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我國為適應國際産業變化主動調整加工貿易政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9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7年8月9日下午3時,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産業司司長王琴華和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司長何力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調整相關問題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我在看一些新聞稿時了解到,一些專家分析,一般加工貿易政策每20年左右將發生重大調整,中國目前正處於第一次重大調整期。是這樣嗎?

    [王琴華]我覺得這個説法不準確。第一,加工貿易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也只有不到30年的時間,所以説20年一次調整,實際上沒有這個事情。第二,在這20多年發展中,加工貿易政策一直是在調整的過程中。我印象比較清楚的就是從1996年開始建立加工貿易保證金臺賬制度。

    從1999年國務院下發的國辦發35號文件,對加工貿易臺賬管理做了一些調整,當時最重要的變化,1.對加工貿易商品做了分類管理。當時有禁止類、限制類和允許類。2.對企業做了分類管理。按照在海關的一些信譽、守法程度情況把企業分成了A、B、C、D四類,A和C、D類很少,大部分是B類。所以1999年時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調整,確定加工貿易商品分類和企業分類這樣的一個管理方法。

    這次加工貿易調整,也不能説是被迫,從它的調整環境來看,國際國內都有因素。從國際來看,國際産業面臨新的趨勢,從一般製造業轉移向高新技術産業轉移和服務外包的興起轉變。從國內來説,中央確定了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節約型和諧社會的要求。所以對我們國內資源的佔用、土地的佔用和能源消耗、節能減排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説是我們國家産業升級適應國際産業變化的一個主動調整,為了促進産業的升級,也為了促進加工貿易的升級,所以採取了這個措施。 

    [何力]我非常贊成王司長的説法。事實上,加工貿易從大力招商引資開始、門檻比較低的情況下,經過2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1999年的調整和這次調整,我認為這兩次大的調整,形勢背景和目的有所不同。1999年的調整,更多是從規範加工貿易的管理,大家可能記憶猶新的就是1998年召開了一次大型高層次的打擊走私工作會議。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規範加工貿易企業的管理,嚴防死守打擊走私,應該説是這是它的目的。

    而這次是在我們國家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在“十一五”規劃這種大背景下,主動的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背景,特別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這樣一種背景下提出來的,目的也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這次更多的是從今後加工貿易乃至整個貿易經濟健康持續發展角度考慮問題的。

    [網友 保障有力]本次調整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的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今後是否還會出臺政策進行跟進?

    [王琴華]1999年也有一部分實行了保證金臺賬實轉,當時的目的主要是那些不便監管的,換句話説容易發生走私的,當時的目的確實是這樣。這次不一樣,這次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我們國家的出口商品結構,體現了對不同商品分類管理的思路。也就是對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出口産品是不希望出口過快增長的,因為過快增長容易引起貿易摩擦,不利於節能環保,而且也不利於我們加快轉型升級。

    它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為了優化結構,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同時之所以給東、中、西部設置不同的政策,也體現了促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思路。應該説這次限制類目錄以及它的管理方法變動,應該説是這兩個目的,是從優化産品結構和優化地域結構兩方面考慮的。

    [主持人]會不會有進一步的政策跟進?

   [王琴華]從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已經出臺了一些限制“兩高一資”産品和限制部分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或者不鼓勵的政策,但是因為我們産業結構的關係,出口還是大幅增長,順差也是大幅度增加。從宏觀上,給國家的宏觀調控帶來一定難度。加工貿易政策根據總體要求,沿著剛才説的三方面思路,還會做一些調整,但是這個調整是適度的、循序漸進的一種調整辦法。當然,希望這些企業能夠認識到這種發展趨勢,主動的來調整,這樣會感覺受到的壓力小一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