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堂:就業穩定是國民經濟基本面穩中有進的重要標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1 15:23 來源: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就業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安國之要,就業穩則心定、家寧、國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李克強總理強調,“就業至關重要,穩增長就是為了穩就業、保民生”。2015年,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穩定就業壓力,黨中央、國務院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深入實施穩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就業成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一大亮點和堅實支撐。

一、就業穩定是“穩中有進”的重要標誌

就業是世界各國關心的關鍵指標。就業一直是宏觀經濟學的主題之一,凱恩斯的成名大作就叫《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在所有經濟體,就業都是社會最關注的突出問題,也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歐洲共同條約把就業作為獨立內容,上世紀90年代歐洲理事會首提“歐洲就業戰略”,各國共同簽署《就業指南》並各自製定了行動計劃。2000年後,歐盟又實施了更廣泛的“新歐洲就業戰略”,把“充分就業”作為長期目標。上世紀40年代,美國頒布《就業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確認聯邦政府有責任保證充分就業,之後又陸續通過了許多法案,比如《充分就業和經濟平衡增長法》、《2010年小企業就業法案》等。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也緊緊圍繞就業和物價兩個關鍵指標進行或松或緊的選擇。發展中國家,就業更是關乎經濟社會穩定。很多沒有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其共性是就業困難、增長停滯,甚至因高失業率導致社會動蕩。

促進就業是我國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長期以來,我國堅持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並在“十二五”時期實施了第一個國家級《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把促進就業作為最大民生,把就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提出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十二五”時期,我國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穩步提升,超額完成預定目標。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奠定了基礎。

就業穩則中國經濟的“底盤”穩。就業乃民生之本。就業穩,收入就穩,消費也穩,大的經濟基本面就穩。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國務院圍繞就業優先戰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等,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我國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2015年,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減緩,隱性失業在一些困難地區也有所增加,但總體上看各項就業指標比較穩定,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0%左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美德英法2015年失業率分別為5.0%、6.1%、5.2%、10.2%,整個歐元區高達10.4%;金磚國家中,南非、俄羅斯、印度、巴西分別為25.5%、5.8%、7.1%、6.9%,都比我國高。就業形勢穩定,居民收入跑贏GDP增速,人民群眾獲得感增強,也鞏固了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因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人民過上富強文明的生活,而就業是收入增長的基礎,是社會穩定之錨。只有就業穩定,收入才能穩定,經濟社會也才能穩定。

圖1:世界主要經濟體失業率(%)

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

二、就業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規模大,勞動力總量大,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就業能保持穩定相當不易。這主要得益於: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堅持用市場的力量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實施“雙創”戰略,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以服務業、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擴大就業容量;推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等。

簡政放權改革,有效帶動了創業就業。行政審批事項的持續減少,不合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的取消,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等,讓政府更好歸位,使市場更大發力,在“為創業興業引路、給企業發展鬆綁”上立了大功。8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由14.2%降至6.9%,而城鎮新增就業呈上升趨勢,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15年比2010年增加了210萬(圖2)。尤其是,近兩年市場主體的增多,特別是以“先照後證、三碼合一”為主要內容的商事制度改革,便利了大眾創業,激發了社會創業熱情。去年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1.2萬戶,對於城鎮新增就業的增加和失業率的穩定功不可沒。新增就業崗位吸納了近兩成的高校畢業生,解決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失業人員再就業。

圖2:1991-2015我國經濟增長率與就業增長

數據來源:人社部統計公報

“雙創”催生了一批小微企業,成為帶動就業的主力軍。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後出臺一系列鼓勵“雙創”的政策,全面推進“眾創”、積極推廣“眾包”、立體實施“眾扶”、穩健發展“眾籌”,改善了小微企業的創業環境,發揮了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效果。近兩年來,新登記的企業90%是小微企業,開業率和活躍度都在60%以上,成為安置就業的重要渠道。2014年末,城鎮個體、私營經濟就業人員達16867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3667萬人,佔城鎮全部就業人員比重提高7.3個百分點,2015年上述勢頭繼續延續。一些地方小微企業成為招聘主力軍,比如,上海2015年上半年小微企業用人需求佔全市招聘市場的60%以上。

服務業比重上升,成為就業的最大吸納器。2012年,我國服務業在增加值上首次成為第一大産業,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5%,服務業就業人數佔全國城鄉就業總人數的比重達到42.4%,比2012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據有關部門測算,每億元GDP容納的就業量,服務業約為製造業的1.3倍,超過1300人。服務業快速發展,再加上經濟規模的擴大,目前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就業達150萬人,而2008年之前不足100萬,單位GDP增長帶動就業顯著提升。

就業政策持續發力,成效明顯。《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電子商務、快遞業等新興服務業發展辦法的出臺,推動了服務業拓展升級,吸納了更多就業。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支持農民工等返鄉創業等政策不斷豐富,解除了創業者後顧之憂。實施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各種社保補貼等援企穩崗政策,預防了失業,促進了就業。

三、穩定就業仍是“穩中求進”的主要任務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於動能轉換“接續期”,確保就業穩定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雙創”戰略、落實各項促進就業政策等,將對就業産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世界經濟低迷,我國經濟放緩,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任務艱巨等因素,有可能引發新的失業。化解産能過剩、處置“僵屍企業”、“機器換人”等,可能使隱性失業顯性化;大學生就業供求不匹配、自身期望偏高,農業現代化加速、吸納能力減弱,也將會形成新的失業群體。綜合判斷,2016年新增就業崗位在1000至1300萬之間,而全年將有770萬的應屆大學畢業生、30多萬的留學歸國人員和200萬左右的往屆畢業生疊加形成1000萬人左右的高學歷就業大軍,與其它就業群體競爭就業崗位,已失業人員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就業總量矛盾與結構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工作的壓力不容忽視。面對這種複雜形勢,我們要統一思想,多策並舉,把穩就業作為穩經濟的重要任務切實抓好。

一要繼續深化改革創造就業機會。簡政放權等改革,促進了傳統就業,帶動了新型就業。不當“上班族”,不用“朝九晚五”,而是開網店、自由撰稿等,這些“非傳統”就業形式愈發受到“90後”青睞,緩解了就業壓力。保持這一勢頭,需持續深化改革,在“放”的方面,繼續“瘦身”權力,實行“清單”管理、“先照減證”等;“管”的方面,切實提高效率和質量,更好的為“放”創造條件;“服”的方面,提供更加便於企業發展、群眾辦事創業的優良環境。

二要切實支持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業是就業之源,創業活了,就能帶動更多就業。要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於創業、放心創業的新機制。通過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為創業者減輕負擔,發揮各方資源優勢為創業者提供便利。引導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的創業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三要進一步促進就業的社會公平。嚴格執行《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建立就業審查機制,通過法律約束用人單位設置入職限制,消除就業歧視。推進就業中的機會平等,推行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促進企業在用人制度方面改革。引導企業更多承擔社會責任,改變長期沿襲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的用工模式。

四要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改變教育和社會就業需求不匹配的狀況,完善大學生創業就業鼓勵支持政策體系,通過各項優惠措施鼓勵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建立政府主導、多方籌集的投入機制,加強對農民工和農民的培訓,使他們在城市、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加大政府投入,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就業援助行動,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給予各類社保補貼。

五要努力實現增長、就業良性互動。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主體責任,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優先考慮擴大就業規模的需要,使經濟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加快服務業發展,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支持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通過産業、財政、稅收、投資及收入分配政策,激勵和引導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投入、産業調整、項目佈局和企業發展。

(作者是十八屆中央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責任編輯: 白宛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