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和編制十三五規劃等
舉行發佈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4 16:32 來源: 中國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新辦就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好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介紹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

下午好!

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國內外輿論對全會召開高度關注。今天《建議》將正式公開發佈。

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先生出席今天的發佈會,請他向大家介紹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有關情況。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央有關部門將舉行系列新聞發佈活動,通過新聞發佈會、吹風會、新聞茶座等各種形式向中外媒體朋友們和駐華使節介紹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有關情況,歡迎大家出席。

下面請徐紹史主任作介紹。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 徐紹史: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正如剛才主持人所講,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個《建議》對於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講到“十三五”,我不得不回顧一下“十二五”。“十二五”的前四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大臺階,“十二五”前四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去年GDP已經達到63.6萬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了10萬億美元。我們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6.9%的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是超過了30%。我們已經開始做初步評估,“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發展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也能夠如期完成,這就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徐紹史:

大家都很關心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審議通過的《建議》,據我了解,《建議》馬上會公佈,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建議》的三個最核心的內容。

一、《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新思想在發展理念上的集中體現和概括,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內涵的豐富和提升,也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

徐紹史:

《建議》指出,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實現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和深入推進“五大發展”。

一是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常態下,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這一難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發展。“十二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取得很大進步,但創新能力、自主技術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十三五”時期,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二是推動協調發展。記者朋友們也了解到,我們在協調發展方面存在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東北區域間是不平衡的;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還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間要按照協調發展的要求,繼續推動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的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的後勁。

徐紹史:

三是推動綠色發展。當前長期積累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的問題在我們國家還比較突出,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呼聲也比較強烈,所以“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我們國家也為全球的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四是推動開放發展。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最大外匯儲備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也居世界前列。中國和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十三五”時期必鬚髮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構建更加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五是推動共享發展。近些年來,我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夠高,社會管理和矛盾調處能力還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是我要介紹的“五大發展”理念,是這次“十三五”《建議》最核心的內容。

徐紹史:

二、提出了“六個堅持”的發展原則
《建議》提出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等“六個堅持”的發展原則。

這六個堅持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就要求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就是要加快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為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持續動力;堅持依法治國就必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體系、法治國家、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就必須推進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開放格局;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確保我國發展的航船沿著正確的航道破浪前進。

這是第二部分核心內容。

徐紹史:

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際上有兩個大前提,一個是“五位一體”,大家都知道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另一個是“四個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按照“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這次《建議》又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目標要求。一是提出了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這些發展目標的設定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符合國情。深入分析國內國外發展環境,充分考慮“十二五”發展的延續性,又與時俱進、因應時勢豐富了目標內涵。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不僅要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既定目標,還必須建立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新常態下必須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徐紹史:

第二個特點是貼近百姓。目標要求把增進人民的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議》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等目標。這些目標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也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需要做的、使人民群眾看得見、能受惠的一些實事。

第三個特點是問題導向。《建議》在目標設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短板問題。《建議》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縮小、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還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度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目標要求。這些目標都體現了問題導向。

我主要介紹這三方面情況,發改委將認真貫徹落實《建議》精神,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抓緊開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具體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定,努力制定出一個科學管用的規劃綱要。

最後我想借這個機會感謝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發展改革工作的理解、關心和支持。下面我願意回答媒體朋友們的提問。謝謝。

郭衛民:

這個介紹對於我們了解和理解《建議》還是很有幫助的。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時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電視臺記者:

近年來中央一直在強調創新,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提高到一個至關重要的高度,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十三五”期間在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實力方面有哪些新的具體的措施?

徐紹史:

謝謝記者朋友,這個問題確實非常重要也非常核心。十八屆五中全會五個新的發展理念,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而且《建議》提出要不斷地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等。它確實是中央作出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部署。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部署,實際上是基於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且我們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最核心的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在這種情況下靠什麼?只有靠創新來增強我們經濟的內生動力。因此中央提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當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概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大家進一步關注。

徐紹史:

一、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個改革是體制機制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我們要把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統統清除掉。體制機制改革實際涉及到産權制度、知識産權制度、投融資體制機制、收入分配製度、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等等,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第二個改革是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改革最核心的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裡包括商事制度改革,這是創新發展的一大任務。

二、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一是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二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當然還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在有條件的省區系統地推進全面創新的改革試驗,努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四是加強國家創新能力的建設,要建設一批産業技術創新的平臺;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徐紹史:

