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大災發生後,與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撫和心理援助。2008年5月22日9時30分,中科院管理學院副院長、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時勘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災後心理援助相關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汶川這場災難跟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那些受創傷的人要走出救助的陰影,我們處在比較安全地區的人也要從悲痛之中走出去,開始新的生活。您能不能就心理自我恢復健康方面給大家一些好的建議?
[時勘]我們確實經歷了建國以來傷害程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災難。很多同志説今年災害不斷,雪災、列車相撞等。特別是5月12號的汶川大地震,面對這種情況,第一,同志們一定要堅定信念。第二,我們應該配合軍隊、配合醫護人員,關鍵時刻要拿出自己的行動,在自己的有限範圍內行動,要積極參與。第三,注重科學。心理援助這件事情不能僅僅靠我們的熱情,同時在一線發現一些問題也可以豐富我們的研究成果。在眼前人員這麼緊缺的情況下,大家要積極參與。第四,展望未來,對我們的前程要充滿信心。
馬克思曾經説過,現代社會是打開的一本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志願者,我建議大家在這個時候,一方面有奉獻精神,另一方面要學一些心理學知識和科學援助辦法,共同為抗擊汶川地震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通過一兩個月,我們會逐步進入正常。對於2008年的奧運會,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成功。這麼大的災難我們都經歷過來了,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作為一個大國的心態,作為民族的凝聚力,我們在逐漸走向成熟,這是我們民族性格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用我們的志願者行為、我們的服務行動和獻身精神去溫暖整個災區,溫暖整個中國社會,去溫暖整個世界。我相信,我們在網前的每一位網友,我們星星點點的一小步就會匯成整個中華民族和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大步。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