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國家林業局發佈2007中國林業發展報告(摘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3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2007中國林業發展報告(摘要)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林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各項林業事業穩步推進,為“十一五”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林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林業生産力得到極大解放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林業生産力得到極大解放,實現了“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的政策目標;重點國有林區和森工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吉林森工集團國有林業管理體制、企業産權制度、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安置企業富餘職工等改革全面展開;國有林場改革積極推進,《關於加快國有林場改革和發展的意見》上報國務院;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穩步推進,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規模不斷擴大。

    造林綠化事業繼續推進,內容和空間不斷擴大

    2006年,全國完成造林271.7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44.61萬公頃,飛播造林27.18萬公頃。新封山(沙)育林147.17萬公頃。生態公益林(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繼續保持較高比重,經濟林和用材林所佔比重增加,造林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全年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5.5億人次,植樹21.6億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55%,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32.5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7.89平方米,農村綠化建設全面推動。

    生態建設深入開展,重點轉向創新機制和調整政策

    2006年,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深入開展,重點轉向鞏固成果及機制創新和政策完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79.07萬公頃,同比減少42.40%,佔全部造林面積的65.88%,比重進一步下降。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不含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退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造林面積分別為22.42萬公頃、97.70萬公頃、21.97萬公頃、36.07萬公頃和0.91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比重分別是8.25%、35.95%、8.08%、13.27%和0.33%。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2006年,完成各項公益林建設95.17萬公頃,森林管護面積為9837.72萬公頃,同比增長1.64%。其中:個體承包管護面積佔16.90%,長江上遊、黃河上中游地區管護面積佔65.21%;工程區木材産量完成1351.69萬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8.26%,佔全國木材總産量的20.44%,人工林木材産量287.67萬立方米,佔工程區木材産量的21.28%。2006年,工程共完成投資64.38億元,比2005年增長3.81%,其中國家投資60.41億元,佔93.84%。

    資料圖片:牛群在內蒙古克什克騰塞罕壩地區的天然次生樺樹林裏吃草(2007年7月12日攝)。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年來,林業生態建設部門加強原始森林保護和人工造林,嚴格貫徹落實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計劃,全區林地面積大幅度增加,森林覆蓋率由1947年的7.7%上升到17.57%。 據統計,截至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森林總面積達到3.1億畝,人工林保存面積8500余萬畝。新華社記者張領攝 

    退耕還林工程2006年,退耕還林工程進入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全年工程完成造林面積104.85萬公頃(含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中7.15萬公頃)。新封山育林15.11萬公頃。退耕地造林面積中,生態林比重79.62%,25°以上坡耕地退耕面積佔39.72%,嚴重沙化耕地退耕面積佔16.66%,西部12省(自治區)(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完成的退耕還林任務佔退耕工程總任務的39.79%。2006年糧款兌現涉及878.03萬公頃退耕地,當年糧食補助資金223.90億元,當年生活費兌現金額25.74億元。2006年退耕還林工程完成投資達到258.10億元。全年糧款兌現涉及2800多萬農戶。退耕還林工程在增加農民收入、緩解農村貧困、增加農村林業産出、調整農村産業結構等方面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2006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在改善京津周圍的生態狀況和新農村建設方面繼續作出重要貢獻。75個縣共完成造林21.9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3.59萬公頃),新封山(沙)育林19.63萬公頃,草地治理面積30.64萬公頃,小流域治理面積14.09萬公頃,治理總面積達到86.33萬公頃。建設完成水利配套設施1.40萬處,生態移民人數達到2.85萬人,涉及到5063戶。2006年工程完成投資總額39.26億元,其中林業投資完成額32.77億元,佔83.47%。

    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2006年,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取得新進展。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積36.07萬公頃。新封山(沙)育林25.47萬公頃;三北防護林建設四期工程造林規模有所擴大,全年共造林24.75萬公頃,比2005年增長13.59%;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林種、樹種結構進一步優化,防護林體系工程的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年共造林11.32萬公頃。在總投資中,三北防護林建設四期工程完成8.43億元,長江流域等五項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完成9.52億元。

    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2006年是我國自然保護區建立50週年,自然保護區個數和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瀕危野生動物的拯救繁育、野外種群和棲息地保護繼續得到加強。林業系統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區新增41處,新增保護面積129萬公頃,全國林業系統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區達到1740個,總面積達12117.40萬公頃,佔國土陸地面積的12.6%,個數和總面積分別比2005年增長2.41%和1.07%。2006年,我國實有自然保護小區45558個,總面積1660萬公頃,分別比2005年增長0.26%和12.62%。全國從事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的人員達3.99萬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萬餘人,分別比2005年增長5.13%和3.42%。這些自然保護區有效地保護了我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同時還使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130多種珍貴樹木的主要棲息地、分佈地得到了較好保護。

