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擴:為何要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05 09:15 來源: 中國經濟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編者按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各項改革的攻堅之年。綜觀整個“十三五”規劃建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 念貫穿其中,是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重要手段。新年伊始,中國經濟時報特策劃“開局‘十三五’”系列權威訪談,邀請 國內各領域的權威專家,針對“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的重要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和前瞻,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幅清晰的“十三五”路徑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增強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的共識。

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無疑是“十三五”乃至今後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五大發展新理念中,“創新”位列其首。“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十三五”期間為什麼要賦予“創新”如此重要的位置?如何全面認識和科學把握創新發展的內涵?如何才能真正促進和實現創新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

問題一:如何深刻認識“創新”的重要地位?

中國經濟時報:“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三五”期間為什麼要賦予“創新”如此重要的位置?

張軍擴:這主要是因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是一個解決短期或局部問題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事關我國現代化全局的重大戰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 一再強調指出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一步認識創新驅動發展對於我國現代化事業的重要意義。一是沒有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就難以擺脫傳統的過多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長方式,難以破除資源、環境和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從而難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沒有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蓄勢待發,創新成為塑造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的關鍵。創新能力強,不僅能夠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和競爭優勢,也能夠主導規則的制定和發展的方向。

三是沒有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將難以實現經濟強國,也最終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能否真正成為經濟強國, 最關鍵的並不是看其經濟總量的大小,而是要看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經濟結構的優劣。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不小,但要真正成為經濟強國,必須 在科技水平和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取得大的進步。

中國經濟時報:應當如何深刻認識“創新”對於保持“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作用?

張軍擴:當前,我國經濟一方面仍然具有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潛力,而另一方面,現實當中,又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穩增長成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從表面來看,導致經濟下行的因素是由於需求不足,導致産能嚴重過剩,企業效益下降。而仔細分析和深究就會發現,深層次或根本的原因,則在於供給的質量不夠好,難以充分滿足需求增長的要求。

比如,由於這些年國內消費品在産品質量和安全標準等方面屢屢出現問題,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對國內消費品的信心,致使群眾大量到國外購物。從食 品到藥品,從傢具到家電,從嬰兒奶粉到大米、豬肉,從馬桶蓋到電飯煲,産品質量、安全問題幾乎涉及到每一種産品類別。據有關方面統計,2005年— 2014年,我國居民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2%,是國內市場零售增幅的2倍。2014年出境人數超過一億人次,境外消費金額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這不僅 説明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增長潛力巨大,而且説明我國國內的産品和服務還不能充分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通過改革創新,提高我國産品和 服務的質量水平,這件事情做好了,既是改善供給,也是擴大需求。

再比如,2015年1-11月,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回落至10.2%,比2014年同期回落5.6個百分點,比過去幾年的高增長時期回落10 多個百分點。投資增幅的下滑成為導致總需求不足的最主要因素。但另一方面,在農村基礎設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農房抗震加固、農田水利設施等領域,卻存在 巨大的投資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要真正地把這些潛在需求變為現實需求,既需要通過創新大幅度提高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環保標準,也需要通過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創 新,形成新的投融資體制。

中國經濟時報:那麼,如何從企業發展層面深刻認識“創新”的至關重要性呢?

張軍擴:從企業層面來看,道理也是一樣的。企業是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的關鍵,必須要有自身競爭優勢,特別是核心競爭優勢。過去,我們的企 業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獲得競爭優勢,就是説,大家都在同樣的技術條件下生産同樣的産品,而我們的成本相對更低、價格也更優惠。但現在,這條路子越走越 窄,甚至很難再走下去。且不説隨著我國發展階段的變化,包括勞動力、土地及其他礦産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等在內的各種要素成本都在不斷上升,在世界範圍內,我 國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減少,即使我們能夠通過各種努力把成本和價格適當降低,如果産品和服務水平、檔次沒有顯著提高,消費者和市場也不見得會買賬。

企業之間低成本、低價格的“底線競爭”,使得大家越來越沒有力量搞創新、創品牌,越來越注重短期利益,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從這些年的實踐經 驗來看,企業分化特徵也十分明顯。凡是有自己技術、有自己品牌、有自己獨特競爭優勢的企業,銷售和效益情況都相對比較平穩,而那些沒有技術、沒有品牌,生 産大路貨,靠拼成本、拼資源、拼環境、賣苦力的企業,路子則越走越窄。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創新發展至關重要,是企業提升産品質量和效益、獲得競爭新優勢 的根本途徑,我國企業必須要對這一點抱有清醒的認識。

問題二:如何全面認識和科學把握創新發展的內涵?

