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紀念日,文藝舞臺的迴響——《勝利與和平》晚會大家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6 15:32 來源: 中國文化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多媒體情境合唱《怒吼吧!黃河!》

表演唱與舞蹈《抗日將士出征歌》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作為系列紀念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9月3日,勝利紀念日當晚,《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晚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上演。

晚會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凸顯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彰顯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突出中國氣派、中國精神、中國風格,追求昂揚向上、恢宏大氣、氣勢磅薄、震撼人心的史詩性藝術效果,貫穿晚會的精神氣質和藝術創新令觀眾印象深刻。

《勝利與和平》的創作演出具有啟發意義。中國文化報邀請組織了相關領域的知名藝術家、評論家包括晚會主創人員,撰寫了關於晚會的觀感體會和評論,以饗讀者。

在偉大抗戰精神鼓舞下勇攀藝術高峰

——《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晚會》創演回顧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

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與和平”5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大幕拉開,風起雲涌。中國人民14年抗戰艱苦卓絕的歷程,以藝術的形式一一重現,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歌聲豪邁,禮讚偉大勝利;燈火輝煌,點亮和平之光。90分鐘的演出充滿激情、氣勢恢宏、高潮不斷,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晚會》于2015年9月3日晚舉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6000名中外人士一起觀看了演出。晚會通過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實時呈現給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

思想性、藝術性、感染力俱佳的晚會精彩震撼,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評價,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文藝工作者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圓滿完成了文藝晚會的創作演出任務,以藝術的方式向全世界唱響了中國人民抗擊侵略的英雄凱歌,抒寫了中華民族共禦外辱的壯麗史詩,突出表現了中國共産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反映了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樣一台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晚會的創作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對文藝工作者今後開展藝術創作、勇攀藝術高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準確理解抗戰精神,是晚會創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長達14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幅內容和內涵無比豐富的歷史全景畫卷。如何在一台90分鐘的文藝晚會中理清脈絡、濃縮歷史、擷取精華、突出重點,把主題思想真正落實並呈現在舞臺上?為此,文藝晚會主創團隊及參演人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於抗戰紀念活動的重要講話,重溫抗戰歷史,感悟抗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包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的大局意識。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晚會的創作指明了方向,主創人員經過學習、采風、反復研討,逐漸明確了創作思路,形成了共識——晚會以習近平總書記“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講話精神為指導,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著力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中國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宣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法寶;宣傳主持正義的各國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貢獻,從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努力奮鬥。

在準確理解抗戰精神的基礎上,晚會確定以《勝利與和平》命名,這既是對歷史的記錄,也道出了勝利與和平的關係——經過浴血奮戰奪取的勝利開創了世界和平的新紀元,珍愛和捍衛和平也就是珍視和捍衛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主題思想的靈魂有了,如何填充血肉形成機體呢?主創團隊發揮聰明才智,正確處理了局部抗戰與全國抗戰、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等重大關係,準確把握了晚會的政治導向和整體基調。這一創作過程充分表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抗戰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領導小組以及文藝晚會領導小組的各項要求,突出主題抓住主線,唱響時代主旋律,是《勝利與和平》重大主題文藝晚會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激情呈現抗戰精神,是晚會藝術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晚會由開場式《勝利》與《浴血中華》、《正義力量》、《和平夢想》3個篇章構成,全面展示了中國14年的抗戰歷程以及抗戰勝利70年來中國人民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的奮鬥歷程。晚會選取了抗戰經典歌曲,把氣勢磅薄的大合唱作為主要表現形式,融合交響化和民族化的音樂、舞蹈、戲劇情境表演、詩朗誦、多媒體等藝術手段,再現了若干抗戰重大事件,表現了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上的精神風貌。晚會突出中國氣派、中國精神、中國風格,呈現出震撼人心的史詩性藝術效果。

創新,是本台晚會的一大亮點,也是擺在創作團隊面前的難點。如何呈現一台區別於以往,既符合中國人民審美習慣,又為各國嘉賓所接受的文藝晚會,主創團隊殫精竭慮、反復研討、邊排邊改,最終形成了演出方案,主要包括一條主線、八個方面的創新:

