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共享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20 09:35 來源: 中國經濟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共享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這個古老東方民族的價值追求。幾千年以來,共享就是世代中國人的美好願望和不懈追求,孔子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説,孫中山有“平均地權”之思想。中國共産黨始終把造福人民、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崇高目標,革命、建設、改革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毛澤東同志講過:“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鄧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雖然實現共同富裕要有一個過程,但我們要努力去做、不斷推進。”對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我們黨有豐富的思想認識成果,也有豐碩的探索實踐成果,現在是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這方面的事情做得更好。

一、要充分認識“十二五”時期我國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

“十二五”時期的五年,是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五年,也是民生得到持續改善的五年。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在不斷完善,用於民生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在增加,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

一是就業穩步增加,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就業人數在上升。就業是民生之本。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採取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無論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還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當下,都保證了就業基本穩定。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達到77253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1148萬人。

二是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2010年以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快於8.0%的GDP年均增速。同時,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縮小。2010年以來,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已連續5年高於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在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最高的3.33倍之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開始呈現出緩慢回落的態勢,到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倍。

三是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教育公平性不斷提高。2010-2015年,針對城鄉教育差距,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為6.4萬個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實施每年普及3000多萬農村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不斷擴大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規模,2015年招生7.5萬名,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明顯增多。針對校際差距,以縣域均衡為重點,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已有918個縣通過了均衡發展國家認定。同時,不斷健全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14年全國共資助學生8500多萬人次、資助資金總額超過1400億元。

四是醫療衛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隨著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項基本醫保參保(合)人數達到13.3億人,參保(合)率年均穩定在95%以上。三項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70%和75%。到2015年底,大病醫保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大病保險支付比例預計達到50%以上。

五是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隨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實現了制度全覆蓋。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8.42億人。隨著財政支出的逐年增加,社會保障水平在穩步提高。據統計,到2014年年底,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到月均超過2000元(2005年調整前為700元,2010年為1362元),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2014年城鄉低保覆蓋了7000多萬貧困人口。老齡事業發展迅速,養老服務覆蓋率大幅提升,2014年我國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70%和37%,養老床位達每千人25.43張。

二、準確把握人民群眾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

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的同時,也要看到與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目前民生領域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短板,這應該成為未來需要加倍努力的方向。

一是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艱巨而緊迫。在東部地區迅速發展的同時,中西部一些地區發展較為滯後,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較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據統計,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017萬人,估計現在大概是6000萬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完成這一任務需要花很大的力氣。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儘管基尼系數近年來有所下降,但2014年仍高達0.469,超過國際公認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城鄉差距方面,如前所述,儘管近幾年有所緩解,但2014年城鎮居民平均收入仍然接近農村居民平均收入的3倍。區域差距十分明顯,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是排名末三位的貴州、甘肅和西藏的4倍左右。

三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城鄉、區域、群體、校際之間教育差距仍然比較顯著。許多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教育發展滯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短缺,學生住宿條件難以滿足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均衡任務較重,“大班額”比例在一些地區仍然很高,甚至在一些地區連“一人一套課桌板凳”都尚未實現。

四是醫療保障水平仍然不高,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仍然相當普遍。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障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農民和一些城鎮居民的醫保報銷比例仍然較低,一旦得了大病,仍無力承擔餘下的費用。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全國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佔42%。

五是社會保障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更低。儘管已經實現了社會保障廣覆蓋,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特別是農村地區,養老金髮揮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同時,養老服務還未得到充分發展,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非常突出。部分農村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有效的服務和照料,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為數不少的老人患重病或喪失生活能力後自殺的極端情況。

三、深刻認識堅持共享發展的重大意義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方面的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有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為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首先,堅持共享發展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直是我們黨堅持的根本宗旨。從毛澤東同志的“人民萬歲”,到鄧小平同志的“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再到習近平主席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勾勒出了“人民至上”這條中國共産黨的執政主線。在中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後,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最根本的就是要帶領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持共享發展。鄧小平同志在設計改革開放時,就講得很清楚:“要通過先富帶後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在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這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利益的堅持和自身宗旨的堅守。

