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5年全國城商行年會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5 16:00 來源: 銀監會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2015年度城商行年會今天正式開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國銀監會,對本屆年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安徽省委、省政府對本次年會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感謝!經過20年的艱辛努力,城商行改革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牢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堅持做精做優的基本導向,積極推進城商行加快轉型發展。下面,我講三個方面意見。

一、城商行發展的歷史貢獻

20年來,城商行經過重組合併、轉機建制、轉型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成功化解了地方金融風險

歷史地看,城商行是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産物。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許多城信社由於內控缺失、經營違規、管理混亂,風險問題日益突出。到1994年,經歷兩次清理整頓後,仍然不良高企、風險巨大,全國5200余家城信社很多不良貸款率超過50%,風險引爆點此起彼伏,保支付、防擠兌的任務緊迫艱巨。對此,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要求各地將城信社合併起來,轉制為城市合作銀行(隨後整體更名為城商行),以化解存量風險、防控增量風險。

從結果來看,城商行不辱使命,較好地化解了城信社所積累的巨大地方金融風險。城商行組建後,以“辦成真正的銀行”為努力方向,經過“一級法人、兩級核算”、“一級法人、統一核算”、“統一法人、現代治理”的三輪重大改革,逐步消除了城信社存在的散、亂、險等突出問題。新生的城商行按照“在發展中化解風險”的基本思路,通過“經營成果消化一塊、新老股東承擔一塊、地方政府受讓一塊”等多種方式,成功化解不良資産1800多億元,拯救了數千家高風險城信社,有效化解了經濟轉軌過程中積累的歷史風險。事非經過不知難,城商行的艱難組建和風險化解,不僅錘煉了金融幹部隊伍,而且經驗教訓也有很大借鑒意義。

同時,城商行在防控增量風險方面,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尤其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城商行沒有發生大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事件,實現了逆勢而上。經過20年的努力,城商行已經從原來整體風險高企、管理落後的艱難處境中走了出來,打造了一批客戶口碑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銀行,整體上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二)積極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城商行作為地方信貸資源的挖掘者和當地居民金融服務的提供者,20年來矢志不移,紮根本地,立足社區,默默奉獻,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金融貢獻。

一是服務了地方産業升級。城商行充分利用熟悉本地市場、了解本地客戶的優勢,積極發掘當地推動産業升級潛力大、促進結構轉型影響深的特色産業、特色企業、特色品牌,作為服務和支持的重點對象,通過更具針對性的融資安排、資金管理、結算服務等,助推其做強做優做大,取得了積極成效。近年來,不少城商行為當地發展特色旅遊、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提供有力支持,獲得了多方肯定。

二是科學貫徹國家産業政策。城商行在推動産業政策落地過程中,注重將落實中央政策的剛性要求與當地具體實際情況的彈性訴求有機結合起來,為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軟著陸”、“硬升級”做出了較大貢獻。尤其是在落實壓縮過剩産能、淘汰落後産能等國家産業政策過程中,對産業集中度高、單一産業比重大的城市,特別是鋼鐵、煤炭、石油等資源依託型城市,城商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探索差異化金融措施,對過剩産能中的先進與落後進行區別對待,同時積極推動落後産能平穩有序淘汰,緩衝了“一刀切”可能帶來的衝擊。

三是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城商行自成立之日起,就將支持小微企業作為重要的歷史使命。這些年來,城商行通過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授信管理、創新業務産品,已成為各城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重要“生力軍”。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小微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高達41.2%,顯著高於商業銀行20%多的平均水平。

同時,城商行還致力於改善城市居民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業務,無怨無悔地為千家萬戶提供工資、社保、養老金和水電氣費等代發代收代繳服務,較好承擔了社區金融的社會責任。

