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專家:成功預報地震仍需幾代人努力 此次感到非常愧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4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網民 卜卜格子]你好,請問地震到底是不是能提前預測的呢?就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存在爭議。那麼現在的科技手段可以幫我們做些什麼呢?是讓我們能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著手救災嗎?

    [張國民]因為地震預測是一個全球性的科學難題,它難在什麼地方呢?主要是三個地方。第一,地震過程的複雜性。第二,地殼深部的不可入性。第三,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地震是地殼構造運動的産物,但是在地底下,地殼分佈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構造活動的性質、強度,我們現在知之甚少。我們對於地震發生的規律的認識非常少,認知程度非常低,這種情況下,我們缺乏對地震規律和地震機理的認識,大大限制了我們對地震的預測能力。

    第二,因為地震發生在地下十幾、二十幾公里的深度上,我們現在人類還不能把儀器設置到地下深部進行探源,限制了我們對地震過程的監測,我們現在只能是在地表面設一些臺站,現在數量也有限,密度也相對比較低,跟地底下的聯絡只是一些經驗性的推測,用這樣一個過程去研究和預測地底下地震的過程來説,無論是從理論上、方法上還是技術上都有很大的難度。

    第三,地震事件是個小概率。地震本身比較多,但是對於每一個地區來説是幾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限制了我們對地震觀測的資料積累,因為不同地區還不一樣。所以這些科學難度決定了我們地震預測的科學水平還是非常低。各個國家都把地震預測作為一個科學探索,地底下到底是什麼結構,如何進行地震過程觀測,都設置一些實驗場,取得了一些經驗,上升為理論,慢慢解決地震預報的問題。我們採取了邊觀測、邊研究、邊預報的辦法,我們把地震預報作為一個任務,作為一個國家任務來對待。除了我們國家,其他國家還沒有過,只有像日本的東海地區有過。所以在地震預測方面難度非常大,地震預測科技人員壓力和負擔也是相當重的,我們也感到非常非常慚愧和非常非常內疚,特別是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所以現在面臨這個難度,我們當然是拼命努力。經過幾十年的工作,積累了很多資料,應該説我們建立臺站,建臺站的目的是為了捕捉地震,希望臺站裏有地震發生,我們積累一個一個震例,有了這個以後我們總結經驗,然後把這些經驗上升為理論,同時通過基礎的研究、探測逐步逐步形成對地震科學理論、科學規律方面的一些認識,但這個還是初步的。

    所以我以前曾經説,目前這個水平下,我們還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條件下對某種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預報的可能。我對外説這些話的時候,他們説你用了那麼多限制詞,這些限制詞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在某些有利的條件下,就是我們對這個地方研究的程度比較高,地下構造情況,介質的情況,臺網相對比較多、比較密,積累的震例也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在有些有利的條件下。

    某種類型地震,地震類型很多,有些是主震余震型,有的是孤立型的,有的叫前震主震型,就是大震以前有直接前震出現,比如最初在一次經歷大地震災難的時候,就是1966年邢臺地震,主要地震是1966年3月8號發生的6.8級地震,死亡8000人。但是那次地震前的前幾天有一系列的中小地震出現,最大的地震是在3月6日,就是震前兩天發生的5.6級大地震,地震發生以後,3月7號平靜了,但是到了3月8號淩晨造成了6.8級地震,造成很大傷亡,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最大的一次地震傷亡。

    這給我們總結了經驗,我們叫密集平均大震,有的是這種類型,有很多又不是,比如海城1975年地震,正好和邢臺地震類似的震例,發生幾百次地震,2月4號比較靜,晚上就説防止大的地震,當時也預測不出來,但是地點給了我們一個信號,因為前震已經發生了。所以當時發生7.3級海城地震時,震前做了預防,把老百姓撤出來,大大減少了損失。

    但是這種地震佔多少呢?我曾經總結7級以上的地震,相對前震多一點佔到20%多。像唐山地震就不一樣,它是主震余震,突發性的主震,在主震發生之前,我們連1級的小震都沒有預測到。有的地震前兆顯現程度比較高,幾起幾落,有的地震前兆顯現程度不高,來的比較晚,這樣蒐集地震情報就比較緊促或者估計不足。

    剛才説小震鬧大震到,但是小震常常來,後面大地震到底來不來?小震來大震到,在華北地區只佔10%。這次沒有成功預報,我們非常非常愧疚。但是要成功預報地震,我們需要不斷的努力,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像我自己已經退休了,需要一代一代人往前努力。

    [張曉東]我們現在都在一線工作,這次地震確實沒有實現成功的地震預報,我們確實感到很悲痛和很痛心,我們還是要向這方面進一步努力,為人類實現地震預報作出自己的貢獻,大家還是有這方面信心的。

    [修濟剛]我們會通過一些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國際交流,因為在這方面國際交流也很多,我們國家地震比較多,而且在這方面監測預報的探索,所以國外交流也比較多。因為國外這種情況也很多,比如美國前幾年有科學家追蹤很長時間,就是對加利福尼亞州的實驗場斷層,他們斟酌再三還是做出了一個預報意見,結果沒發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