一條主線:將《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晚會始終——“九一八”抗戰爆發民族危難之時、松花江上抗日英雄浴血奮戰之時、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奪取勝利之時、中國人民努力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之時……舞臺上的每一個重要歷史節點和典型歷史場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熟悉的旋律都會縈繞耳畔,響徹全場,既表現了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也展示了和平時期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此情此景,令人震撼。

內容創新。晚會由19個節目構成,選取了22首音樂作品。其中18首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抗戰作品,根據節目藝術樣式,對這些作品進行了新的設計和編創。同時,根據主題需要,創作了表現歡慶勝利的開場歌曲《勝利之歌》,表現人類攜手合作追求和平夢想的歌曲《和平——命運共同體》、《紅紗巾》,表現南京大屠殺慘案的情境表演《南京——永不忘卻》4個新作品。晚會以我為主,主要面向中國觀眾,同時為便於在場外國嘉賓欣賞,晚會字幕使用同盟國中、英、俄三種文字。

結構創新。以70年後的勝利紀念日為開篇,以展望未來的和平命運共同體壓軸。鐘聲徐徐敲響,舞臺上一位老戰士緩緩走向70年前曾與他並肩戰鬥的抗戰英雄群像,深情撫摸,深切懷念。繼而,號角響起,旗幟飛揚,整個舞臺化為勝利的廣場。人們歡呼著從四面八方湧來,齊聲高唱《勝利之歌》。昂揚向上的旋律,豪情萬丈的歌聲,向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建立不朽功勳的英雄兒女致敬,也拉開了整場晚會的序幕。第一篇章《浴血中華》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關頭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第二篇章《正義力量》反映了中國共産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第三篇章《和平夢想》發出真誠的呼喚:願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捍衛和平,為締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3個篇章層層推進、融為一體,既有歷史縱深感,又有主題的昇華。

題材創新。舞蹈與情境表演《鐵血雄師》綜合運用舞蹈、武術、雜技等樣式,通過近400人的演出,表現了百團大戰中戰士們攻城池、炸碉堡,所向披靡、波瀾壯闊的戰鬥場景。情境表演《南京——永不忘卻》通過一段催人淚下的女子群舞和一對母子形象,表現了南京大屠殺慘絕人寰的悲劇場景。

樣式創新。晚會運用與情境相結合的戲劇化表演,打破以往文藝晚會歌伴舞、舞伴歌的常用套路,使朗誦、演唱、舞蹈、表演有機融為一體,重點塑造經典人物形象,體現了史詩性的藝術風格。

音樂創新。突破歌曲大聯唱的方式,場次與場次、段落與段落之間採用音樂和歌曲交替進行的方式,實現無縫連接,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舞美創新。舞臺以蜿蜒起伏的長城造型構成主背景,舞台中央一組真人雕像呈現出抗戰英雄的生動形象,舞臺兩側矗立的歷史豐碑上鑲嵌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舞臺以階梯式、可推拉移動的多種變化營造出盡可能真實的戰鬥、生活場景。

視頻技術創新。精選紀實和影視視頻資料,與舞臺表演密切配合,交相呼應,營造出典型的歷史情景。特別是首次運用全息式投影技術,將人民大會堂天幕和環幕營造出黃河、太行山、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壯麗場景,不斷烘托晚會高潮。

陣容創新。以國家級藝術院團優秀藝術家為演出主體,參演院團中既有中直院團,又有部隊院團;既有國營院團,又有民營院團;既有解放軍戰士,又有大、中、小學學生。年齡最大的85歲,年齡最小的6歲,演職人數總計3000余人,構成了全民族歡慶勝利、謳歌世界和平的動人場景。

激情呈現抗戰精神,是晚會藝術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演出不僅得到了外國嘉賓的高度讚譽,而且在廣大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整臺晚會結構嚴謹、主題鮮明、昂揚向上、氣勢恢宏、震撼人心,藝術地展現了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是一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史詩性的藝術精品,顯示出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代表了當代中國舞臺藝術的水平。

以抗戰精神全情投入,是晚會順利創排的保證

以抗戰精神創演抗戰晚會,是我們對晚會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工作態度的總要求,也是晚會順利創排的基本保證。

2014年12月底接到中央下達的任務後,中宣部、文化部第一時間啟動了文藝晚會的籌備工作,研究制定了文藝晚會工作方案。2015年2月,組建了由經驗豐富的知名藝術家構成的主創團隊。3月初正式啟動創排工作,晚會領導小組組織主創團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紀念活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領導的各項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創作,經反復論證、精益求精,策劃方案前後共計30余稿,並於7月初根據演出方案,在北京的酷暑中開始進入排演的實施階段。