三、現在轟轟烈烈又扎紮實實開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激活創新活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與商事制度改革相配合,現在每天新註冊的市場主體一萬多家。媒體朋友關心的,前不久我們剛剛舉辦了雙創周,除了北京之外還有七個省市同時開展了這項活動。我們進一步為雙創提供支撐平臺,就是基於互聯網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也就是“四眾”,為雙創提供支撐平臺。現在中央有關部委和各地都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等,進一步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應該是“十三五”的一大亮點。

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接下來問個有關中國經濟增速的問題。十八屆五中全會相關報道並沒有提到關於GDP增速這個細節,我曾經聽李克強總理講述過關於中國經濟增速的一些評論,他説接下來中國將保持年均6.5%的增速,那麼你是否可就GDP增速發表你的看法和展望。另外,中國如果想保持6.5%的增速,是否有違其在新常態下推動經濟增長的努力?

徐紹史:

謝謝彭博社這位記者。中國經濟增速不但國內關心,全球也關注。因為從GDP的總量來看,中國經濟體量佔全球13%,美國大概佔22%,加起來是30%多。但是從每年經濟增量看,中國佔全球經濟增量的30%多,美國還是佔22%。所以這兩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速確實廣為關注。各方面不同的看法都有,悲觀的看法預測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比較樂觀的看法認為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還可以達到8%。我想説在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一到三季度保持6.9%的增速,一直在合理區間。而且中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確實面臨著下行壓力。

“十三五”,我們要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個什麼概念?從GDP總量翻一番來説,2010年大數40.15萬億元人民幣,翻一番就要達到80.3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印像是191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也需要翻一番,這個翻一番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確定了在“十三五”期間依然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長。當然速度並不是我們唯一關心的,實際我們更關心的是就業、居民收入、物價這些指標。《建議》公佈的時候大家可能就會有了答案。

徐紹史:

中國在“十三五”期間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有條件的。從全球來看,和平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這一點沒有改變。而且中國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現在全球有兩個大的拉動力,一是美國經濟、二是中國經濟。剛才説每年經濟增量,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加在一起達到50%以上,這兩個作用都很大。發達經濟體現在開始出現了分化發展,美國很快,歐洲和日本內生動力依然不強,還是比較疲弱的。新興經濟體分化發展,結構性改革比較主動的國家,可能經濟基本面會好一些,結構調整比較慢、結構性改革力度不夠的國家,可能相對比較困難。世界經濟的發展會形成一種對衝作用,在一定時間裏會維持緩慢增長的態勢。中國能夠實現中高速發展,説明我們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下一輪經濟復蘇和增長取決於技術革新和産業革命,這正好和中國創新驅動形成了歷史性的交匯,為我們提供了機會窗口。只要抓住這個機會窗口,我們就會有更大的戰略空間。所以從全球經濟來看,對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從我們自己看,我們區域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新型城鎮化孕育著巨大市場需求,而且創新驅動的作用日益增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7000多萬市場主體,所以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所以我們有決心也有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面臨的問題,大的來説有三個。第一是外生性,世界經濟的緩慢增長給我們帶來的影響。第二是週期性的。第三是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的矛盾。我們有能力也有辦法克服這些困難,在“十三五”期間保持中高速的增長,使中國經濟邁上中高端水平。謝謝。

新京報記者:

有關區域協調發展的問題。在“十三五”規劃裏,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京津冀一體化是非常受外界關注的。我想問在國家層面推出這種類似策略和戰略,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在“十三五”期間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會有一些什麼新舉措嗎?比如會不會有一些標誌性的成果?

徐紹史:

協調發展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區域的協調發展。我們國家地域廣闊,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300萬平方公里,由於自然、經濟、地理、資源等各種因素,決定了我們的區域發展是不平衡的。這兩年,應該説在區域發展上已經出臺了一些重要的戰略,傳統上是四大板塊,東部、中部、西部加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從2013年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又提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些比較完整地構成了我們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如果説還要補充一點的話,就是最南邊沿著珠江和西江流域,由東向西發展的泛珠合作,也就是珠三角,通過珠江、西江流域帶動“9+2”的泛珠三角發展,這對區域協調發展也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們會繼續實施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地區主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為向西南開放創造很好的條件;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所以要發揮好産業連接和發展的優勢;東部地區主要是制度創新、轉型發展和陸海統籌;東北老工業基地依然要通過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

對於三大戰略,大家也都清楚。一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要實施“五通”。現在我們測算“一帶一路”沿途相關國家65個,但是現在越來越多國家響應“一帶一路”戰略,紛紛要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考慮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通過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和産業發展來帶動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與此相配合的還有環渤海的發展戰略。三是長江經濟帶,要推動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沿江産業轉移和優化升級、長江生態保護。

“十三五”會繼續沿著這樣一個思路,把區域協調發展工作做好。謝謝。

香港商業電臺記者:

在“十三五”規劃中,香港發展的定位是怎麼樣?比以前會不會有所改變?在“十二五”規劃差不多完成的時候,國家是怎麼看待這五年來香港的發展?是不是符合國家的要求或者規劃?