(三)完善了現代商業銀行體系

國際經驗表明,健全的商業銀行體系,需要大中小商業銀行分層佈局、適度競爭、協同發展。改革開放前,我國是大一統的銀行體系;改革開放初期,商業銀行體系較為單一,服務地方居民和小微企業的地方性小型銀行發展明顯不足,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多樣化、多層次金融需求。對此,199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城商行組建步伐。按照中央精神,經過各方積極努力,全國先後成立城商行近150家,目前經過重組合併仍有134家,已成為我國數量較多、地域分佈廣泛的商業銀行類別,構成了地方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了我國銀行體系的結構,填補了我國金融服務的一些不足。此外,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設立小型銀行,也改善了銀行體系的內部結構。目前,城商行與其他商業銀行一道,組成了全國性與地方性兩級金融機構體系,形成了大中小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四)活躍了金融市場

競爭是活躍市場的基本動力。城商行的出現,增加了金融市場競爭主體數量,拓寬了金融業務的競爭領域,提升了金融市場活力。

一方面,引入了數量較多的新競爭主體。城商行組建之前,我國商業銀行法人機構數量不過10余家,且總部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不少城市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存在不足。城商行組建以後,100多家法人機構分佈在各個城市,積極發揮在傳統業務、特色業務、基層業務領域的比較優勢,給城市企業和居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金融服務體驗,對大型銀行帶來了客戶可以“貨比三家”的競爭壓力,促進了整體金融服務的不斷改善。

另一方面,推動拓寬了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少城商行在深耕當地業務和聚焦細分市場的過程中,在零售、小微、社區等領域堅持特色定位、做強特色業務,使得原來覆蓋不到、服務不好的金融需求有了全新的供給者,金融服務薄弱領域得到了明顯加強,金融服務空白部分得到了有效填補。部分城商行還抓住“互聯網+”的歷史機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設直銷銀行、網上商城,探索電視銀行、微信銀行等,為金融創新增添了新的力量。

(五)探索了我國銀行改革的方法和路徑

城商行在20年改革發展歷程中,在優化産權結構、完善治理機制、重塑地方金融發展格局等三個重要方面進行的體制機制改革,為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是持續深化産權改革。城商行一直將産權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推手,通過從合作制到股份合作制,再到股份制的轉變,推動股權結構從個人資本為主的股權過於分散狀態、地方主導下的股權過於集中狀態,逐步向境內外各類社會資本合作共治、聯合共贏的股權合理均衡狀態過渡,有效破解了“一股獨大”、股權過於分散帶來的治理難題,提升了城商行的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激發了內部體制機制活力,增強了服務地方經濟的適應能力。城商行積極引入民營資本,目前民營資本持股佔城商行總股本的比重已達56%,為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提供了經驗。

二是建立市場化的公司治理機制。城商行在轉機建制過程中,一直將建立市場化的公司治理機製作為重要抓手,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強內部改革、公開上市等方式,在搭建現代商業銀行治理架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初步構建了符合自身特點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公司治理機制,為我國商業銀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和銀行實際的特色化現代治理模式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按照市場化原則推動聯合重組,重塑地方金融發展格局。在監管引導和各方大力支持下,共有49家城商行和20家城信社,堅持市場自願原則,通過重組、聯合、收購和兼併等方式重組為11家城商行,實現了資源集成和品牌提升,優化了當地金融資源配置,改善了當地金融發展格局。

城商行改革發展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於監管部門的科學引領,得益於城商行廣大從業人員的不懈努力。借此機會,對大家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城商行發展的歷史經驗

