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銀監會發出通知,要求對今年上半年列入統計範圍的總投資1億元及以上的新開工項目逐項進行全面清理。其中,鋼鐵、電解鋁、電石、鐵合金、焦炭、汽車、水泥、電力、紡織行業要清理總投資30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煤炭行業要清理設計能力3萬噸/年及以上的項目。此前,國家發改委專門下發了通知,要求防止高耗能行業重新盲目擴張。
然而,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發現,儘管國家三令五申嚴控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一些地方仍然令行不止,上馬或擴建銅冶煉、鐵合金、水泥、鋼鐵等高耗能項目的勢頭強勁。
問及是否知道所上項目屬於國家宏觀調控行業,屬於從嚴控制的高耗能行業,無論是地方人士還是企業人士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他們大多馬上強調本地有些特殊,或曰其上馬或擴建的高耗能項目多超過行業準入的低限,不屬於結構調整之列。記者發現,雖然這些項目的規劃規模或設備的確都超過了國家設立的門檻,但實際投資或建設卻分成一期、二期甚至三期,如今已經建成的或正在建設的一期工程大多恰好在門檻之外!比如,一地宣稱其水泥項目産能為200萬噸,實際其當前産量不足20萬噸,再一細問,所謂的200萬噸還是規劃目標,正在招商之中!
一些地方急於發展工業,當地又缺乏工業基礎或資源,只好走招商引資之路。從記者採訪的情況看,在一些地區,招商引資已成為頭等大事,他們態度十分明確:集中力量招商引資,突出重點上項目。一個縣級市的文件中公開寫道:招商引資上項目是“第一要務,第一政績,第一能力”,並明確“一個招商引資項目,一個牽頭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個完成時限,一個獎勵辦法”。
不少地方都將招商引資的指標下解,連續兩年或三年完不成招商引資任務,就調崗位、換地方甚至免職。在如此重壓之下,只要能引來項目,哪還顧得上是否屬於高耗能項目?
自2004年起,國家嚴控土地閘門,加大了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力度,去年8月,我國公佈了《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審核原則和標準》,明確規定對設立5年(1999年底以前批准設立)以上、入區企業少、開發面積不足已批准規劃面積20%的開發區應予以撤銷;對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開發區應予以撤銷。在審核面前,一些地方為了挽救那些瀕臨撤銷危險的開發區,拼命吸引企業入園。為了達到吸引投資的目的,有的地方不惜採用國家已明令禁止的零地價、零收費,不惜通過財政返還的形式變相實行零稅收或象徵性稅收。即便如此,吸引企業入園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種情況下,高耗能項目也成了“香餑餑”。
2004年以來,我國對房地産、鋼鐵、電解鋁等行業實行宏觀調控,嚴把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去年底開始,國家發改委又對11個産能過剩抑或出現産能過剩跡象的産業加大了調控力度,陸續制定了鐵合金、焦化、電石、銅冶煉、鋼鐵等行業準入條件,並嚴格了環保、安全標準。在巨大的調控壓力面前,那些處於産能過剩行業、不符合準入條件或者踩在準入門檻邊上的企業為了保住自身,他們拼命通過新建設備或技術改造擴大生産規模,以逃脫被淘汰、關停或重組的命運。採訪中,記者看到一家銅冶煉廠,規模剛好處在準入條件的低限,環保不合標準。為了求生,他們一方面上環保設備,一方面花鉅資擴建。殊不知,對這種以單純規模為主的産能擴張或技術改造,國家早就明令禁止了。但由於這些企業一般都是當地的利稅大戶,地方大多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干涉。
必須看到,一些高耗能項目依然盲目上馬,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能耗水平居高不下。這種狀況必須改變,要按照國家的産業政策要求,採取果斷措施,防止高耗能項目盲目擴張。(何振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