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李榮融"求是"發文:國企改革在新起點上穩步推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6日   來源:求是

國有企業改革在新的起點上穩步推進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 李榮融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明確了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二中全會精神,2003年國務院成立了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第一次在政府機構設置上實現了政府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所有者職能的分離,明確了國有資産出資人代表,基本實現了管資産與管人、管事的結合。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標誌著國有資産管理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標誌著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新階段。2006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6.2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50.9%,年均增長14.7%;實現利潤1.2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147.3%,年均增長35.2%;上繳稅金1.4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72%,年均增長19.8%。截止2006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産總額為29萬億元,比2003年底增長45.7%,年均增長13.4%。其中,中央企業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8.3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85.3%,年均增長22.8%;實現利潤7681.5億元,比2003年增長155.5%,年均增長36.7%;上繳稅金6822.5億元,比2003年增長91.5%,年均增長24.2%。截止2006年底,中央企業資産總額為12.2萬億元,比2003年底增長46.5%,年均增長13.6%。國資委成立後,中央企業第一個任期的三年,資産總額平均每年增加1.3萬億元,銷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2萬億元,實現利潤平均每年增加1500億元,上繳稅金平均每年增加1000億元,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率達到144.7%。

    四年多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作為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提出了關於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對重大工作進行了週密部署,對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不斷給予具體的指導,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新路子。

    一、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建立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

    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是黨中央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過去有些國有企業搞不好,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機制不適應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國有企業出資人的職責分散在多個部門,誰都管,誰都不負責任,出現了“決策的不負責,負責的不決策”等現象。針對存在的問題,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了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目的就是要解決國有資産管理面臨的體制性障礙,從根本上解決出資人不到位和多頭管理問題,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

    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二中全會明確了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主要可以歸納為四條:一是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産出資人職能分離;二是堅持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與管人、管事相結合,落實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責任;三是堅持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維護企業經營自主權和法人財産權;四是在國家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分級代表,分級監管。這四條基本原則,明確了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責任主體,並且賦予必要的權力。國有資産出資人到位後,必然是重責任、重回報、重監管。新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激發了企業的活力,有力地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200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完善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溫家寶總理在十六屆二中全會上作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意見的説明》指出: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目的是搞好國有企業,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實現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並明確了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根本任務。他多次告誡我們,要按照政企分開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依法對企業的國有資産進行監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國資委不得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不要變成“婆婆加老闆”,不能把企業管死,要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黨中央、國務院對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關心和重視,為建立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國資委準確把握定位、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創造了良好條件。

    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極具探索性、挑戰性。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國資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定位,認真履行職責,緊緊圍繞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做了不少開創性的工作:以組建機構、健全規章、落實責任為切入點,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制;以財務監督和風險控制為抓手,強化出資人監管;以公開招聘中央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為突破口,把黨管幹部原則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探索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以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為重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以核定主業和推進聯合重組為主線,推進國有企業佈局和結構調整;以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為核心,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産權轉讓。經過努力,新的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框架已經基本建立,國有資産監管得到加強,保值增值責任得到落實,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

    二、著眼于增強活力和競爭力,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黨的十六大強調,國有大中型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繼續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著眼于增強活力和競爭力,繼續深化企業改革。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市場化方向進一步加以明確,提出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範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完善企業領導人員的聘任制度;要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股東會決定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董事會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行使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權。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我們以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等為重點,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央企業及其下屬子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步伐加快,公司制企業戶數的比重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64.2%。2003年以來,已有33家中央企業首次在境內外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石油石化、通信、運輸、冶金等大型企業都在境內外上市。各省(區、市)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步伐也進一步加快。針對中央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不規範的情況,我們按照《公司法》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積極開展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的試點工作。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9家企業開展了董事會試點,共選派了66名外部董事,有14家試點企業的外部董事達到或超過了董事會成員的半數,初步實現了企業決策權與執行權分開和董事會選聘、考核、獎懲經理人員。

    針對長期以來企業經營管理者基本沿用黨政領導幹部選拔方式的狀況,我們以公開招聘中央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為突破口,把黨管幹部的原則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積極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四年來,先後分六批進行了公開招聘高級經營管理者的試點工作,共有78家(次)中央企業的81個高級管理職位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不僅為中央企業引進了一批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還初步建立了中央企業人才儲備庫。今年,又有22個中央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職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通過推行公開招聘和內部競爭上崗,營造了中央企業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初步形成了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多樣化的經營管理者選拔方式。