在緊張熱烈的創排過程中,我們多次召開動員會,強調一定要牢記中央的重托,要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通過我們的努力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作出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貢獻。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紛紛表示,將珍惜這次難得的創作機遇,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出色完成創作演出任務,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令人欣慰和感動的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在創排實踐中,用優異的表現證明了他們是一支黨和人民信賴的隊伍,是一支作風過硬、能打硬仗的隊伍。在酷暑時節,3000多人的演出隊伍集中到北京10余個場地進行排練。全體演職人員、後勤保障等相關單位和人員不畏酷暑,全情投入,加班加點,刻苦排練,在工作生活上克服種種困難,在藝術上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地保證了創作排演工作的順利進行,不僅圓滿完成了文藝晚會的演出任務,而且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人民創作、勇攀藝術高峰的良好精神面貌。


大氣磅薄史詩新篇

仲呈祥張金堯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隆重上演,以詩樂舞的藝術形式,譜寫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史詩新篇。這臺晚會的成功上演,再一次昭示了習近平同志所揭示的“歷史要前進,改革要深化,離不開哲學精神的指引,離不開歷史鏡鑒的啟迪,離不開文學力量的推動”。

首先,《勝利與和平》以文學藝術力量,再現了慷慨悲歌的抗日戰爭史。文學藝術只有以歷史為底本,才能富有真切的感人力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以傷亡超過3500萬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才換來了最後的勝利。這慷慨悲歌的抗戰史,賦予了這臺晚會深厚的歷史底蘊。

整臺晚會共分為3個篇章,從第一篇章《浴血中華》之《民族吼聲》“九一八”事變的再現,至第二篇章《正義力量》之《義勇軍進行曲》“取得了百年來抵禦外侮的第一次全面勝利”的抗戰勝利再現,一些重大的戰爭場面和重要的歷史事件都得以展現。《怒吼吧!黃河!》被周恩來譽為“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是一曲同仇敵愾、共赴國難、視死如歸、氣壯山河的民族吶喊,在晚會中再一次激發了眾志成城的愛國激情。舞蹈《鐵血雄師》表現了在抗日戰爭的關鍵階段,八路軍發動了剋敵制勝、揚威天下的百團大戰,還再現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血戰劉老莊等揚我國威的著名戰鬥。歌曲與情景表演《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延安頌》等,講述了中國共産黨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樹起抗日先鋒的旗幟,展現了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共産黨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中發揮的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

其次,《勝利與和平》以辯證的哲學思維展示了全面的抗戰史觀。中華民族的血液裏始終流淌著在外敵當前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往往能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地伸張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勝利與和平》以辯證的哲學思維,全面審視歷史、還原歷史,以兄弟般的手足情再現了包括國民黨軍隊曾有的正面抗戰的歷史功績。例如在《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面幕蜿蜒起伏的長城上,不僅鐫刻著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使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的重要戰役,也鐫刻著國民黨將士“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歷次戰役的英勇戰鬥和不朽功勳。

舞蹈與合唱《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就是作曲家麥新1937年7月在上海創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在舞臺刀光劍影、殊死拼殺中歌頌了當時在長城附近用大刀砍殺日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此時天幕上視頻呈現的是臺兒莊大戰、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等震撼的正面戰爭場面。正如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抗戰勝利69週年座談會講話》中指出:“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榮光。”

另外,《勝利與和平》全面的歷史觀還表現在體現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國際道義。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寶貴的人力物力支持的蘇聯、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盟國,永遠不會忘記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朝鮮、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蘭、波蘭、丹麥以及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等國的反法西斯戰士。《勝利與和平》晚會中的男聲合唱與情景表演《並肩戰鬥》,就再現了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以及中國遠征軍走出國門,艱難跋涉入緬作戰,與盟軍並肩戰鬥、互相支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可以説,《勝利與和平》也是一曲緬懷國際主義戰士的深情頌歌。

更重要的是,《勝利與和平》以歷史為鏡鑒,表達珍惜和平、共創雙贏的真摯願景。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重要歷史時刻,中國人民希望和平的國際環境是那樣真切,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熱愛和平、保衛和平。《勝利與和平》就表達了珍惜和平、共創雙贏的真摯願景。