徐紹史:

謝謝這位香港媒體朋友,香港媒體朋友一直非常關注香港的發展,和內地一樣,內地的同志們也非常關心香港的發展。應該説香港回歸之後,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是完全信任的,按照“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原則,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香港和內地的經濟、貿易、人文、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越來越廣泛,而且香港在內地經濟發展當中,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三五”時期,香港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剛才講廣東和香港、澳門有三個開發區,深圳前海、珠海的橫琴、廣州的南沙,這三個開發區都是與港澳合作的,目的是更好地推進廣東以及港澳的經濟社會發展。我想,利用這三個開發區,香港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時香港在“十三五”期間,在內地對外開放過程中也具有優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中,香港具有人才、融資等方面的一些優勢。要發揮這些優勢,與內地的企業配合,更好地開拓境外市場。香港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總的來説,我們希望香港繁榮、更快發展,希望香港和內地關係越來越密切,與內地共同發展。

郭衛民:

香港一方面可以受益於“十三五”的規劃、建設和發展,一方面也可以為“十三五”的規劃和建設做出很多貢獻。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剛才徐主任提到五中全會特別提出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現行統計指標中,城鎮化率有兩種統計方式,一種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一種是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去年二者相差19個百分點,有觀點認為這和2.5億農民工有關。請問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應該如何理解?未來將出臺哪些具體措施實現這一目標?

徐紹史: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城鎮化一直是發展中大國的一個重大的、現實的課題。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目標,我們已經發佈了新型城鎮化規劃。我們也覺得城鎮化是穩增長、調結構的一個黃金結合點,但是城鎮化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人的城鎮化。正像你剛才所説,2014年我們國家城鎮常住人口7.49億,城鎮化率54.77%,這是指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它包括了在城鎮居住6個月以上的2.5億左右農民工,以及隨這些農民工遷徙的家屬。如果扣除這2.5億人,城鎮戶籍人口實際上只有5億左右,佔總人口的比例是36.3%,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就是36.3%。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需要每年城鎮化率提高一個多百分點,大概有一千多萬人。所以就面臨這麼一個問題,地從哪兒來?錢從哪兒來?人往哪兒去?

徐紹史:

現在正在採取的措施有幾條:一是拓寬入戶通道,讓有意願、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去年國務院印發了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到現在已經有25個省(區、市)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我們要求到年底每個省(區、市)都必須出臺方案。農業轉移人口有了城鎮戶籍之後,就要享受城鎮的公共服務。我理解這個公共服務最核心有“五件事”,就業、住房、醫療、社保、教育。有了這五個方面的公共服務,農業轉移人口就可以在城市待下去。第二個措施,我們要加快“三挂鉤”機制,調動城市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積極性。“三挂鉤”就是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城鎮建設用新增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挂鉤、中央基建投資安排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通過這三個挂鉤,鼓勵城鎮政府吸收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當然各地還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我們正在總結,爭取在面上推廣。我想強調,城鎮化實際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帶動新農村的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謝謝。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徐主任提到“十三五”規劃涉及的領域是很多的,要確保經濟穩增長、産業轉型,在未來五年最重要要落實的政策是哪一個?

徐紹史:

我們的目標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穩增長排第一位。現在正在採取各種措施,首先是“三大需求”,即投資、消費、凈出口。消費現在平穩增長,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又有小幅上升,11月份可能也會上升,因為11月11日是“光棍節”,可能有網上購物熱潮。投資在回落,投資主要是三大塊:製造業、房地産、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四五個月連續增長,增長幅度也不小,有18.4%。但是製造業和房地産的投資在回落,原因比較複雜。一方面是經濟增速放緩,從製造業看,一部分産業産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所以製造業的投資意願不是很強。從房地産看,房地産投資正在進行調整,總體上看在回落,但這幾個月房地産的銷售量和銷售金額都在小幅上升,我們相信會有一個比較平穩的調整過程。從對外貿易看,現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外貿易難度非常大,即使這樣,中國出口份額依然沒有減少;由於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的振蕩下跌,進口數量並沒有減少,但金額卻在下降。

