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廣電總局就09年上海電視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2日   來源:廣電總局網站

    6月8日至21日,由國家廣電總局和上海市政府主辦的第十五屆上海電視節、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上海舉行。儘管世界範圍的金融危機對各行業的負面影響正逐漸顯現, 2009年的上海“兩節”仍然取得圓滿成功,參與人次、參賽影片等等均創歷屆之最,吸引了眾多媒體和業內人士的關注。日前,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就2009年上海“兩節”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2009年上海電視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在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的背景下舉辦的,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是不是很大?上海“兩節”採取了哪些應對舉措?

    答:上海“兩節”一方面以2010年的上海世博為契機吸引國際影視業人士,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受到金融危機困擾的歐美影視業到中國市場探尋機會、拓展市場的好奇心與積極性,尋找金融危機背景下影視文化發展的有利因素,精心策劃,週密組織,化危為機,使本屆兩節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兩節不但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反,人氣遠超以往。今年上海電視節首次推出的電視劇觀眾票選活動,參與人次超過1億,觀眾的熱情出乎意料;今年參加電影節報名電影1925部,創歷屆之最;出席開幕式的國內外電影明星300多人,紅地毯儀式長達1.5小時,也刷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紀錄。由電影交易市場、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以及合拍片項目洽談三個板塊組成的電影市場交易火爆,短短三天之中,各展商達成交易意向的共有400多項,創下新記錄。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促進産業發展的核心“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合拍片項目洽談”洽談場面熱烈,經過403 場預約洽談會議,共有34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更好地辦好2009年上海“兩節”,相關方面作出了積極地努力。一是夯實主體內容。今年上海“兩節”的主體內容設置更務實、功能更全面,對産業的幫助作用更大。如,將項目創投作為市場重點,為資本和文化搭建橋梁。創投在電視節中的體現為動畫項目創投、真實中國•導演計劃,在電影節中體現為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合拍片項目洽談。這四個平臺對産業的發展、人才的孵化器到了積極的作用;電影論壇聚焦産業熱點,圍繞電影市場與生産力互為策動,從投融資環境、市場環境、合拍片條件與方法等幾方面展開,與産業發展需求相呼應;在國際影片展映單元加強了影展內容的策劃,呈現了世界電影多元格局,體現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品格,觀眾人數超過20萬,票房再創新高。二是力邀買家和投資人。電視節共發出3000多份邀請函,與會的有近500位買家,電影節則發出7000多封,最終超過500位買家來到上海國際電影節,這是很大的進步,這些買家能來參加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方面是看重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影市場,另一方面也是認識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臺作用。三是加強海內外推廣。從去年10月起,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國際國內展開系列推廣活動。電視節方面,從2008年10月開始,通過參會戛納電視節、東京影視節、美國NATPE(全美電視節目市場)等國際性電視盛會,上海電視節的品牌推廣取得明顯效果,一些電視節和電視機構表達了合作意向。電影節方面,已連續三年在重要國際電影節上舉行品牌推介,通過在柏林、東京、釜山電影節、美國電影市場等就合拍片項目洽談、國際影片徵集、名人邀請等活動重點展開系列推廣活動。而通過與柏林電影節合拍片市場、戛納電影節短片單元、東京電影節創投單元等的強強合作,不僅吸引了國際人士對中國的關注,同時又借船出海,使中國電影真正走出去。在國內,則通過運作國家影展等衍生活動擴大電影節在觀眾中的影響力。

    問:本屆上海電視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哪些主要活動?

    答:第十五屆上海電視節為期5天(6月8日至12日),由開閉幕式、四大主體活動和特別活動組成。四大主體活動即:“白玉蘭”獎國際電視節目評選、國際影視節目市場(包括動畫項目創投和真實導演創投會)、國際新媒體與廣播影視設備市場、“白玉蘭”國際電視論壇。此外,還有第二屆大學生電視節等特別活動。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為期9天(6月13日至21日)。主要活動有紅地毯及開幕式、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亞洲新人獎評選、Better City, Better Life國際學生短片展評、電影交易市場、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合拍片項目洽談、電影論壇、國際電影展映、金爵獎頒獎典禮暨閉幕式等,以及超過100場的觀眾見面會等,為業內外受眾提供了多層次、豐富多元的活動。

    問: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哪些亮點?