晚會共分3個篇章,而整個第三篇章《和平夢想》就是這臺晚會的宗旨呈現。童聲合唱《天耀中華》展現了壯麗的祖國、錦繡的河山、美好的家園。潔白紗裙的青春少女,發出讚美詩般的歌唱:“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天耀中華,願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晚會的主創者精巧構思,用《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引出合唱及情境表演《光榮與夢想》,這是一種史學力量的鏡鑒:抗聯戰士灑過熱血的大地上,麥浪滾滾,高速鐵路呼嘯疾駛;將士們犧牲的山岡上鮮花爛漫,“神舟號”飛船翱翔天際……道路自信、民族自豪,觀眾勝利喜悅以及對和平珍視之情油然而生。中國人民從70年前的勝利走來,必將走向新的勝利,而和平,就是走向新的勝利的可貴因素,這是歷經磨難的中國人寶貴的歷史智慧。領唱與合唱《和平——命運共同體》就表達了這份美好期盼,而21世紀中國“一帶一路”的宏圖鋪展,奏響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交響。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共有30余家單位3600余名演員參演,可謂氣勢恢宏、大氣磅薄,是近年來我國大型文藝晚會的精品力作。《勝利與和平》晚會主創者精心編排、傾情演出,生動地表現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的偉大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我們勝利了

王曉嶺

9月3日晚燈光璀璨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與和平》晚會即將拉開帷幕。臨開演半個小時,總導演陳維亞和主創人員坐在了第32排的調音調光臺前,談笑風生。觀眾席上不停地有人遞來一份份節目單,讓我們簽名,佩戴勳章的老戰士們也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這不像是慣常執導晚會那樣,充滿臨戰前的緊張氣氛,倒像是作為一名觀眾來看演出,欣喜而從容。

這與我們嘗試把握的晚會基調正相吻合。宏大的主題不一定端起架子來説教,高雅的藝術樣式完全可以還原生活的真實形態,變我演你看為人人都有參與感。這是在向以往的慣性挑戰,考驗的是編導者突破自我的創新能力。

春節過後領受任務的時候我們得知,抗戰勝利日當晚上演的這臺文藝晚會,將和白天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大閱兵一樣,是一系列紀念活動的重頭戲。我們將首次面向世界各國元首和嘉賓展示中國人民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使命光榮而艱巨,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年。

主創人員即刻到位,導演組、文學組、音樂組、舞蹈組、舞美組、視頻組宣佈成立。我受命擔任文學組組長,成員有朱海、劉星、宋小明、王樹增、劉麟、趙大鳴,個個都是當今策劃高手。我們的任務是,協同各組一個半月拿出策劃方案,再用一個月完成文學臺本。

主題已明確,即中央確定的紀念抗戰活動十六字方針。關鍵是篇章結構佈局。當然,這時我們還沒有料到呈現給觀眾的將是一台戲劇化史詩巨制。

萬事開頭難。路一步一步走。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抗戰史料,翻閱著厚厚的抗日歌曲集。抗戰時期誕生的歌曲浩如煙海,音樂組關峽、印青和孟衛東提出以最有代表性的《義勇軍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作為結構的雙主題,這一刻大家的心情格外興奮激動,我們找到了晚會的音樂靈魂。

抗戰長達14年,其中每一個歷史階段和節點都有經典歌曲産生,這就為晚會奠定了時空發展的線索脈絡。根據這個理念,我們設計了以時間順序為縱軸,以篇章內容為橫斷面的晚會佈局。

策劃方案接近完成時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宣部和文化部決定派部分主創人員赴俄羅斯觀摩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和慶典晚會。5月9日晚,我們坐在紅場觀禮臺上觀看了《通向勝利之路》。這臺晚會給我們最深的印象不僅是1.3萬人的盛大陣容,也不僅是把二戰時期的火車車廂、炮車、坦克搬上舞臺,更是晚會的表演狀態和音樂串接方式,全臺音樂無縫連接、震撼人心。