過去20年裏,城商行直面問題難點、抓住矛盾焦點,把握歷史機遇、應對現實挑戰,創新經營理念、探索商業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堅持紮根地方經濟的市場定位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城商行生在當地,長在基層,反哺社區,與地方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紮根地方經濟既是使命所在,也是市場選擇。在戰略定位上,城商行自組建以來,就將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作為基本市場定位,自主地把支持地方經濟融入到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年度經營計劃和日常業務拓展中,確保戰略定位落地生根。從城信社發展歷史情況看,城信社本來是為服務個體戶和民營企業應運而生的,但由於定位不準,大多轉為與大型銀行爭客戶、爭存款,導致高息攬儲、高息放款,積累了嚴重風險。城商行設立後,堅持從市場定位入手,與小微企業共生共長,為市民生活服務,不與大型銀行爭地盤、搶存款,沒有重蹈城信社覆轍,城商行的發展真正與地方經濟融合在一起了。在業務重心上,充分利用“本鄉本土”和“地緣人緣”優勢,堅持專注當地、沉下身子,不斷向縣域和鄉鎮延伸機構和服務,不斷向薄弱環節和空白領域傾注金融資源,努力做深、做精、做透本土市場,以優質的服務培育壯大本地客戶,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

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既是城商行的比較優勢所在,也是城商行競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其他銀行未覆蓋到的金融服務需求,對城商行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與大型銀行相比,自身實力有差距,市場競爭也迫使城商行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這些年來,城商行隨著對形勢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對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的探索越來越深入。一是積極構建特色化發展機制。不斷探索契合地方實際和“小法人”特點的差異化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合理運用強化資産負債管理、加強經濟成本約束、優化績效考核導向等方法,增強特色化發展的內生動力。二是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業務領域和展業模式。有的城商行率先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利潤增長點、戰略制高點和未來生存點,已經形成了一批服務小微的專業品牌銀行;有的城商行結合當地經濟特色,積極助推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品牌競爭力;有的城商行錯時營業、上門服務,獲得了當地居民的廣泛讚譽,為城商行的特色發展樹立了標桿。

(三)堅持審慎監管、分類引領的理念

數百年金融發展史反復證明,有效監管是銀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針對城商行所處發展階段、風險狀況、防控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差異較大的現實狀況,我們一方面強調審慎監管的嚴肅性,堅持以統一的審慎監管標準嚴格要求城商行,為城商行樹好監管標桿、定好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注重分類監管的靈活性,結合各家城商行的實際與可能,制定分類達標策略,推動城商行一步一個腳印,穩步邁向穩健發展道路。一是始終堅持審慎監管的底線標準。明確所有城商行都要對標審慎監管標準,嚴禁超越政策法規紅線。同時,大力加強監管壓力傳導,積極強化監管引領作用,激發城商行達到良好監管標準、增強改革發展活力的內生動力。二是積極探索科學分類方法。不斷優化監管評級機制,做實做細分類監管標準,由以往的定性為主,逐步改為定量、定性並重,為分類監管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三是積極踐行扶優限劣原則。以提高城商行市場競爭力為目的,加大監管正向激勵,鼓勵管理能力強、經營業績優的城商行積極創新,實現率先發展;大力督導經營管理不佳、風險狀況較差的城商行逐步達標、穩步提升,儘快實現穩健發展;果斷採取措施,推動高風險城商行平穩退市,拆除風險點。

(四)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防範風險是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的永恒主題。城商行所處的地域環境差異較大,面臨的風險環境各不相同,自身承擔風險的能力不是很強,城商行出現風險,從全國看是區域性風險,從地方看可能是系統性風險,相關各方必須把守住風險底線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對銀行股東等相關各方,努力把堅守底線的原則性和支持發展的靈活性結合起來,鼓勵新老股東以注入資源化解風險換取監管支持,以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換取創新發展空間,激發其化解存量風險和防控增量風險的積極性,有效維護了市場對城商行的信心。對城商行自身,堅持強調其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督促提高風險識別的前瞻性和風險應對的敏感性,及時解決苗頭性風險、傾向性問題。由於金融風險具有突發性、傳染性,許多城商行常分析日常經營情況,常做壓力測試,及時化解風險隱患,初步構建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各級監管部門,堅持風險為本理念和屬地監管原則,發揮了中央與地方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雙層風險防控體系。