    濕地保護工程 2006年,我國濕地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將《實施規劃》納入了國民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規劃總投資2億元。截至2006年,全國擁有國際重要濕地30處,面積357.50萬公頃,濕地示範區面積321.53萬公頃,比2005年增長54.58%。

    重點地區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 2006年,重點地區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造林規模繼續減少,其他造林主體造林面積大幅增加,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的社會化程度進一步增加。全年造林1.37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17.96%,國有、集體林場造林從2005年的341公頃增加到2006年的951公頃,增長178.89%,其他主體造林面積從84公頃猛增到1263公頃,增長14倍。

    林業産業發展狀態良好,主要産品産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2006年,我國林業産業繼續呈快速發展的態勢,全年實現林業産業總産值10652.22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05年增長25.93%。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8.11%、49.10%和20.82%。林業三次産業的産值結構由2005年的51.49:41.22:7.29調整為44.21:48.80:6.99。分地區看,林業産業發展不平衡狀態仍然存在。林業産業總産值超過400億的省份由2005年的8個增加到11個(新增湖北、廣西和江西),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

    資料圖片:3月9日,福建省邵武市新豐村林農黃春榮(右)和黃德輝在展示他們剛領到的林權證。(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2006年,木材産量增幅較大,産量達到6611.78萬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18.91%。鋸材産量大幅增長,達到2486.4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8.89%。人造板産量穩定增長,達到7428.5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6.20%。木制傢具産量快速增長,全年木制傢具總産量達到21329萬件,比2005年增長88.29%。木漿産量增速穩定,全年生産540萬噸,比2005年增長45.63%。

    2006年,經濟林、竹及花卉産業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新造經濟林面積40.33萬公頃,比2005年增長19.39%。全年經濟林産品總産量達到1.01億噸,同比增長9.66%。主要竹産品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竹材産量13.12億根,同比增長13.89%;竹膠合板217.24萬立方米,竹刨花板1.44萬立方米,分別比2005年增長29.84%、364.52%。花卉産業依然保持發展態勢,産值達到420.75億元,比2005年增長8.90%。

    2006年,全國森林公園旅遊接待人數首次超2億人次,達到2.13億人次,直接旅遊收入達11.83億元,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44萬餘個。根據國家旅遊局公佈的國內人均旅遊消費數據測算,2006年森林公園帶動社會綜合旅遊收入達950多億元。

    2006年,全國林業系統獨立核算大中型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90.90點。林業系統國有獨立核算大中型工業企業總資産貢獻率7.0%,比2005年提高1.8個百分點;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率102.9%,比2005年下降4.5個百分點;資産負債率65.5%,比2005年提高10.2個百分點;流動資産週轉率1.2次,比2005年減少0.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2.8%,比2005年提高0.8個百分點;企業全員勞動生産率30349元/人,比2005年減少6312元/人;産品銷售率95.6%,比2005年下降1.5個百分點。

    林業投資總量增幅回升,資金繼續集中使用於林業重點生態工程

    2006年,林業系統實際到位各類建設資金631.03億元,比2005年增長13.95%,同比增幅5.4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林業資金449.09億元,佔全部林業建設資金總量的71.17%。中央林業資金中,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12.18億元,與2005年基本持平;國債資金49.23億元,下降21.46%;中央財政專項資金300.21億元,增長9.54%;其他國家預算內資金87.47億元,增長31.80%。中央林業資金繼續以工程資金形式注入林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五大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為主要投入對象。5項工程投資完成310.64億元,佔全部中央林業資金完成總額的69.17%。

    2006年,國家林業局下達林業貼息貸款項目建議計劃48億元,實際落實44.14億元,佔同期貸款計劃的91.9%,比2005年提高了6.8%。利用林業貼息貸款,共營造工業原料林26.8萬公頃,撫育19.1萬公頃次,整地5.3萬公頃;新造經濟林6.4萬公頃,改造經濟林2.7萬公頃;種植經濟植物1.5萬公頃。建設多种經營項目223個,項目總投資54.6億元,創産值71.8億元,創利稅10.3億元,安置就業人員6.4萬人。