    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06年,中央企業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的有21家,利潤超過百億元的有13家,分別比2003年增加12家和7家。有13家中央企業進入2006年公佈的世界500強,比2003年增加7家。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競爭性製造業企業,連續三年進入世界500強,排名從2004年的第372位提升到第296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分別從2002年度的第70位、第69位和第230位提升到第23位、第39位和第202位。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3家建築企業第一次進入500強。標準普爾提高了一批中央企業的信用等級。中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06年底,中央企業已擁有有效專利38084項,其中有效發明專利11249項,佔總量的29.5%;2006年,中央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4項,佔全部獎項的近1/3,其中惟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由中央企業獲得。四年多來,中央企業積極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活動,以節能降耗為抓手,帶動企業改革、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加強管理,企業管理逐步從粗放型向集約化、精細化轉變,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逐步完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

    三、調整國有經濟佈局結構,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加強國有資産的監督管理,鞏固壯大公有制經濟。溫家寶總理也多次強調,要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積極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為加快推進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國有經濟佈局的結構調整問題,並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基本原則、目標和主要政策措施。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支持,對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四年多來,針對中央企業行業分佈過寬,部分企業主業過多、主業方向不明,資源配置不合理,資産運營效率不高等問題,國務院國資委以核定主業和推進聯合重組為主線,推進中央企業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在認真調研基礎上,已先後分七批核定並公佈了153戶中央企業的主業,積極推動中央企業的聯合重組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辦社會職能,促進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已有77家中央企業參與了41次重組,中央企業戶數已從196家減少到157家。有的科研院所進入産業集團,有的實現了強強聯合,有的“窗口”公司併入大型骨幹企業,有的通過産業整合拓展和完善相關企業業務鏈,還有一些困難企業通過重組扭虧脫困,煥發出新的生機。按照冶金、汽車、重大裝備、商貿等21個業務板塊,我們還研究制訂了《中央企業佈局和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並在以資産經營公司為平臺推進企業調整重組、處置不良資産方面進行了探索。通過精幹主業、剝離輔業、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大部分中央企業將管理層級初步壓縮到三級以內,實現了企業組織結構優化和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增強了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各地也結合實際研究制訂了“十一五”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規劃,明確了調整的方向和國有資本集中的領域,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對國有企業實施有進有退的調整,發展形成了一批對地方經濟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企業,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進而有為,退而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使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多年積澱的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劣勢企業退出市場,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黨中央、國務院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2005年2月,國務院第80次常務會議批准了全國企業關閉破産總體規劃,明確了後四年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産的範圍、期限和重點。200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全國企業兼併破産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意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進一步優化了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截止2006年底,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産項目4251戶,安置人員837萬人,已完成政策性關閉破産80%的工作量。其中,煤炭、有色金屬和軍工三個重點行業的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産權轉讓,是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環節。國資委成立以來,積極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建立完善規範國有産權轉讓的一系列制度規定,強化了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産權轉讓的監督檢查,同時推進了産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和規範運作。各地國資委認真履行職責,嚴格把好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産權轉讓的各個關口,推動了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産權轉讓工作的有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産權轉讓已逐步走上規範運作的軌道,促進了國有資産有序流轉,有效地防止了國有資産流失,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通過四年多的努力,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國有企業數量雖然減少了,但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大大增強。截止2006年底,全國國有企業戶數共計11.9萬戶,比2003年減少3.1萬戶,年均減少8%;但戶均資産2.4億元,比2003年增長84.6%,年均增長22.7%。國有資本向能源、原材料、交通、軍工、重大裝備製造和冶金等行業集中的態勢明顯。2006年基礎行業的國有資本3.3萬億元,佔全部國有企業佔用國有資本總量的70.6%,比2003年提高5.1%。國有資本的控制力不斷增強,國有資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會資本1.2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1.1倍。目前,中央企業80%以上的國有資産集中在軍工、能源、交通、重大裝備製造、重要礦産資源開發領域,承擔著我國幾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産,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約佔全國的55%,民航運輸總週轉量佔全國的82%,水運貨物週轉量佔全國的89%,汽車産量佔全國的48%,生産的高附加值鋼材約佔全國的60%,生産的水電設備佔全國的70%,火電設備佔全國的75%。

    四年多來的改革發展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六大關於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創新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我們將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勇於探索,大膽實踐,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鏈結
·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接受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採訪
· 李榮融會見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會見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一行
· 李榮融在國資委會見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金米特一行
· 李榮融:去年前11個月中央企業完成投資逾1萬億元
· 李榮融表示: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三大進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