從俄羅斯歸來,我們重新審視了策劃方案,決心把中華民族的偉大抗戰精神酣暢淋漓地展現給全世界。

理想中的制高點終於聳立而起,我們將晚會命名為《勝利與和平》。長達14年的抗戰是為贏得勝利與和平而戰,70年來的發展歷程是為捍衛勝利與和平的成果而堅定不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就是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年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於是,我們確定為晚會新創作三首歌曲。開場《勝利之歌》,描寫在勝利的日子裏,一名老兵走向英雄雕像。勝利廣場上,英雄團隊旗幟飛揚,人們歡聚一堂,盡情抒發中華民族百年來第一次全面洗雪外侮的自豪和榮光。

壓軸《和平——命運共同體》,鋪開21世紀中國“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願景匯成陸地和大海的交響,表達中國人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共建美好家園,開創和平未來。

啟承環節《紅紗巾》,這首歌取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日本投降的前兩天,一名中國小姑娘隻身走進敵地堡勸降,慘遭殺害。通過這個細節,深化了和平是用鮮血換來的思想主題。

這三首原創歌曲把準了晚會的關鍵節點,以此包容住精選的18首抗戰經典歌曲。晚會的3個篇章也就此定型:第一篇章:《浴血中華》,第二篇章:《正義力量》,第三篇章:《和平夢想》。

晚會大框架確立後,接下來的工作是細化流程:一是必須克服晚會的篇章斷裂感,二是必須打破歌伴舞、舞伴歌的陳舊形態。

為此,我們進一步在3個篇章中設計了6個板塊,分別是《民族吼聲》、《抗日先鋒》、《中流砥柱》、《同仇敵愾》、《紅紗巾》、《開創未來》。每一個板塊內容相對集中,板塊之間自然過渡,使整臺晚會氣脈貫通、一氣呵成。

為實現以上構想,我們在音樂上採用了不間斷的連接方式。過渡段落的舞臺遷換全部在音樂中完成,以音樂的動機發展引出歌曲的演唱表演。

這樣的音樂佈局,奠定了晚會的戲劇化表演形態。這是我們最終追尋的晚會大格局。

事實證明,晚會中出現的許多亮點,正是強調戲劇化的成果。比如《到敵人後方去·遊擊隊歌》,以瀟灑的騎兵舞引出一位新入伍的小戰士在戰鬥中成長的過程。更巧妙的是,小戰士打出的人生第一槍,又自然引爆了下一段落《鐵血雄師》。《鐵血雄師》是全場的重中之重,反映的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刻,發動了百團大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這是一段激動人心的舞蹈表演,舞蹈隊和武術團密切配合,場景氣勢如虹。

晚會的另一個亮點是首次表現中國遠征軍走出國門入緬作戰,配合盟軍擊潰日寇。遠征隊員和輜重車輛在《旗正飄飄》歌聲中艱難跋涉,不斷穿過層層熱帶雨林。這時《神聖的戰爭》音樂插入,視頻出現了歐洲戰場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的畫面,展示了我們作為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

這臺晚會是調動包括視頻和字幕解説在內的全景式立體化演出。視頻設計強調史料豐富,與舞臺表演渾然天成。同時,我們也密切關注新聞即時性。在《強軍戰歌》一節中,視頻播放白天在天安門廣場大閱兵的精彩鏡頭,當習主席揮手檢閱三軍的畫面出現,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晚會90分鐘的演出,就是在這樣波瀾壯闊的氣勢中不斷推進。人們稱讚這是一台堪比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晚會。我們説,這是在偉大抗戰精神鼓舞下勇攀藝術高峰的一次藝術實踐,是人心所向,正義必勝!


最後一個方陣名叫“文藝”

趙忱

一壺裝滿正義的陳釀

2015,這是一個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特殊年份,這個年份釀成的酒,是裝滿正義與光明的佳釀。

回望1945,遠嗎,不遠。所有的疼痛都記得,所有的快意都記得,所有的都記得,納粹與日寇,最終被寫在了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這真是太好了。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記得的是什麼?在所有的抗爭中,中國人民付出的犧牲是最大的犧牲,是3500多萬條生命,年幼的青春的少壯的,被刺刀挑起,被戰火湮滅,多少愛,多少恨,多少血,多少淚,家的,國的,家國的,永生不忘,永世不忘。所以,有9月3日藍天紅日下的長安街大閱兵,有日月同輝時分人民大會堂的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