其次,堅持共享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立足於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新的目標要求包括5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具體要求是:就業比較充分,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一方面集中體現的是共享發展的要求,也必須通過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實現。

第三,堅持共享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動力的重要保障。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動能開始進入傳統動力衰減和新動力培育的接續階段,人口結構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堅持共享發展能夠使經濟發展更有動力更可持續。首先,共享發展帶來的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一個更為穩定的社會環境;其次,共享發展帶來的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民生改善可以為經濟增長奠定更好的人力資本基礎;再次,較高的、差距合理的居民收入和日益強化的社會保障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消費支撐,使得經濟增長動力結構更加穩定合理。成功跨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都具有上述的這些特徵。歷史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只有讓人民不斷增強獲得感,人民才會把國家發展與自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會得到充分激發和釋放,國家發展也才會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從而實現更高水平的共享。

四、突出重點,綜合施策,不斷推進共享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推進共享發展提出的總體要求是:“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並根據這個要求提出了一些重大舉措。現在,關鍵是要把各項舉措落實好,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第一,著力消除貧困。消除貧困是共享發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講到,“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結束不到一個月,中央就緊接著召開了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體現了黨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未來,要加快中央脫貧攻堅的部署,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加大中央財政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大幅度增加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設立扶貧再貸款並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通過稅收優惠、貼息支持、財政獎補及過橋貸款、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扶貧産品和服務,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管理等各種要素向貧困地區聚集,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扶貧脫貧的強大合力,真正實現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

第二,著力縮小收入差距。收入合理分配是共享發展的核心內容。共享發展不是平均主義,但也不能收入“太過懸殊”,而是要將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具體來看,一是創造就業機會,大力促進就業平等。就業是廣大群眾獲取穩定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提高人民參與感和獲得感的重要途徑。既要通過鼓勵創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靈活就業等方式,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也要大力促進就業機會的平等,努力解決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分割問題,促進公平就業。二是完善初次分配製度,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GDP的比重,逐步縮小行業的收入差距。三是加大再分配的調節力度。一方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保持和加大民生投入的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提高這些地區的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稅收政策的調節力度,減輕中等收入者負擔,提高最高收入者的稅率水平。

第三,著力促進教育公平。教育作為重大民生,關乎千家萬戶,關係每個人的發展和未來的生活。為了實現共享發展,必須在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機會公平,使學生不受家庭經濟條件和個人自然狀況等因素影響,通過個人的努力接受相應的教育,追求個人的人生夢想,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另一方面,在穩步推進規模發展的同時,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和人才培養機制、發展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切實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具體講,應該加快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不斷縮小教育資源配置的城鄉、區域、校際差距,特別是要加強中西部農村教育能力建設,使更多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同時,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繼續擴大重點大學面向農村地區定向招生規模,提高農村學生比例,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公平的上升通道。

第四,著力增強醫療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公平性。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關係到人民生活的質量和人的尊嚴,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重要內容。一是要通過政府直接投入和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讓公眾在確定的領域能夠免費或低價享受到醫療服務。二是要優化醫療衛生機構佈局,進一步強化農村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建設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更為完整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三是要建立實行分級診療體制機制建設,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四是要進一步整合醫療保障制度,提高統籌層次,逐步縮小群體間和地區間的待遇差距。

第五,著力強化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要以共享發展為導向,提高制度設計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具體講,一是要儘快落實“全民參保”計劃,讓最需要保障的人得到保障,確保貧困人口一個都不落下。二是要提高統籌層次,儘快實現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平衡地區間的基金壓力,增強可攜帶性。三是要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管理水平。要確定合理的替代率,建立養老金標準與物價水平、經濟增長挂鉤的調整機制,減少調整的隨意性,完善徵繳機制。四是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穩步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金標準,同時不斷完善社會救助機制,發揮最後托底作用。

第六,著力應對人口老齡化。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讓所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共享發展的應有之義。面對快速老齡化,應該抓住“十三五”這一制度體系建設的最後窗口期,嚴格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的要求,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加大對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支持力度,合理髮展機構養老,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要特別保證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弱勢老年人獲得適宜的照料服務。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只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就一定能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開拓我國發展新境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來明)

責任編輯: 張倩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