中國經濟時報:“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那麼,應當如何全面認識和科學把握創新發展的內涵及實現途徑呢?

張軍擴:的確,要切實有效地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需要全面把握創新的內涵及其實現途徑。科技創新,無疑是創新的最核心內容。但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言,創新的內涵要更加廣泛。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加以認識和把握。

首先,可以從經濟學所講的創新概念層面來認識和把握。現代經濟學當中有一個學派,叫創新學派,它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創 立的,主要是用創新的概念來解釋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約瑟夫·熊彼特所説的創新包括五種情況:一是採用一種新的産品;二是採用一種新的生産方法;三是開闢 一個新的市場;四是獲得或控制一種新的原材料或半製成品的供應來源;五是實現一種新的組織,比如形成或打破一種壟斷地位。這五種創新可依次對應産品創新、 工藝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組織創新,而其中的“組織創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創新,當然,這僅僅是初期的、狹義的制度創新。但從中我們不難 看出,約瑟夫·熊彼特的創新概念主要是從企業或産業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探討企業或産業如何通過變革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和超額利潤。因此,對於企業家思考企業 創新具有比較好的參考價值。

其次,可以從我國現階段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講的創新概念層面來認識和把握。這就像“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所講的創新概念,其含義更加 廣泛,既包括了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等,也包括了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可以説是一個全面的、全方位的創新理念。那麼,為什麼要將理論和 文化創新包含進來呢?我認為,這是因為,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各類創新活動的思想靈魂和方法來源,而文化創新則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 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各類創新活動不竭的精神動力。因此,要真正切實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就必須通過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打破各種制約創新的思想 意識障礙,形成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社會氛圍,調動起社會各方面的創新積極性,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巨大合力。

三是從現階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的重點任務層面來認識和把握。“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著力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 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方式,並從“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産業新體系、 構建發展新體制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等七個方面,明確今後推動創新發展的著力點,為未來五年創新發展提供路線圖。按照這一路線圖,促進創新發展,不 僅要注重科技創新,也必須著力深化改革,促進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不僅要通過改革創新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大眾創業、萬 眾創新”,改善供給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也要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進一步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及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不僅要通過改革創新進一步 拓展發展的區域空間,也要進一步拓展産業空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産業新體系;等等。這些論述不論對於宏觀管理,還是對於微觀決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 指導性意義,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準確把握。

問題三:如何才能真正地促進創新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促進創新發展,需要著力創造有利於創新的體制和社會環境,在這方面政府應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張軍擴:政府正確、高效地發揮其作用,對於成功推進創新發展至關重要。首先,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是民間、是社會力 量,而不是政府。政府要作為創新的支持者、推動者,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企業、市場做判斷、做決策。過去為企業規定技術發展路線、硬性要求企業做大規模等 做法,無異於拔苗助長,對於企業的創新發展有害無利。相反,政府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創造環境、培育和吸引各類創新資源上,特別是人才資源。

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國家在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投入,組織攻關,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 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同時,要進一步研究改進政府資金支持科技研發的途徑和方式,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 益;二是要進一步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切實加強對産權尤其是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三是要在政府採購、補貼獎勵、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為各類市場主體的創 新活動創造公平、公正、規範、透明的競爭環境;四是要進一步提高産品質量、安全、環保等標準,打破地方保護,嚴格執法監督,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防止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形成創新發展的倒逼機制;五是要形成崇尚創新、容忍失敗的氛圍,並積極採取相關措施,以解除創新者失敗的後顧之憂。

中國經濟時報:企業應當如何更好地踐行創新發展?

張軍擴:對於企業而言,首先要認清發展大勢,徹底摒棄過去通過低成本粗放發展的老路,轉向通過創新來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優勢、提高質量效益之 路;其次,要找準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創新方式和路徑。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可以通過生産工藝、産品的技術創新來實現,還可以通過管理方式、商業模式、服務和 經營理念的創新來實現。這不僅體現在自主創新、市場開拓能力的提高上,還體現在資源整合、資本運作能力的提高上。但是,不論採取怎樣的方式,都既要考慮到 長期發展的需要,又要符合當前實際,包括其能力和財務上的可行性;此外,在互聯網時代,企業不必凡事親力親為,完全可以通過業務外包等方式,在與其他企業 的合作過程中,形成自身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企業的發展不僅要注重補齊“短板”,更要盡可能地拉長“長板”,深耕自身所專注的領域,善於借助外力發展壯大自己。(記者 牛福蓮)

責任編輯: 白宛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