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工人日報社評:拒簽污染項目之後的文章怎麼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7日   來源:工人日報

    招商引資的關鍵是一地對資本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取決於當地投資環境的優劣。而投資環境中最重要的並不是短期的稅收等優惠政策,而是長期的穩定的公平的制度保障及服務,包括法治環境、政府的服務及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

    據《工人日報》12月5日報道,為早日實現“藍天目標”,重慶市制訂《重慶市招商工作規範》,對招商引資項目設立了能耗、污染、環保門檻,防止重污染企業進入重慶。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僅四個區縣近年已拒簽污染環境的項目資金達80億元以上。其中包括一家企業看好北碚區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準備投資10億元興建大型水泥廠,但專家組考察和環保部門評估後認為,這個水泥廠的經濟效益雖好,但粉塵污染太嚴重,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項目最終被拒絕。

    與重慶拒絕污染項目、還藍天碧水的做法類似,內蒙古、新疆、浙江等地近來也都紛紛向污染項目説“不”,一些過去只要有人願意投資,“地方政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招商引資傾向,正隨著拒絕污染型GDP的熱潮在各地受到抑制。我們相信,這樣的行動將對各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帶來積極效應。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把招商引資作為重要的經濟支撐點。為了招商引資,給予投資商種種優惠待遇甚至違規操作等現象非常普遍,一些落後産業、高污染項目被大量引進,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損失巨大,有些地方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甚至大於污染企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假如重慶市不拒簽這80億元的污染型項目,可以想像,當地很可能同樣陷入這樣的畸形發展怪圈而不能自拔。

    盲目的招商引資,教訓沉痛。拒絕污染項目,追求綠色GDP,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應該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一些地方向污染型項目説“不”,無論是出於對科學發展觀的自覺認同,還是迫於國家相關政策的壓力,都是值得肯定的選擇。事實上,堅決扭轉一些地方“先污染,後治理”的不正確發展觀,將污染型GDP清除出去,依然是對不少地方的嚴峻考驗。

    現在,更重要的是,在拒簽污染型項目後,地方政府怎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怎樣採取措施推動經濟健康發展,怎樣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吸引符合環保要求的投資項目。相比拒簽污染型項目而言,後面的文章更為重要、更為艱巨,也更有挑戰性。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需要穩定和長久的環保型經濟支撐。拒絕污染型項目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地方政府必須塌下心來,認真思考並明確什麼才是招商引資的核心戰略。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策略,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怎樣招商,招什麼樣的商。招商引資的關鍵是一地對資本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取決於當地投資環境的優劣。而投資環境中最重要的並不是短期的稅收等優惠政策,而是長期的穩定的公平的制度保障及服務,包括法治環境、政府的服務及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

    從這個意義上説,在拒絕污染型項目之後,各地政府還要從制度上建立確保污染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回潮的保障機制,真正踐行科學發展觀,探索既符合綠色GDP發展規律,又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模式。而這才是真正考驗各地政府發展經濟、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郭振綱)

 
 
 相關鏈結
· 河南省出臺應急預案應對農業污染突發事件
· 重慶四區縣拒簽80億元污染項目為實現"藍天目標"
· 北京等11個重點城市出現污染天數比例超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