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14 16:52 來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面對結構調整陣痛,工作重心要從“鋪攤子”轉向“上臺階”

進入新常態,伴隨經濟增速的階段性轉換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傳統産業面臨嚴重的過剩壓力。以鋼鐵和煤炭為例,2014年,我國粗鋼産能超過11億噸,但産量為8.23億噸,産能利用率僅為74.8%;煤炭産能約40億噸,在建産能約11億噸,但産量僅為38.7億噸。從供需發展的趨勢判斷,傳統産業大規模擴張的階段已經結束,再像過去那樣圈地建工業園區、搞大規模産能擴張的路子越來越走不下去了。産業發展必須改變傳統模式,從“鋪攤子”為主轉向“上臺階”為主,推動産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産業發展“上臺階”,核心是提升産業價值鏈和産品附加值。應從價值鏈低端的加工組裝環節向零部件和元器件生産與研發、設計、標準、品牌、供應鏈管理等中高端環節升級,從生産低品質、低附加值的消費品和工業品向生産高品質、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消費品、高新技術産品和先進智慧裝備攀升。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對産品品質和質量的需求,實現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再平衡。

産業發展“上臺階”,需要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這是指盤活過剩産能特別是“僵屍企業”沉澱的勞動力、土地、資金等生産要素,將之從已經過剩的産業領域轉移到有市場需求的産業領域、從低效供給領域轉移到高效供給領域。加大資産重組力度,採取果斷措施去産能,就能扭轉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和企業利潤下滑局面,進而促進市場預期發生積極變化,增強企業調整産業和産品結構的信心。

面對發展動力轉換,工作重心須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進入新常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人口數量紅利快速消失,土地、資源供需形勢發生變化,生態環境硬約束進一步強化,生産要素成本趨於上升,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由生産要素高強度投入轉向提高生産效率,提高勞動生産率、投入産出率和全要素生産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在這個階段,制約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創新能力不足,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

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最緊要的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激發千千萬萬企業的創新活力,關鍵是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實踐證明,創新生態環境比創新資源更重要。因為資源是可以流動的,有了良好創新生態環境,創新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匯聚,創新潛力就會充分迸發並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動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需要嚴格的産權和知識産權保護,透明的商業規則,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完善的科技成果市場化激勵機制,發達的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眾籌等創新金融業態,優質的教育資源,充足的人力資本投資和人才供給。對地方政府來説,應從過去依靠行政力量抓要素供給和項目建設轉向培育良好創新生態、抓政策供給和創新服務。只要創新生態環境改善了,創新型企業就會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生長,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會不斷涌現,新的動力就會加快形成,進而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責任編輯: 白宛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