(五)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理解支持

作為地方性商業銀行,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各城商行把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理解支持,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堅持常抓不懈。在化解歷史風險方面,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抓住地方經濟高速增長、財政收入顯著提高的歷史機遇,堅持部分不良資産由地方政府以真金白銀置換,推動風險真實有效化解。在服務經濟發展方面,積極主動向地方政府彙報溝通,在網點設立上合理佈局,在項目推薦上積極對接。在機構重組改制方面,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的有力指導,尊重城商行獨立自主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在信用環境構建方面,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完善信用環境,促請各級司法部門為清收不良、打擊逃廢債等提供積極支持。

三、城商行發展的歷史使命

當前,城商行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三期疊加”,加快轉型發展,主動擔當起與經濟轉型升級互動發展的歷史使命。

(一)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經濟轉型升級任務繁重、時間緊迫。城商行作為服務地方的重要金融力量,必須有所作為,把促進地方經濟轉型的責任始終扛在肩上,把推動地方産業結構升級的任務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有效對接地方經濟轉型戰略。關鍵是要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準確把握地方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發展升級帶來的新空間、新機遇,主動創新針對性強、附加值高的業務和産品,積極服務地方經濟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深度參與培育地方經濟未來增長的潛力點,實現與當地經濟發展轉型戰略的融合互動。

二是積極推進地方産業結構調整。要遵照國家産業政策,尊重産業發展規律,考慮地方資源稟賦,找準當地鼓勵類産業發展的著力點、限制類産業政策實施的平衡點、淘汰類産業政策落地的切入點,通過信貸投向額度管理、利率風險定價策略、風險權重設定等市場化方式,有效保障金融服務重點,科學確定服務定價,確保鼓勵類能夠享受到金融支持的雨露甘霖;限制類中的優質企業享有差別待遇,不能“一刀切”,過剩産能未必技術落後,有訂單有發展的要支持;淘汰類要平穩過渡,平穩退出。

三是支持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撐。當地城商行要吃透自貿區、創新改革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等“試驗田”的政策精神,創新金融配套服務等體制機制,強化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與信貸投放的銜接,注重融資服務、諮詢服務、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的科學集成,動態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特色化金融需求,讓企業家、創業者騰出更多精力致力於創業創新。

(二)引領發展地方普惠金融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城商行依託一方水土,服務一方百姓,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下一步,需要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在普惠金融覆蓋面上實現新突破。要繼續推進網點下伸、人員下放、服務下沉,遵循簡單、經濟、實用原則,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確保接地氣、服水土、廣受益,力爭城市服務盲區全覆蓋、薄弱領域有提升、弱勢群體能惠及。

二是在普惠金融可獲得性上實現新提升。關鍵要解決好服務門檻和服務價格兩大問題。城商行要按照基礎性服務注重成本節約、競爭性服務注重效率提升的思路,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流程,加大科技手段運用,降低服務成本;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合理精簡開戶、存取款、匯兌、貸款等方面的要件和證明。同時,還要積極做好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無障礙金融服務。

三是在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發力。城商行要發揮好熟悉當地文化、貼近社區居民、了解社情民意等比較優勢,擴大信用記錄覆蓋面,基本實現小微企業、城市居民信用檔案全覆蓋。要創新金融信用産品,提升信用檔案的綜合價值。

(三)參與完善我國多層次銀行服務體系

當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體系。與國際相比,我國5家大型商業銀行資産總額佔比不到50%,美國大型銀行的這一佔比與我國差不多,加拿大3家大型銀行的這一佔比達到90%以上,歐洲大型銀行的這一佔比多在70%到80%之間,由此看來我國銀行業競爭總體是比較充分的。但不同層次金融服務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完善的地方,總體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一頭是高端金融服務,包括財富管理、大型企業綜合融資服務等,還存在不足;另一頭是小微企業、“三農”、城市社區等金融服務還有薄弱環節;傳統工商企業信貸服務規模較大,同質化競爭問題比較突出。