《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晚會》,寫出這行字多麼容易,辦好這臺晚會實在很難,大家都懂。我看的是綵排,置身人民大會堂,如同穿梭在時空隧道,如同馳騁在從東北到雲南的遼闊大地,我看見旗幟,看見人群,看見胸膛,看見勇氣;我聽見歷史,聽見歌聲,聽見耳語,聽見心聲……晚會不斷向前推進,三個詞不斷地從心底升起——飽滿、豐滿、圓滿。是的,我以為作為一台晚會,《勝利與和平》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最後,我走到人民大會堂後區與正在交代次日工作的總導演陳維亞握手言歡,在回家的路上往朋友圈裏發了一條微信,在“此刻的心情”那裏寫下了這樣幾個字:9·3,文藝主戰場。這幾個字出現在我眼前,就像白雲飄浮在藍天上。9月3日,作為一名電視觀眾,再看《勝利與和平》的直播。毫無疑問,所有的直播都會自然消減現場的魅力。可是,端坐在沙發上,端詳著熒屏,思緒仍然不停地翻飛——

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一個名叫趙書香的中共地下黨員,想起了他的詩,我覺得非常抱歉,為什麼我一直沒有認真研讀過,直到今天,當《勝利與和平》宏闊地呈現在面前我才想起那首《誰家玉笛暗飛聲》,請原諒我必須在此刻把它摘錄於此:威武偉壯的雄獅,為什麼落得個柴骨瘦影?尾巴被人斬斷,身上又是傷痕,山鳴谷應的精神哪去了?甘受強徒們的欺弄……整個的島嶼快被鯨吞了,附著萬物卻何處偷生……天昏地暗,月愁草驚,傲霜的菊花正在流著熱淚,園中的芙蓉也是珠淚盈盈,事急了!睡獅!醒還是不醒!?寫下這首詩時的爺爺還是學生黨員,這是他的一篇作文,幾年之後,他死於國民黨安慶監獄。他不知道,奪走他生命的國民黨政府在多年消極的退讓之後也開始了反抗,他不知道他所在的偉大的中國共産黨日後成為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在他死後10年,日本帝國主義被英勇的同胞趕出了中國。在他死後80年,他的孫女坐在人民大會堂觀看波瀾壯闊的《勝利與和平》。

我想告訴他老人家,儘管他沒有機會活到年老:睡獅醒了,醒來的睡獅強大了,強大的東方之獅剛剛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實力並向世界許下承諾。這個醒獅溫柔地款待了那些喚醒它的戰士,身上佩戴了一個又一個勳章的老兵在2015年又得到了一枚價值連城的金色勳章。其中一個還走上了《勝利與和平》的舞臺,是的,《勝利與和平》是由一個“老兵”串聯起來的。

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

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來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演員王衛國扮演了一個多麼令人信服的老戰士。這個老戰士將晚會由別開生面的開場式自然帶入第一篇章《浴血中華》。

據説《勝利與和平》調用了3000余人,對於一台文藝晚會來説,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隊伍。距離今天最近的另一場文藝戰役是2009年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那時候我在劇組宣傳部負責宣傳與文案,在整整一年時間裏,《復興之路》都是我們案頭最重要的工作。往事歷歷在目,當我看見屹立在人民大會堂舞臺前端那群紋絲不動的“英雄雕像”時,我知道他們付出了怎樣的艱辛。我期待觀眾儘快找到自己的座位,期待晚會立即開始,我擔心那些“雕塑”就要堅持不住了,正在我擔心的時候,老戰士來了。他走到他們身邊,跟他們打招呼,拍打他們,撫摸他們,他説,每年勝利日這天我都要來看你們啊。他激活了他們,也激活了歷史。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14年曆史就此展開。尤其叫人熱血沸騰的是,《勝利與和平》同時為觀眾打開了中國抗戰文藝畫卷,兩種歷史,在謂之“情境表演”的藝術樣式中情景交融,綿延不絕。

軍號嘹亮,黃河怒吼,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東北抗聯英雄群像鮮活地挺立在人民大會堂的舞台中央,趙尚志、楊靖宇、冷雲、趙一曼……他們艱苦的生、英勇的拼、壯烈的死,把現場變成戰場,他們的誓言,直抵觀眾的心田,觀眾的心田立即被敬仰之情填滿。觀眾根本來不及了解在舞臺上扮演那些英雄的演員是哪些演員,觀眾事後才知道他們是濮存昕、韓童生、魏積安、王洛勇、張凱麗……

