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環境保護部強調:要科學開展災後環境安全評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2日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6月11日召開的國家環境諮詢委、環境保護部科技委抗震救災座談會上強調,當前災區的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環保部門要團結一心、全力以赴,積極做好下一階段的抗震救災工作,科學開展災後環境安全評估。

    吳曉青首先向出席座談會的“兩委”委員簡要介紹了四川地震的災情及環保系統開展抗震救災工作的情況。他説,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發生後,按照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環境保護部和有關地方各級環保部門積極響應,在保證環境安全方面取得初步的進展:環境保護部第一時間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和核與輻射事件應急響應工作,及時排查環境隱患,確保飲水安全;積極應對地震引發的環境事件,對這些事件和其他可能形成災害的重大環境隱患,均及時採取措施,沒有産生重大的影響;全力處置核安全隱患,及時收貯放射源;組織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環境應急;著手開展災後重建相關工作。

    吳曉青強調,目前抗震救災的應急工作還沒有結束,災區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各類環境問題仍有可能出現,環保部門絕不能有半點鬆懈。根據國務院抗震總指揮部的部署,下一步我們要重點考慮以下4項工作:一要確保災區群眾飲水安全。進一步加大災區隱患的排查力度。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實行崗位責任制,對飲用水源地進行預警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要加強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環境監管;三要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四要做好災後重建環境監管和評估。

    據悉,《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環境安全評估與應對措施》項目已于近日啟動。這一項目旨在客觀掌握地震災害所造成的環境破壞、環境改變,了解地方常規和應急環境管理能力的損害,識別在緊急救援、過渡性安置和災後重建3個不同時期所存在的各種短期和長遠的環境影響,為今後地方重建的環境保護和降低次生環境影響提供決策支持。根據初步的實施方案,這個評估項目將開展10個重點任務,分為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重點調查地震災害對災區環境和生態造成的直接影響,即回答地震災害所引發的水、固體、核與輻射、土壤、生態等主要環境要素的變異,並提出在當前緊急救援和過渡性安置階段應該如何應對;第二個層次重點識別在抗震救災的緊急救援中由於人的活動而引發的次生和潛在環境問題與風險,即回答救災中人類做了什麼、會産生什麼後果、應如何應對等問題;第三個層次重點分析在災後重建安置、恢復生産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要求、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配套,並對重點區域的典型次生污染風險進行深入研究,為災後重建工作提出環境保護要求和技術對策;第四個層次是在上述研究基礎之上對地震災後環境安全的綜合評估,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標準評估方法體系,為今後類似災害環境安全評估提供技術支撐。

    座談會上,“兩委”委員圍繞《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環境安全評估與應對措施》項目的初步實施方案進行了充分討論,並對方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認為這個項目的啟動非常及時,定位準確,內容完整可行,同時也針對項目實施的範圍、內容、研究方法等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相關鏈結
·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建立可持續生産和消費模式
· 環境保護部慰問四川省受災最嚴重的基層環保部門
· 環境保護部部長就《水污染防治法》有關情況答問
· 環境保護部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三大事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