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製造業轉型路徑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9 14:25 來源: 中國經濟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無論從統計數據,還是從各地區、各行業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看,當前增長速度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遇到新的困難。如何認識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中國製造業轉型發展的路徑在哪?對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

“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産業”,實業總是需要的,關鍵看企業怎麼做。2006—2010年,中國輸日食品合格率分別為99.4%、99.58%、99.71%、99.72%、99.74%,關鍵是政府的監管是不是真正到位、有效。

理性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時報:今年1—9月中國經濟增速只有6.9%,多項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對此,你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張軍擴:首先,6.9%的增速仍處在合理範圍。一是這個增速仍處在現階段我國潛在增速的範圍之內。根據我們的研究,現階段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大體在6%—8%。二是從全球範圍來看,這仍然是一個比較高的增速。

  其次,要充分認識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必然性。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行,主要是受階段轉換、轉變方式和外部衝擊三大因素的影響。另外,增長速度的適度回落在一定意義上也與我們的調控政策有關,有利於我們優化經濟結構,為調結構留出空間。

  第三,要充分看到經濟增速回落過程中出現的積極因素,看到結構優化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到浙江、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凡是轉型走得比較早、 新産業比重比較大的地區,增速相對比較穩定,經濟效益狀況也相對較好。這些地區的發展經驗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和希望。我們在浙江調研時看了一家生産衛浴的 企業,儘管現在衛浴行業整體來講産能過剩、競爭激烈,可是這家企業的效益很好,增長率在20%—30%,關鍵在於它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産品性價比較高。所 以,“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産業”,實業總是需要的,關鍵看企業怎麼做。

  當然,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進展不是很理想。當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化解和淘汰落後産能的進展比較緩慢。在我國現實條件下,地方 政府與當地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當經濟形勢不好時,地方政府出於保就業、保穩定、保發展後勁的願望,會動用自己能夠掌控的經濟資源、政策資源甚至行政 資源保護本地企業,從而使得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的過程變得比較困難。

  二是企業效益、財政收入差強人意。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7%,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4.4%;集 體企業下降1.5%;股份制企業下降1.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2%;私營企業增長7.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的下 降。前三季度已經有幾個省份出現收入下降,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勢必會帶來較大的財政和金融風險。

  對中國製造業,不低估不悲觀

  中國經濟時報:PPI已連續44個月下滑、10月PMI為49.8%,與上月持平,表明我國製造業現在面臨困境。你如何看待當前製造業現狀?

  張軍擴:現在PPI持續下滑、PMI長期低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需求不足,企業家對經濟前景不是很看好。當前經濟形勢的確是嚴峻的,對於存在的問題、矛盾、風險和挑戰,我們不能低估,但同時,對於我國製造業的前景,不必過度悲觀。

  一方面,在製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積極因素在成長、在增多,創新驅動的因素也在積累。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比較強的企業,重質量、重服 務、重品牌、市場定位比較準確的企業能夠獲得快速成長,而技術落後、産品質量不高、環保和安全標準不過關的一些企業被市場淘汰也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從中長期來看,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國産業發展還面臨良好的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供給條件和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就是目前我國國內市場對製造業産品的消費需求增長潛力也很大,但也沒有能充分釋放。比如,這些年,由於國內消費品在 産品質量和安全標準等方面屢屢出現問題,致使群眾大量到國外購物,不僅導致我國購買力的大量流失,也有損政府威信和國家形象。據統計,2005—2014 年,我國居民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2%,是國內市場零售增幅的兩倍,2014年境外消費金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府的監管不到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例子很能説明問題。該制度實施 之前,日本進口農産品頻繁出現化學品超標事件,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産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為解決這個問題,日本從2006年開始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對國 外輸入到日本的農産品的檢驗指標增加了10—20倍,以前二三十項,現在變成四五百項,堪稱“世界上最苛刻的農産品”標準。我國是日本農産品進口主要來源 國,這項制度的實施對我國對日農産品出口的衝擊可想而知。但令人驚詫的是,此後的實踐證明,我國出口日本農産品的合格率不僅達到很高水平,而且還逐年提 高。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2006—2010年,中國輸日食品合格率分別為99.4%、99.58%、99.71%、99.72%、99.74%,而出口 額除2008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小幅增長。這個例子充分説明,不是我們的企業做不到,關鍵是政府的監管是不是真正到位、有效。

  中國經濟時報:假如讓你給中國製造業開一個診斷書,你覺得這個病症是什麼?開什麼藥方?

  張軍擴:病症就是增長方式粗放。靠要素投入增加産能,而不是靠提升質量和效益。

  這個粗放的增長方式的臨床表現是:第一,技術水平比較低,處在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低端。第二,産品不精緻,與世界製造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們 “中國造”檔次、質量明顯不高,甚至可以説比較粗糙。第三,沒有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名揚全球的國際品牌。第四,假冒偽劣産品氾濫,市場不規範。

  粗放型增長方式的結果就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價值,即“兩高一低”。需要説明的是,粗放型增長方式並不是一開始就錯了。在發展初期階段 增長方式比較粗放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現在發展環境、條件變了,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改變。所以一言以蔽之,藥方就是:轉變增長方式,就是要從低 端走向中高端,就是要優化結構,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就是要轉型升級。

  製造業轉型路徑:智慧化、精緻化、綠色化和服務化

要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特別是要使傳統製造業“+互聯網”,而不單單是“互聯網+”。 

中國經濟時報:你認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路徑是什麼?

  張軍擴:從宏觀層面分析,我認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路徑可以歸納為“四化”:智慧化、精緻化、綠色化和服務化。

  智慧化就是要提升技術水平,要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特別是要使傳統製造業“+互聯網”,而不單單是“互聯網+”,要運用新技術來 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如今,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産的各個環節,信息化成為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常規手段。智慧化是未來發展的不二選擇。

  精緻化就是通過從技術到人的理念、素質,從工業基礎到管理水平,從基本材料到加工工藝等全流程的提升,使我們的産品品質更高,功能更強,更經久耐用。比如,不少人覺得同樣是菜刀和鍋具,德國的就比國産的好用。

  綠色化就是盡可能減少污染,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走“綠色製造”之路。

  服務化就是通過大力加強産品生産過程和産品消費過程中服務投入的比重和質量,提高産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製造業轉型,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打造未來智慧製造的“世界工廠”,關鍵要素是什麼?

  張軍擴:首先,最關鍵的是要進一步完善適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制度和政策環境。要加強對産權和知識産權的保護,要進一步治理和規範市場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其次就是人才。製造業升級實際上是個創新驅動發展問題,我們的技工人才也相當缺乏,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是我們的一個短板。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國際經驗可資借鑒。

  再次是文化。要真正提升製造業的質量和水平,必須形成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文化,在這方面德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當好好向人家學習。(記者 柏晶偉)


責任編輯: 白宛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