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人民時評:外交部專門發文“提醒”令人汗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3日   來源:人民日報

    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2007年版)》,明確了駐外領事官員的職責,列舉了19種尋求領事保護的常見問題。《指南》提醒我國公民出國時的注意事項,如在公共場合要表現平靜,不要大聲説話,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場所參與他人的爭吵等。

    類似的“提醒”,近年來已有不少。去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委就專門印發了關於《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通知,強調提升我國公民的旅遊文明素質;此後,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又公佈了10類“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提出要從“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增強國家的軟實力”的高度,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

    文明禮儀,本來是個人修養問題,現在卻要由外交部專門發文提醒,實在令人汗顏。而有關部門如此細緻入微的提醒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近年來,諸如大聲喧嘩、不講衛生、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等陋習,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形象的問題。有些國家還將“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擺放在公共場所,深深地刺痛了國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地展示著我們國民素質的殘缺,慚愧之餘,更讓人反思,來自禮儀之邦的“國人”為何給人以“不文明”、“粗魯”的印象?

    國人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緣于“公共觀念的缺失”。許多到過發達國家的遊客都有這樣的感受:馬路上,雖然熙熙攘攘,卻很乾淨,沒有紙屑,更無痰跡。街旁的公共設施,不僅完好無損,更是潔凈如新。公廁窗明几淨,一塵不染……整潔、有序的現象背後,折射出強烈的公德意識。

    其實,在國人的心中,也認為大聲喧嘩、隨地吐痰、排隊加塞等不文明行為是一種陋習。可是,很多人覺得這是“小節”問題,不值得“上綱上線”。還有的認為,公共場所是“公共的”地盤,反正不是我的小家,臟點兒亂點兒,與我何干?沒人指責,彼此彼此,沒有輿論壓力,形成了一種安全的、從眾的集體無意識狀態。這才有黃金週期間,天安門廣場掃出200多噸垃圾之恥,這些垃圾裝滿了23輛9噸容量的大型垃圾車,其中八成以上都是食品外包裝。在北京乃至全國各地,城市公共場所都在竭盡全力對付垃圾狂潮。

    不想改,並覺得不必改,當種種不文明的行為被“集結”起來,被放大的就是中國人的污點。在一個交往日漸密切的社會,遵守國際社會公認的文明規則,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一個民族,如果缺乏公德意識,它帶來的不僅僅是不文明的陋習,更會造成生存環境的雜亂無章和社會秩序的失范。

    希望有那麼一天,無論節假日還是平時,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大多數國人都能以一種輕鬆、從容的心態來踐行文明守則,無須監視,無須提醒,也無須懲罰。那時,我國公民的素質才真的提高了,我們才是真正的禮儀之邦。   (曾革楠)

 
 
 相關鏈結
· 外交部舉行《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首發儀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