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策法規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3日   來源: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規範自身行為保障科學基金公正
——陳宜瑜主任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與行為規範》答問

    2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與行為規範》(下稱《規範》)公佈實施。該規範分為總則、加強學習和職業道德修養、保障資助公正、加強組織紀律、保持清正廉潔等五章,共36條。為什麼要出臺這一《規範》?其對保障科學基金評審公正將發揮什麼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今天就有關問題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

    記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稱基金委)為什麼要出臺《規範》?

    陳宜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錢現在越來越多,如何管好錢,用好錢,是我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主題,出臺《規範》是我委落實科學發展觀近期整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落實十七屆中紀委二次、三次全會和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是貫徹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完善管理制度的組成部分。

    眾所週知,公正性是科學基金的“生命線”,也是科學基金的“榮譽線”,公正則榮,不公則損。科學基金在社會上的聲譽好,也是因為評審的公平公正。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社會上不良風氣會從不同角度滲透到科學基金工作中,會從方方面面影響評審工作,科學基金面臨的職業道德風險越來越大。

    以前,規範工作人員行為的規定雖然包涵在各類管理規定中,但全面集中規範工作人員從業行為的制度還沒有出臺;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內容雖然滲透在各類管理規定中,蘊含在科學基金文化中,但還沒有形成專門的倡導性、規範性文本。2007年我們開展了科學基金監督工作調研,提出加強職業道德與行為規範建設。之後,花了近1年的時間,進行了大量研究,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出臺了《規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明確科學基金資助工作中哪些不可為、哪些不能為、哪些不應為,來進一步規範委內工作人員從業行為,提高職業道德修養,促進基金隊伍廉政建設,保障科學基金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記者: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職業道德風險有哪些?《規範》對於防範風險能發揮什麼作用?

    陳宜瑜: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科學基金管理中都面臨著職業道德風險問題。我們從前幾年的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時候開始,就提出要不斷解決這個問題。

    在我們這裡,有幾個關是很難把的,《規範》的很多內容也是很難通過紀律查處去解決的問題。比如説,按規定,基金申請材料要送給3—5個專家進行“背靠背”通訊評審,如果把材料送給申請者“指定”的專家,那評出來的結果很可能都會好。所以,我們在《規範》裏明確,工作人員要認真審閱項目申請書,客觀、公正地選準評審專家,嚴禁按申請人、參與者或依託單位等建議的專家名單指派評審專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評審專家獨立做出學術判斷。再比如,我委兼聘人員較多,評審組織工作高峰期間,兼聘人員大約近200人,幾乎和在編人員數量相近。對他們的管理也是個難點,其中很重要的是保密問題。有些兼職人員喜歡打聽函評結果,有時甚至會在電話裏不經意地把情況透露出去。這些信息不僅對評審工作有影響,而且直接影響了基金的聲譽。所以,《規範》中説的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不僅包括正式在編人員,也包括兼職人員、流動編制項目主任和兼聘人員。

    也就是説,像打個電話這類行為,很難通過紀律去查處。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用行為規範來約束。制度可以管理人,用文化可以教育人,行為規範可以約束大家的行為,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堅持開放辦基金,倡導工作人員在與科學家交朋友的過程中學科學;在同依託單位交朋友的過程中促進工作。為了杜絕個別人行為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風,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在不斷交往中提高自身免疫力。現在制訂的《規範》就是一個提高免疫力的文件。

    記者:選評審專家為什麼一定要工作人員去選擇?有沒有別的辦法?為什麼要規定“對申請人建議回避的專家應予以考慮”?

    陳宜瑜:各國的實踐證明,除了通過工作人員認真閱讀申請書後選定專家,沒有更好的辦法。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也都曾嘗試過“雙盲”的辦法,也就是隱去申請者的名字,通過輸入關鍵詞,由計算機從專家庫裏隨機選取專家。我們也曾嘗試過這種辦法,效果很不理想。因為科學問題太複雜,不是用幾個關鍵詞能替代的,不可能通過關鍵詞找到真正適合的評審專家;而且即使把申請者名字蓋起來,由於申請書包括了申請者以前的研究經歷,同行專家只要看了申請書就基本可以判斷誰是申請者。

    評審專家的選擇是保障公正性的重要環節。之所以規定“對申請人建議回避的專家應予以考慮”,是因為科學界也存在著合作和競爭對手的特殊關係。為此,我們允許申請者在申請書裏提出三名不希望參與該項目的通訊評審的專家,以保證他們的項目得到公正的評審。

    記者:我注意到,《規範》沒有處罰的條款,那如何保證其實施?