    2006年,林業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達到7.81億美元,比2005年減少32.41%,佔全國利用外資總水平的1.12%。全年林業利用外資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項目數量增加,單個項目投資規模縮小。項目數量由2005年的489個增加到646個,單個項目投資規模由2005年的236萬美元減少到121萬美元。二是外資投向集中。主要集中于木竹材加工業和營造林業,兩項總計佔林業利用外資總金額的72.71%。三是區域集中度高,全年利用外資規模超過2000萬美元的省(自治區)有8個,分別是福建、浙江、湖北、廣西、江西、江蘇、內蒙古和廣東,8省(自治區)利用外資總金額佔全國利用外資總水平的91.68%。

    2006年,全部林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達到495.79億元,比2005年增長7.93%,其中:林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78.99億元,同比增長7.22%;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3.94億元,同比增長48.23%;森工其他固定資産完成投資2.86億元,同比下降10.29%。國家投資完成371.51億元,佔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的74.93%。從結構看,營林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78.49億元,比2005年增長8.27%;森工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7.30億元,與2005年基本持平。在林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中,營林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70.77億元,森工基本建設投資完成8.23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7.05%和18.08%。營林基本建設和森工基本建設投資比由2005年的63:1調整為57:1。

    林木種苗供應穩定,森林火災數量減少

    2006年,全國共采收林木種子1736萬千克。全國採穗圃生産穗條3億條(根)、無性係繁殖圃生産穗條15億條(根)。全國共完成育苗面積60萬公頃。國有、鄉村集體和個體育苗面積為11.6萬公頃、4.95萬公頃和43.45萬公頃。

    2006年,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8170起,比2005年下降29.2%。2006年,全國因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40.85萬公頃,比2005年上升454.3%。因森林火災傷亡102人,比2005年下降32.9%。其中輕傷18人、重傷43人、死亡41人,分別比2005年下降55.0%、115.0%和55.4%。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嚴峻,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增強

    2006年,全國林業有害生物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101萬公頃,較2005年增長11.89%。另外,森林有害植物發生面積30萬公頃,比2005年下降46.43%。

    2007年9月27日15時,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司長俞太尉和林業局植樹造林司總工程師吳堅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中國政府網 陳競超 攝)

    2006年,全國共發生野生動物異常死亡213起,死亡野生動物125種12641隻(頭),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34.1%、29.9%;青藏高原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多點散發,在2個省(自治區)、5個地市、8個縣,發現死亡野生動物30種3702隻(頭),與2005年相比,疫情發生數量增加,範圍有所擴大,死亡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分別增加150%和下降40.8%。

    林業科研能力不斷提高,林業教育穩步發展

    2006年,林業科技立項爭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與“十五”相比,“十一五”林業科技經費投入增長3倍以上。2006年共安排國外林業先進技術引進計劃項目128項,引進技術創新項目6項;安排國家林業局重點科研計劃項目71項;林業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共取得各類成果200余項,形成新技術72項,新工藝12項,新産品、新材料13項。2006年科技推廣深入開展,全年舉辦各類培訓班500多個,培訓技術人員和林農5.5萬人(次);在全國各地共舉辦送科技下鄉活動2萬多次,培訓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和林農139.15萬人次;推廣林木優良品種20項,林業新技術67項,建立縣級以上示範點115個。2006年林業標準制修訂工作進展順利,開展了97項林業行業標準項目的制修訂工作,發佈了43項林業國家標準。2006年新品種保護工作有序推進,全年受理品種權申請51件,對20個申請品種進行了實質審查,授予8件植物新品種權;投資1513萬元,完成了華北、華東、華南3個分中心和2個測定實驗室的施工設計工作,施工建設已全面啟動。

    2006年林科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3802人,本科、專科招生31984人,分別比2005年增加7.22%和4.51%。中專生招生數量比2005年增長9%。2006年,林業行業培訓與人才開發工作穩步推進,《全國林業人才“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和《全國林業教育培訓工作“十一五”規劃》印發並實施。

    林業工作站建設有序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蓄勢待發

    2006年,全國完成林業工作站基本建設投資25665萬元。2006年,全國鄉鎮林業工作站在崗職工143841人。在林業工作站長期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44763人,佔32.4%,比2005年增加了3.4%。2006年全國完成林業工作站站長培訓11802人次,站員培訓37767人次。

