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長劉光躍答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3日   來源:人民日報

    問:眾所週知,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調蓄湖泊,在整個長江防洪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三峽水庫運行後,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如何?

    答:三峽水庫運行後長江中下游江湖關係變化和防洪形勢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水利部科技委就這個問題也組織了多次調研,各種觀點眾説紛紜。但據我所知,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三峽水庫運行後,洞庭湖作為調蓄長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場所的地位沒有改變。甚至有專家認為,洞庭湖的防洪作用不亞於三峽工程。

    長江中下游洪水的蓄洪矛盾主要集中在城陵磯附近地區。據1951—2005年水文資料統計,洞庭湖調蓄長江洪水,削減洪峰的作用巨大,多年平均削減入湖最大流量達33%。特別是大洪水時削減洪峰的作用明顯,如1998年削減洪峰達41.9%,1996、1998年洪水期間洞庭湖調蓄水量達250億立方米左右,超過三峽水庫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

    按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當長江遇1954年型洪水時,洞庭湖城陵磯附近地區需承擔分蓄320億立方米洪水的任務,即使三峽水庫運行後,仍有218億立方米。因此,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運行而言,洞庭湖在長江防洪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問:目前影響洞庭湖的防洪作用發揮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呢?

    答:儘管洞庭湖區防洪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涌現,防洪依然面臨嚴峻的形勢。

    一是洪水進得來出不去的局面沒有改變。洞庭湖作為長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調蓄場所,受著來水量大、而出口安全泄量小的雙重壓力,使得洪水進得來,出不去。

    二是小流量高水位的局面依然存在。多年來,每年平均有近1億立方米的泥沙沉積在湖內,致使洞庭湖區湖床、河床淤積、抬高,造成汛期小流量高水位的嚴峻防汛形勢。

    三是實現有計劃分蓄洪水仍然十分困難。由於蓄洪安全建設投入不足,目前洞庭湖區蓄洪垸普遍存在堤防標準低,安全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分洪口門沒有控制工程等問題。一旦發生洪水,難以按計劃執行分洪任務。

    四是堤防的抗洪能力還十分脆弱。重點垸堤防基礎處理不能滿足抗禦高洪水位要求,易發生管涌等潰垸性大險;蓄洪垸和一般垸堤防由於無國家重點投入,靠當地政府和群眾自籌為主,年久失修,僅能抵禦3—5年一遇的洪水。

    五是內澇漬災是湖區糧食減産的主要因素。“保命靠大堤,吃飯靠電排”這是湖區的一句老話,但由於電排設備老化,渠係不配套等原因致使湖區垸內漬災嚴重,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保證糧食安全等要求。

    問:為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洞庭湖的防洪作用,更好地服從、服務於長江防洪大局,洞庭湖治理當前的重點是什麼?

    答:在三峽前期調研中有過這麼一句話,“洞庭湖的根本出路在於三峽建庫”。現在,三峽水庫已進入初期運行階段,一旦進入汛期,將有力地緩解長江中下游的防汛壓力。同時,據有關資料表明,自從三峽工程進入圍堰發電期以來,下游來沙量劇減,相應進入洞庭湖的沙量也大幅度減少,洞庭湖區年均淤沙量僅為多年平均值的10%左右。這些雖然對下游河勢穩定和水生態環境帶來一些影響,但也為從根本上治理洞庭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於洞庭湖治理當務之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儘快修編洞庭湖區綜合規劃。新時期洞庭湖區綜合規劃應把洞庭湖作為一個以防洪為主的濕地生態系統來進行整體研究,將水生態與水環境保護納入規劃目標,科學安排防洪體系建設的總體佈局。

    其二,調整蓄洪垸,加快蓄洪安全建設。要考慮三峽投運後下游防洪格局的變化及湖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原有蓄洪垸進行分類調整。對於要繼續作為調蓄長江超額洪水的重點蓄洪垸,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當前是要儘快開展城陵磯附近100億立方米分蓄洪區的建設。對於非重點蓄洪垸,要加強政策引導和保安工程建設投入。

    其三,開展荊江四口河系優化整治項目可行性研究。洞庭湖以北的四口河道支叉眾多,水流分散,輸水輸沙能力低,對該地區的防汛、水資源利用以及水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三峽投運後,應儘快開展四口河系的優化整治工作。(舒偉欣 遊建華)

 
 
 相關鏈結
· 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期 水位創新低 出現生態問題
· 湖南省岳陽縣砷化合物污染對洞庭湖暫未構成威脅
· 洞庭湖水位出現回落 湖南抗旱形勢仍然嚴峻
· 湖南旱情加劇 洞庭湖水位直逼三十多年來最低點
· 洞庭湖區糧價偏低 湖南啟動早稻最低收購價預案
· 湖南省岳陽市對東洞庭湖核心保護區實行封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