    陳宜瑜:處罰要靠紀律,靠制度。行為規範和紀律是兩回事,紀律我們還要堅持不懈地抓,對違紀和以權謀私的問題,只要發現,我們在處理時絕不會手軟。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特別強調用制度管理人,用文化熏陶人,用規範約束人。《規範》就是要告訴大家什麼不應為,什麼不能為,什麼不可為,比如規定嚴格遵守保密、回避制度,甚至規定離開基金委工作崗位後,還要注意言行,維護科學基金公正性。這些內容都是要靠大家自覺遵守的,規範應能起到倡導、教育、指導和約束的多重作用。

    現在,每個委內的工作人員都在認真學習《規範》。今後,每個到基金委工作的人員,無論是專職的還是兼職的,都首先要學習《規範》,據此約束自己的行為。把《規範》向社會公佈,也是為了接受科技界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和指導。

    記者:您能否總結一下決定科學基金評審公正的關鍵環節是什麼?如何保障科學基金評審公正?

    陳宜瑜:“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是科學基金一貫堅持的評審原則,是科學基金制的鮮明特色,是維護公正性的基礎,是科學基金贏得科技界信任的根本保證。我們還形成了以尊重科學,公正透明,激勵創新為核心的科學基金文化。在評審工作中,我們採取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兩級評審,依靠專家對申請項目的科學價值、創新性等進行獨立判斷和評價,堅持以學術價值判斷為核心標準,以創新為導向,科學面前人人平等,不以身份、地位、名望論高低。

    我們一直高度重視專家評審系統建設,不斷更新和充實專家庫,形成了包括海外專家在內7萬多人的評審專家隊伍,建立了64個學科專家評審組。為確保評審工作的公正性,專家評審組實施定期輪換制度,評審全過程嚴格執行回避和保密制度,防範利益衝突。每年有30—40萬人次的專家參加科學基金通訊評審,近800名國內專家和近百名海外專家參加會議評審。

    科學基金的評審制度,對於有效地防止和減少學術評價中違反公正原則的行為,遏制拉關係、走後門等不良現象的滋生和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基金委遴選的專家不僅有很強的學術背景,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對會評專家,基金委實行了會前承諾制度,提醒專家注意評審紀律,注意回避、保密等制度。在完善的評審體系和嚴格的評審程序中,“小同行”專家通訊評議和“大同行”會議評審是科學基金評審公正的關鍵。

    同時,基金委建立健全了科學基金監督體系,建立了有效的監督工作運行機制和完善的監督制度,實施了一系列有力的舉措。比如,在會議評審中實行了派駐監督組制度等,進行過程監督;制定頒布了《對科學基金資助工作中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試行)》,加強了對基金項目申請中弄虛作假、剽竊等科學不端行為的懲戒力度;印發了《關於加強科學基金工作中科學道德建設的意見》,倡導科技工作者樹立科學精神,反對學術霸權等不良學風;制定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異議期試行辦法》,公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資助候選人,接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監督等等。

    記者:在完善制度和規範方面,基金委還有哪些打算?

    陳宜瑜:2006年,在基金委成立20週年之際有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章程》。其後,我們花了很大精力推進科學基金立法。國務院于2007年2月正式頒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2007年基金委黨組決定,把落實《條例》,健全規章制度,規範行政管理作為今後的主要任務。一年多來,我們在規章制度的梳理、健全和規範上做了大量工作,對現有的規章按“廢、留、並、改、立”作了分類處理,基本形成了由65部內部規章和36部部門規章組成的科學基金規章體系,下一步還要繼續修訂和完善。

    另外,在行為規範建設方面,我們還要繼續抓申請人、項目承擔者、評審專家和依託單位管理人員的行為規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工作管理辦法》將於今年出臺,以進一步強化規範專家評審行為。總之,要把道德行為規範推進到與科學基金事業相關的群體裏去,讓相關人員都遵守各自的行為規範,共同維護科學基金的公正性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