城商行要充分發揮立足城市、立足居民、立足地方經濟的獨特優勢,為進一步優化、深化金融服務做出應有貢獻,而不能千行一面、追求作全能銀行。要繼續堅持“三服務”的基本定位,在差異化競爭和特色化發展方面進一步用功加力,精耕細作社區金融服務、市民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切實改善相關領域金融服務薄弱局面。在傳統工商企業金融服務領域,要根據當地企業金融需求特點,按照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的要求,改善業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切實提高特色服務的匹配度。在新型業務領域,要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對市場進行精細劃分,找準發展“藍海”,彌補市場服務短板。另外,民營銀行從一開始就要恪守“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這一特色市場定位,避免走同質化競爭的老路。城商行、民營銀行與大型銀行同質化競爭,沒有任何優勢,只有差異化競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差異化競爭也是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的唯一選擇。

(四)探索銀行轉型發展新路徑

銀行轉型提了很多年,但與經濟社會對金融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拼規模、壘大戶、爭牌照等問題仍然存在。城商行面臨很大發展壓力,規模小,人才缺乏,發展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都很大。同時,城商行機制靈活,規模小,船小好調頭,在轉型發展方面有自身的優勢,要爭取當好“排頭兵”。

城商行可分別探索專業市場領域的特色銀行發展模式,以及特色業務領域的專業化銀行發展模式。一方面,引導城商行積極推進向專業市場領域的特色銀行轉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特點,選擇具有發展潛力、契合自身特點的特定市場領域,作為發展轉型的主戰場,打造成獨具特色的銀行品牌。另一方面,城商行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特點,重點致力於發展部分核心競爭力強、客戶吸引力大的特色業務,切實做專、做精、做強,成為佼佼者。

城商行還要跟隨客戶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協作配合、共同促進的網絡延伸模式,切實縮短管理半徑、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為專業化發展、特色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五)嚴密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

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是銀行業的重要使命。從抵禦風險能力上看,小銀行發生風險的概率會高一些。城商行在當地市場份額較大,是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的主力軍之一,要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一是著力遏制不良貸款上升勢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防控信用風險仍然是城商行的首要任務。截至2015年6月末,城商行不良貸款餘額升至1120億元,不良貸款率1.37%,較年初增加0.22個百分點,“雙升”壓力較大。要通過不良核銷、資産轉讓、貸款重組等措施消化存量,採取貸款重組、重簽合同、收回再貸以及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等方式減少增量,有效遏制不良上升勢頭。同時,要兼顧支持實體經濟。此外,還要按照“透明、隔離、可控”的原則規範跨界業務發展,加強銀行融資與非銀行融資之間的防火墻建設,切實防範外部風險向城商行傳染。當前,經濟金融形勢較為複雜,跨業業務通過業務合作也可能將風險傳染給城商行;還有一些社會案件,由於銀行員工內外勾結,去賣一些違規開發的理財産品,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如果説這件事管不了,或者説開了營業網點又難防範這種風險,那這個營業網點負責人就別幹了;如果負不起這個責任,那這個網點乾脆就撤了。

二是著力防範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往往是商業銀行最致命的風險。銀行各種風險出事時,最終都表現為流動性風險。城商行負債穩定性差,承受市場波動衝擊的能力較弱,防範流動性風險更是如履薄冰。要及時開展壓力測試,做好流動性風險識別、計量和監測,加強主動負債管理,優化負債結構,提升負債來源的穩定性、結構的多元性、成本的適當性。還要探索建立流動性互助機制安排,提升流動性風險抵禦能力。

三是著力防控案件風險。近一段時間,城商行案件高發,大部分作案手法簡單,有的涉案金額巨大,甚至影響到了機構的生存。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抓緊開展案件風險隱患排查,及時報告案件信息,嚴肅追究責任,同時提高制度執行力,加強員工管理,切實把案件高發勢頭遏制住。

同志們,回望歷史,20年來城商行取得了飛躍式發展,我們深感自豪;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希望大家加倍努力,推動城商行再創輝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預祝本次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胡天一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