    截至2006年底,全國國有林場已有4466處,職工65萬人,經營總面積5667萬公頃,森林蓄積量22億立方米。2003年以來,各地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為全面實施國有林場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河北、遼寧等省組織了國有林場專題調研,對國有林場現狀進行摸底;江西等省對兩類林場劃分、生態公益型林場定員定編等進行了詳細測算;2005年重慶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實施成效明顯;浙江等省選擇部分市、縣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摸索經驗和辦法。

    區域林業發展尚不均衡,有待進一步統籌

    2006年,受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影響,區域林業發展具有明顯的不均衡特徵。集中體現在:東部地區的林業産業化和市場化水平較高,但森林資源培育尚未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林産品消費需求和生態需求;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産業化和市場化水平較低,林業生産力和林業發展能力落後;東北地區森林資源總量豐富,林業的市場化水平和林業生産力水平有待提高;中部地區的林業發展步伐加快,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直轄市)。林業經濟總體發展水平較高,林業生態建設狀況較好,林産加工業較為發達,林業産業化、市場化水平較高,林業産業結構較為合理,林産品市場供給能力較強,單位林業用地面積投入産出水平較高,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活躍,林業工作的基礎條件較好,林業管理水平較高。但該區的林業資源總量不足,人均佔有林業資源水平也較低,林業發展相對於該區的其他行業發展滯後,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資源相對不足使該區域第二産業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進一步完善相關林業政策,不斷拓展林業發展空間,延伸林業産業鏈條和效益,提高單位林地的産出水平,促進這一區域生態良好,實現生態、産業良性發展。

    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林業生態建設、産業發展和林業投資增速明顯,但林業的資源總量和人均佔有量仍顯不足,林業生産力水平不高,林業産業發展相對滯後,林業産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林業投資不足明顯,林業科技水平和林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西部地區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總體發展水平落後,由於地域遼闊,人口密度較低,森林資源總量和人均佔有林業資源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生態狀況較為脆弱,土地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仍十分嚴重,生態保護壓力較大。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快西部地區的生態治理步伐,加大加快投入,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生態支撐和保障。

    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和木材工業基地。地區林業發展特徵體現為:林業總體發展水平有待提高,資源總量和人均林業資源佔有量高,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為東北國有林區休養生息、緩解“兩危”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由於這一地區森林資源生長週期長,加之林區商品經濟不發達,産業結構單一,林區的資源優勢還遠沒有轉變為經濟優勢,該區體制性障礙也一定程度地制約了林區經濟發展,林區職工的積極性和林地的巨大生産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破除體制性障礙,深入推進東北地區天然林休養生息,並加大資金投入,制定長期穩定的優惠政策,減免相關稅費,加強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轉産轉型步伐,加快推進林業産業發展,使這一地區真正擔負起木材生産重任。

    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入開展,範圍不斷擴大

    截至2006年底,我國政府間林業合作協議增加到10個,部門間林業合作協議達到38個。對外林業經濟合作,爭取到無償援助項目83個,受援資金2612.1萬美元。其中,雙邊項目67個,受援資金1984.6萬美元;多邊項目16個,受援金額627.5萬美元。林業科技合作方面,加強國外智力引進工作,組織“公共框架下的林業財政政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與檢疫技術”、“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與管理”、“林業標準化管理工作”等出國培訓,引進國外人才項目21項,獲得資助經費55萬元。農業引智示範推廣項目9項,資助經費70萬元。專項國際合作方面,防治荒漠化國際合作影響不斷擴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合作邁上新臺階,濕地項目國際合作進展順利。同時,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採取切實措施遵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濕地公約》(RAMSAR)、《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並先後參加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聯合國森林論壇第六次會議(UNFF6)”等重要國際會議。

    國家出臺了10余項新政策,林業發展外部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各項林業政策執行情況較好

    在重點工程建設方面,中央財政對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森工企業職工參加“四險”和混崗職工安置給予專項補助;國家對符合條件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企業在破産過程中給予債務和相關擔保責任免除;國家調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財政資金支出項目,簡化資金申請程序,允許省級財政部門統籌使用各項專項資金;國家提出了開展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政策措施,探索和實踐不同沙化類型區防沙治沙政策機制、技術模式、産業發展和管理體制,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國家提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管理的意見。