    答:本屆電影節在保持其一貫的權威性、專業性、影響力的同時,具有如下三大亮點:

    1、報名影片數量激增,參賽影片質量提升,國際影響力顯著擴大。本屆電影節在報名影片數量上創下了一系列記錄:報名影片達1925部,其中長片1270部,分別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短片655部,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這個數據創下了歷屆電影節最高。報名影片不僅在數量上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質量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世界首映、亞洲首映的影片數量迅速上升,其中世界首映超過200部,亞洲首映超過300部。報名數量的激增體現了上海電影節國際影響力的劇增,而這種快速擴張與中國電影産業的跨越式發展密切相關。

    2、國際影展亮點頻出,呈現多元文化追求,拓展電影文化大眾影響。本屆電影節是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專題展映最豐富、質量最高的一屆。事實上國際展映體現了一個電影節的策劃能力與文化品格追求。本屆電影節的國際展映單元結合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與時間節點展開,如,為迎接建國60週年推出的“新中國精品電影展”,以及結合法國新浪潮50週年、希區柯克誕辰110週年這兩個對世界電影産生深遠影響的事件與人,在電影節上第一次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現在中國觀眾面前。一些電影界的大師,如林權澤、于佩爾,當下世界電影的潮流作品以及金爵獎評委會主席丹尼·博伊爾的專題影展都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影片展映中呈現。

    3、促進文化與資本融合,推動國際合作和中國電影産業整體發展。儘管運作只有兩年,但“中國電影項目創投”與“合拍片項目洽談”已經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動産業發展的戰略核心。本屆項目創投與洽談單元吸引到217個國內外項目的報名,既有來自波蘭電影大師扎努西、日本岩井俊二、韓國郭在容的項目,又有一批中國電影中堅力量如張一白、王光利、馬儷文、陳大明等導演的項目呈現。而令人可喜的是8個入圍的中國更年輕的電影人的項目開始呈現中國電影新銳們對市場的考量。通過這個平臺,主辦方希望推動中國電影多元化內容及多元化的市場發展,為電影輸送資本血液。幫助內容創作者實現創造力向電影産業生産力的成功轉換。

    問:本屆“白玉蘭獎”得獎情況怎樣?

    答:第十五屆上海電視節6月12日在上海東視劇場圓滿落幕,23朵“白玉蘭”各歸其主。其中,諜戰劇《潛伏》最終問鼎電視連續劇金獎、最佳編劇(姜偉)和最佳男主角(孫紅雷)3項大獎,成為本屆電視節“白玉蘭”獎的最大贏家。宋丹丹憑藉《馬文的戰爭》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則被授予《王貴與安娜》的導演滕華弢。電視電影方面,德國製作人喜獲豐收,《歡迎回家》和《貴婦還鄉》分別獲得了金獎和最佳編劇獎,英國的《39級臺階》獲得最佳導演獎。紀錄片方面,此次共有24部紀錄片入圍評獎,並且網羅了當年度世界上最優秀的紀錄片前來報名,最後來自中、日、英、美等國家的四部作品分享殊榮:中國作品《劫後》獲得了最佳亞洲紀錄片金獎,英國的《英國醫生》獲得最佳社會類紀錄片金獎,美國的《死後必讀》獲得最佳歷史文獻類紀錄片金獎,日本的《雨》獲得最佳自然類紀錄片金獎。動畫片類的各個獎項中,受眾定位於3至5歲兒童的英國動畫片《三隻小鳥》將海外動畫片金獎攬入懷中,從熒屏被搬上大銀幕的《淘氣包馬小跳》獲得國産最佳動畫片金獎,最佳國産動畫片創意獎由《十萬個為什麼》獲得。

    問:本屆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和亞洲新人獎得獎情況如何?