所以從這“三駕馬車”看,都不是非常有利,那穩增長靠什麼?首先還是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現在的投資是補短板、調結構。其次,要注重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現在消費總體平穩,但大家都看到了,我們很多遊客到境外去買馬桶蓋、買感冒藥、買化粧品,説明我們這邊消費還是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産品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消費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我們要在消費上下很大功夫,消費的潛力非常大,包括醫療、教育、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等。第三,從對外貿易看,我們需要繼續轉型升級,更好地發揮對外貿易的作用。如果説還有一條,就是供給側的結構調整,要進一步增加有效供給。我們感到當前情況下,需求引領、供給創新是穩增長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華盛頓郵報記者:

有關綠色發展的問題。開場白中提到綠色發展是“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規劃和以往規劃相比,在這方面將採取哪些不同措施?中國將採取什麼步驟推動綠色發展,同時又不犧牲經濟增速?在綠色發展方面,將如何懲治那些過去並沒有得到法律嚴懲的污染者?

徐紹史:

綠色發展是民眾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最近這些年,綠色發展逐步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視。“十一五”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們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十二五”前四年,GDP的能耗、水耗分別下降了13%多和24%多,二氧化碳的排放累計下降了15%多,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也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但現在存在的問題非常突出,一個是霧霾現象比較嚴重。去年161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率並不高。第二個是水資源的污染,在國控斷面上污染的情況還是比較突出的。第三個是土壤的污染,特別是耕地。所以水、大氣、土地的污染,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其中一大發展理念是綠色發展,肯定要採取很多措施。媒體朋友可能有注意到了,這兩天中法兩國發表了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今天上午剛剛開了中法氣候和綠色發展論壇,中法將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徐紹史:

我國要做的事情,第一個措施是低碳發展,我們要提高非化石能源佔比,這個比例去年已經達到11.1%,而且我們也鼓勵煤炭的清潔利用,要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京津冀這一帶的目標是,到2017年煤炭利用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第二個措施是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一些約束性指標管理,從總量和強度兩方面來控制。第三個措施是採取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管理,確定水耗、能耗、地耗的一些標準,同時開展水權、碳排放權的交易。我們已經在7個地方進行了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在其他一些地方也開展了生態補償的試點。我想通過這些措施,能夠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上取得一些成效。我們非常希望和境外的企業、機構、地方合作,希望得到一些清潔能源、污染防控治理的技術,共同保護環境、加強生態建設。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關於減貧的問題。到2020年只剩下5年多時間,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我們面臨這個任務有哪些挑戰,計劃怎樣解決?

徐紹史: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短板,也是一個最突出的難題。五中全會提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貧困人口的計算是按照年收入不足2300元,是以2010年不變價來計算的,貧困人口共有7017萬人。從區域來講,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我們在制定規劃中,正在研究怎樣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使貧困人口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一是加大精準扶貧力度。這7000萬人要通過發展生産脫貧一批,這一批人初步匡算有3000萬人。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將不具備生産生活條件地區的一些貧困人口,遷移到生産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這批人大體有1000萬。三是轉移就業一批,通過提高貧困人口的教育程度,通過培訓,為他們找到工作崗位,可以解決1000萬人左右。四是還有將近2000萬人,相當一部分是農村的五保戶,還有失能人群,需要用社會保障的辦法兜底管起這2000萬人。這樣,到2020年基本實現7000萬人的脫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加強扶貧開發投入,加強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要完善扶貧開發的工作機制。現在我們的機制是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同時還有對口扶貧等很多具體措施。相信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到2020年這個時點,7000萬的貧困人口可以脫貧,將近600個貧困縣的帽子可以摘掉,我們有決心抓好落實。

郭衛民:

謝謝徐主任的介紹,徐主任系統的介紹和後面回答八個記者的提問,範圍涉及的很廣,對大家理解全會的精神、《建議》,會很有幫助。我們會舉行系列發佈活動,明天計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後天請工信部的部長苗圩介紹,下周還計劃安排環境、計劃生育等領域的新聞發佈會或者吹風會。記者朋友如果有什麼問題或者意見建議,可以通過國新辦的電子郵箱發過來,我們將積極為大家提供服務。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 白宛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