    在加強資源資産管理方面,一是實行徵佔用林地定額管理政策。“十一五”期間,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徵佔用林地總量,按照確定的年度定額進行供給和管理,逐步形成“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的使用林地機制。二是工業原料林採伐管理政策。國家林業局下發了《關於加強工業原料林採伐管理的通知》,對工業原料林的認定落實、經營方案編制、伐區調查設計和採伐環境管理等相關問題做了明確的規定。三是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政策。國家林業局下發了《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試行),要求從事森林經營、管理,範圍明確,産權明晰的單位或組織都應編制和實施森林經營方案。四是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出臺《森林資源資産評估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必須依法評估的8種國有森林資源資産産權變動情形以及根據需要進行評估的3種情形,並對從事森林資源資産評估業務的機構和人員資質條件等做了明確的規定。

    同時,在促進和規範産業發展方面,出臺了有關木材經營加工監督管理、油茶産業的政策措施。在稅收扶持方面,國家出臺了綜合利用産品、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的財稅政策。

    依法治林工作進一步加強,各項工作齊頭並進

    2006年,林業立法工作繼續向前推進。在林業法律修改和制定方面,《森林法》修改工作已經列入2006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自然保護區立法工作不斷深入,進入了攻堅階段。在林業行政法規修改和制定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公佈施行;濕地保護條例已經列入2006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中;《森林防火條例》修改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已形成比較成熟的修訂草案。在林業部門規章制定方面,2006年公佈了《開展林木轉基因工程活動審批管理辦法》和《林木種苗質量管理辦法》。同時,地方林業立法工作也積極向前推進,《江蘇省生態公益林條例》、《江西省森林資源保護激勵暫行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木材運輸證管理與簽發規定》已經順利通過。

    林業執法和執法監督工作不斷加強。一是林業行政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2006年,全國共發生林業行政案件39.20萬起,查處38.79萬起,查處率為98.94%。全國共收繳木材74.12萬立方米,沒收違法所得5.82億元,處以罰款3.30億元,責令賠償損失1.48億元,補徵林業金費7.60億元,挽回經濟損失16.87億元,責令補種樹木669.49萬株,行政處罰人數38.41萬人次。二是森林公安執法不斷加強。2006年,全國森林公安機關共受理森林和野生動物刑事、行政案件21.62萬起,比2005年上升3.1%。全年共查處案件21.16萬起,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32.01萬人次,全部案件涉案金額40.89億元。三是專項打擊活動不斷深入,先後組織開展了“破案攻堅戰”、“綠盾行動”等專項行動,直接督察督辦大要案件100余起,有效打擊了亂徵濫佔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活動。四是重大案件督辦查處力度不斷加強,國家林業局先後督辦和查處了雲南普洱(原思茅)等地發生的毀林案件;與國家信訪局、審計署等部門共同查辦了廣東陽山縣濫伐林木等一批重大案件。五是推行林業行政執法責任制。國家林業局印發了《國家林業局關於推行林業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通知》,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國家林業局《依法界定執法職責工作方案》。六是行政許可管理工作步入正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完善林業行政許可制度,依法規範林業行政許可行為,加強行業指導與業務培訓,強化程序審查,有效進行監督,逐步建立起了“科學合理、依法設定、運轉協調、便民高效、監督有力”的行政許可工作機制。

    2006年,林業系統完成“四五”普法總結收尾工作,制定“五五”普法規劃和2006年度工作要點,舉辦普法骨幹培訓班,推行普法培訓證書制度,組織年度普法考試,組織編撰“五五”普法系列叢書。這些工作打開了“五五”普法工作的局面,奠定了今後五年內普法工作的基礎。

    木材供需總量平緩增長,國産木材的市場供給份額穩步提高;林産品總體價格水平上漲,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貿易差額由逆差轉為順差

    2006年,全國木材産品市場總供給量為33709.96萬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3.41%;2006年木材産品消耗總量為33738.83萬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3.57%。

    2006年林産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07.65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2.95%。其中:林産品出口263.77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8.21%;林産品進口243.8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17.73%。林産品貿易順差為19.89億美元。

    林産品進出口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但出口的集中度有所下降,進口的市場集中度略有提高。2006年,林産品出口前5位貿易夥伴依次為:美國30.98%、日本13.48%、中國香港8.32%、英國4.82%、韓國3.83%;進口前5位貿易夥伴依次為:馬來西亞11.94%、印度尼西亞11.84%、俄羅斯11.49%、美國11.04%、泰國9.31%。

 
 
 相關鏈結
· 國家林業局部署秋冬季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
· 林業局與山西省委省政府舉行座談會共商林業發展
· 林業局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認真收看收聽十七大報告
· 國家林業局:我國為減緩氣候變暖作出重大貢獻
· 林業局副局長:我國將加快珍貴樹種戰略資源培育
· 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吳禮軍答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