    答:金爵獎共設置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獎等八個獎項。具體獲獎情況是,《原創人生》(導演:安東尼奧度·貝倫/亞歷山大布倫斯特)獲最佳影片,《尋找智美更登》(導演:萬瑪才旦)獲評委會大獎,《白銀帝國》(導演:姚樹華)獲評審團獎,朱莉斯舍夫契克(《殺手寫真》)獲最佳導演,斯維利固德納松(《原創人生》,導演:安東尼奧度貝倫/亞歷山大布倫斯特)獲最佳男演員,西蒙娜唐(《愛之傷痕》,導演:尼爾斯馬爾姆洛斯)獲最佳女演員,法比奧波尼法奇/吉烏裏奧弗雷多尼(《是的,我們行!》)獲最佳編劇,尼古拉斯古切特烏/漢斯梅爾(《無福之地》)獲最佳攝影,盧烱羽(《電影就是電影》)獲最佳音樂。

    通過5年的品牌打造,亞洲新人獎已成為亞洲國家和地區年輕導演成長的重要平臺,共設置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評委會特別獎等三個獎項。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是中國影片《扎賚諾爾》的導演趙曄,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是韓國影片《超速緋聞》,獲得評委會特別獎的是伊朗影片《噓......數到七》。

    問:本屆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節目市場”和“國際新媒體與廣播影視設備市場”情況如何?

    答:本屆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節目市場于6月11日圓滿閉幕,共有來自全世界近150家中外影視機構設展,另有500多名中外專業買家、7600多位來賓參與交流洽談。海外展商的比例仍然保持在40%左右。今年動畫項目創投首次納入節目市場,積極發揮投融資功能,推動國産動畫産業鏈的發展。展商方面,中央電視臺、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東上海、華誼兄弟、海潤影視、小馬奔騰、浙江華策、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等知名的大公司均帶來自己的新作。不少新面孔也在今年紛紛加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兩岸文化交流密切,此次前來參展的台灣地區影視機構數量比去年猛增70%,代表團人數超過了150位,中視、民視、華視等超過20家電視機構希望借助上海電視節拓展市場,進一步增強兩岸的互動合作。來自歐美的參展商數量也有增無減,美國的沃特迪士尼公司、哥倫比亞國際公司、德國之聲、英國獨立電視臺、法國新聞社等眾多上海電視節的老朋友再次參展。日本展商也繼續保持相當的熱情,其中有NHK、TBS、東京電視臺等。此外,韓國的國家電視臺幾乎全體出動,其中KBS、MBC、SBS等已連續六、七年來參加上海電視節的節目市場。從這些海外展商對節目市場的熱切關注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本屆上海電視節國際新媒體與廣播影視設備市場于6月11日圓滿閉幕,本屆展會匯集了中外眾多電視技術專業領域最頂尖的參展商,包括國外著名企業索尼、松下、IBM等公司以及國內著名企業索貝、大洋、新奧特等公司。展會期間發佈的最新産品包括以色列傲威公司帶來的4K大屏幕超高清顯示技術、索尼公司帶來的3D立體電視3Gbps和3D的立體技術、3D製作和播放機、3D監視器等。本屆設備市場拓展了廣電展覽專區,適應了廣電技術的近一步發展,對現有的光電市場提出新的挑戰,給電信、IT、民用産品等相關産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今年白玉蘭技術論壇繼續秉承著更新理念、創新技術、謀求發展的宗旨,以“視覺的衝擊,視覺的享受”為主題,研討會以演講與演示相結合的方式,給人們帶來視覺和聲音的雙重體驗。設備市場及白玉蘭技術論壇作為上海電視節主題活動之一,以擴大規模、拓展信息量為宗旨,為技術交流、科訊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增進行業間的相互交流鑄就了一個寬廣的平臺。

    問:本屆“白玉蘭論壇”關注的話題有哪些?

