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解決中東及北非地區衝突和應對地區恐怖主義威脅”安理會部長級會議上的發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0 15:29 來源: 外交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建設和平、寬容、自強的中東

——在“解決中東及北非地區衝突和應對地區恐怖主義威脅”安理會部長級會議上的發言

(2015年9月30日,美國紐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王毅

主席先生: 

  中方支持並高度讚賞俄羅斯倡議召開此次安理會部長級會議。解決中東地區衝突,消除恐怖主義威脅,這是世界和平所繫,也是安理會職責所在。

  中東地區正面臨令人擔憂的嚴峻形勢。國家分歧、教派紛爭、民族矛盾彼此作用,戰亂衝突、人道災難、恐怖威脅相互交織。三歲難民孩童命喪海灘的畫面,深深撞擊人類道德的底線,嚴肅拷問國際社會的良知。

  今天,我們聚集在安理會大廳,不能僅僅是為了發表一番感慨和議論,而是應認真反思中東亂局的根源所在,公正客觀把握地區形勢的走向,努力尋找切實有效的解決途徑,力爭形成各方都能認可的和平框架。更重要的是,抓住機遇,採取行動,打破中東動蕩不止的怪圈,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安理會的職責,回應國際社會尤其是中東地區人民對我們的期待。

  主席先生,

  中方希望國際社會和中東地區各國人民一道,建設一個和平、寬容、自強的中東。

  人們首先需要一個和平的中東。動蕩是禍,穩定是福,和平彌足珍貴。聯合國70年的歷史,寫滿了中東的戰火硝煙,伴隨著無辜民眾的流離失所。中東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武力無法最終解決問題,仇恨只能使希望破滅。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和平共處,只有堅持對話才能化解矛盾,只有增進友誼才能開闢未來。這是國際社會的美好期望,也是中國外交的努力方向。

  人們需要一個寬容的中東。歷史上,中東曾是文明的搖籃,有著輝煌的歷史,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文明的發達和文化的自信也使中東地區成為東西方文明相互借鑒交融的重要平臺。21世紀的今天,不同文明的相處更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時代的進步呼喚海納百川的胸襟。不同信仰應包容互鑒,各個族群應和諧共存。

  人們需要一個自強的中東。中東是這一地區各國人民的共同家園,中東的前途和命運最終應該由地區國家共同協商掌握。域外國家可以提供幫助,但不應動輒干涉別國內政,更不應輕易將特定模式強加於人。地區秩序應該基於聯合國憲章,由地區國家主導,符合地區實際,順應地區人民需要。

  主席先生,

  敘利亞危機已延宕近五年。國際社會不能袖手旁觀,也不應任意干涉。各方應加大人道主義援助,尤其是解決好當前十分突出的難民潮問題,不能讓悲劇一再重演。我們歡迎歐盟國家為此做出更大的努力。敘利亞周邊國家已在過去幾年中接納了400多萬敘利亞難民,承擔著更大、更直接的壓力。忘記他們的努力,忽視他們的困難,既不客觀,也有失公允。

  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是根本之道。這需要走出一條借鑒國際和地區有益經驗,符合自身國情,兼顧各方利益的中間道路。伴隨著暴力恐怖勢力抬頭和難民潮的蔓延,各方更加意識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方呼籲各方抓住政治解決意願上升的機遇,積極考慮召開第三次日內瓦會議,推動重啟不設置前提、不預斷結果、所有衝突各方均能參加,並具有包容性的政治過渡進程,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在安理會的支持下,最終由敘利亞人民以自主自願的方式,決定國家的未來。潘基文秘書長及德米斯圖拉特使正在為此進行積極的斡旋,中方希望各方都能一致支持聯合國為此做出的努力,併為這努力的成功,創造條件,積累共識,營造環境。

  中國對近期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在阿克薩清真寺地區發生衝突表示嚴重關切。暴力永遠帶不來真正的安全,只會延續仇恨。中國一貫堅定支持儘快恢復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實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國家的和平共處。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推動巴以雙方在一個基礎廣泛、主要各方都直接參與的平臺上儘快再次談起來。只有談起來,和平才有希望,未來才有希望。

  主席先生,

  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中東局勢演變到今天一再説明,恐怖主義沒有好壞之分,反恐不能搞雙重標準。打擊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行徑,應該成為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職責和優先任務。

  中方主張在聯合國的框架下,開展廣泛、綜合性的國際反恐合作,國際反恐合作的重點應包括: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防範暴力極端思想;切斷恐怖資金渠道;阻斷恐怖人員流動;加強反恐情報交流;充分發揮安理會的作用。

  中方主張反恐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地區不穩定和發展不平衡是恐怖主義的滋生土壤,民族分裂和宗教衝突也使極端思想得以抬頭。妥善處理地區糾紛,恢復地區局勢穩定,增強各國治理能力,加快發展經濟,切實改善民生,就能從根本上解決恐怖主義得以産生蔓延的各種問題。

  主席先生,

  中國希望本次安理會會議成為新起點,國際社會做出新努力,打開中東和平與安全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 韓昊辰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