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區域經濟合作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對我國而言,深入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不僅是加強與周邊國家互利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平臺,也是帶動沿邊地區經濟增長、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手段。2007年5月29日15時,中國政府網和商務部網站聯合邀請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易小準,以中國在區域經濟合作大趨勢下的抉擇與作為的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主持人]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背景和意義?此外,國家目前鼓勵企業去大湄公河次區域相關國家投資,有什麼相應的優惠政策嗎?
[易小準]這位網友提的問題,他非常注意我們在對外經濟合作的一些發展。因為大湄公河次區域相對於APEC或者10+1的區域貿易安排來説,範圍要小一些。它是指瀾滄江-湄公河流經的六個國家,包括中國、緬甸、老撾、柬埔寨、泰國、越南。這一地區主要特點是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周邊國家的發展水平比較落後,人民生活比較貧困。為實現各國的共同發展,促進減貧,亞洲開發銀行在1992年發起了GMS合作,也就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確定了貿易便利化、投資、交通、能源、電訊、環境、人力資源開發、旅遊、農業等九個優先領域,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了很多具體項目。現在中國也在積極支持和推動這個合作。
這個合作可以促進我們國家西南地區的開發和開放,它正好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相銜接和相吻合。同時,這些周邊國家也希望搭乘中國經濟告訴發展的列車,實現互利雙贏,擴大相互的貿易和投資,提高他們自己的生活水平。最近,據亞行統計,1992-2006年,次區域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高達6.5%,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同時,貿易佔GDP的比重從48%上升到90%,開放程度顯著提高,帶動了社會經濟的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