晚會的節奏恰是歷史本身的節奏,歷史隨即來到了1937年的南京和北平。哪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會忘記這段歷史——侵略者的鐵蹄與魔爪,踏破了盧溝橋,撕碎了南京城,中國人遭受了最深重的災難。這時候,遠遠地,在南京的城墻上出現一個人,那是舞者山翀扮演的母親,不,那不是在扮演,那不是在舞蹈,那是羸弱的母親頃刻間失去了原本可以成年的孩子時自然的形象,山翀的肢體山翀的面孔將因此被載入中國民族舞蹈的史冊。環繞在母親身邊的白衣女子的群舞亦仿佛不是舞蹈,那是潔白的青春生命被殘害前無望的掙扎、生動的寫照,如果你不知道瘦弱的山翀哪來的那麼大力量,你不知道年輕的舞者們哪來的那麼逼真的體驗,你就不知道文藝工作者被祖國召喚時會迸發出什麼樣的能量。

群情就這樣被文藝的力量點燃,中華兒女誓死不當亡國奴,工農兵學商群起而抗戰。明媚的延安很快就來了,延安是一首頌歌,在《延安頌》的主題下,偉大的音樂家鄭律成、冼星海被印青、楊笑陽、王宏偉們引領出來,《勝利與和平》順理成章地進入第二篇章,《遊擊隊歌》、《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大刀進行曲》、《並肩作戰》、《保衛黃河》、《義勇軍進行曲》,偉大的名字和著偉大的史實,接踵而至,滔滔不絕的黃河鋪天蓋地奔向人民大會堂著名的穹頂,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中國遠征軍艱苦卓絕的遠行,以排山倒海之勢,以觀眾意想不到的藝術和科技的手段一一再現,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各種力量匯流成河,在湍急的河流中,雷佳清涼圓潤的歌唱像薄荷葉浸泡在溫涼的水中,娓娓講述著中國共産黨提出並堅持全民抗戰和持久抗戰從而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不爭事實。

沒有飽滿的激情,就不會發現豐滿的歷史;沒有豐滿的歷史,就不會成就美好的結局。結局就是第三篇章《和平夢想》。出其不意地,開篇就飄來了《紅紗巾》,這是軍旅才子劉星多年的情結:抗戰勝利了,被孩子們團團圍住的老戰士想起了一個戴著紅紗巾深入敵巢勸降的少女的故事,當然,是一個有去無回的故事。只有紅紗巾在湛藍的天空飄舞,像青春無悔的誓言,更像無聲的嘆息。勝利總是帶有無邊的遺憾!但是,無論如何,中華民族的好時光來了,《天耀中華》、《強軍戰歌》、《光榮與夢想》、《和平——命運共同體》,集合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旗幟下,燦爛奪目。如歌中所言:夢正在花開處著陸。至此,《勝利與和平》凸顯了它的宗旨,完成了它的使命: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該怎樣描述《勝利與和平》的藝術個性?那三個詞再次回到了我的心頭:飽滿、豐滿、圓滿。飽滿的是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的精神氣象,鬥志昂揚,熱血澎湃,把這樣的感情獻給2015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無疑是恰當的。在他們飽滿的精神氣象裏,飽含著對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歷史主義的尊敬,這樣的尊敬讓他們走進歷史,發現財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有多麼偉大,中國的抗戰藝術成果就有多麼豐滿,充分地學習和利用這筆財富,是《勝利與和平》成功的法寶。態度與方法都對了,自然就是闊步前進的快感與完成使命的圓滿。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在中國歷史上一次特殊的大閱兵時刻,一台擔負重要使命的文藝晚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並且得到一致認可甚至交口稱讚?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像戰士一樣衝鋒,像將軍一樣善戰,把全部3000余人編成一個獨特的方陣,無論是85歲的老藝術家,還是6歲的學生娃,大家都不是演員,都是中國抗戰歷史上一個人物,都是有文藝特長的戰士,在2015年9月3日晚上,他們要打贏一場特殊的戰鬥,這場戰鬥的名字是《勝利與和平》。他們贏了沒有?你聽聽觀眾的掌聲就知道了,你看看觀眾的笑容就知道了。(林毅 攝影)

責任編輯: 張倩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