利潤的90%。

    過去我們認為大河有水小河滿,強調的是大河;現在應當看到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滿,這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確一個理念就是“老百姓、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如果海南700萬人民,大家都來創業,財富自然會增長得很快。財富多了,稅收也多了,政府也有更多的力量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産品,這才是良性循環。

    嘉賓介紹

    高尚全:經濟學家,曾任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現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吳剛 郭楓焰)

    《華南新聞》 (2006年03月22日 第三版)  

 
 
 相關鏈結
· 海南省政府常務會研究供銷社社屬企業實施方案等
· 海南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將推行公務卡結算公用開支
· 海南省明確股改安排 9月底完成上市公司股改清欠
· 海南省搭建疫情信息網絡 91.2%單位實現網絡直報
· 海南“十一五”期間安排重點項目總投資4513億元
· 海南省深化各項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建設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