    答:2009年“白玉蘭論壇”由高峰論壇和專業研討兩大部分組成,高峰論壇以《競爭環境中的媒體責任》為題展開,而專業研討則聚焦電視産業不同專業領域的熱點話題,其中包括:《新媒體論壇:下一代網絡與電視》、《全球化時代華語主持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時尚·女性媒體》、《媒體融合:尋找電視/網絡/手機視頻的複合效益》、《兒童電視論壇:創造並記錄中國兒童的快樂》、《紀實類節目的受眾與廣告價值》、《中美影視論壇》。今年的論壇是涉及範圍與專業領域最廣的一次,包括編劇、廣告、主持人、新媒體、紀錄片等。在首次增設的“兒童電視論壇”上,廣電總局相關人士與各地少兒頻道總監、知名兒童傳媒公司、兒童教育研究領域專家等一起,探討了如何為中國的孩子奉獻寓教于樂的兒童電視産品,探索少兒頻道的運營理念與戰略,以及兒童媒體的公益角色和社會責任等話題。

    “中美影視創意論壇”則成為兩國影視劇行業領頭者之間一次直接對話的機會。在主題演講環節,Cyrus Voris & Ethan Reiff(《功夫熊貓》聯合編劇)、Deran Sarafian(《豪斯醫生》、《迷失》、《犯罪現場調查》導演、製片、編劇),David Warren(《絕望主婦》導演)等四位美國行業領頭人,分別從編劇中心制VS製片人中心制、“植入式廣告的價值和方式”、“金融危機的影響”、“電視業發展前景”等多方面,對美劇的成功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併為中國電視劇行業提供極具參考意義的建議。而在“頭腦風暴”環節中,國內金牌製作人鄭曉龍,著名導演、製片人兼演員張國立,著名製作人馬中駿等與美方代表開展了一場“火星四濺”的對話。雙方通過交流中美影視劇製作模式、機制等方面的特點,探討發現兩國製作人在創意和製作領域相互借鑒合作的可能性。

    問:本屆電視節動畫項目創投有何亮點?

    答:“聚焦動漫谷--2009動畫項目創投”由上海電視節組委會、上海市文化科技創意産業基地和上海聯合動漫産業發展中心聯合主辦,旨在為中國原創動畫與資本投資方之間搭建溝通平臺,挖掘市場的創作潛力,開拓動畫片市場,打通整條動畫産業鏈。

    今年有超過120部作品參與動畫項目創投,其中專業公司參與積極性大大提高,創意項目質量大幅上升。整體來看,參賽作品超過80%都配有製作精良的樣片,達到國際水準。上海動畫項目創投不僅強力投入前期組合式的豐富活動,以最高30萬的獎金投入項目的樣片製作,更著力於項目的後期推廣與銷售。去年入圍的動畫項目中有6項已由上海電視節打包送往法國戛納青少年節目市場進行宣傳播映,6部樣片獲得了高達234次的買家點擊率。今年將繼續加大對國産動畫項目的海外推廣。

    問:第二屆大學生電視節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以“精彩視覺,傳播激情”為主題的本屆大學生電視節于6月9-11日舉行。本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了解電視發展態勢、參與電視製作的機會。這也是上海電視節擴大影響力、培養行業人才的一種嘗試。

    大學生電視節的主體活動包括三大部分,與往年相比,這三項主體活動分別呈現出各自特點。大學生DV短片評選新作迭出,大學生通過鏡頭記錄時代,思考現實問題,結合建國六十週年、世博會、澳門回歸十週年等各類重點專題,反映社會風尚,表現了當今大學生精神風貌;電視節目關注度調研提供新興數據,以“愛看電視”為主題的本次調研採取問卷調查的科學研究手段,在全市15所高等院校中抽取3000名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調研分析,了解了上海大學生群體對於電視媒介的關注現狀,以此來分析未來社會新形勢下大學生對於電視媒介的潛在心理訴求;大學生電視節目展映評選出爐新銳榜單,在上海八所知名高校中進行的展映評選,讓大學生在具有相當文化素養的談話類、文化專題類、綜藝娛樂類三大類節目中自主評選出最喜愛的電視節目。

    問: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作為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電影市場于6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共由電影交易市場、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合拍片項目洽談三大部分組成。

    隨著近年來中國電影行業的行情不斷走高,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受到各方青睞,雖然展臺較去年擴大了近一倍,但仍供不應求,所有展臺在4月底便已銷售一空,包括中影集團、上影集團、華誼兄弟等國內外著名製片發行公司及電影機構紛紛設展,帶來了自己最新的電影作品。

    除了電影交易市場,為年輕電影人搭臺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以及為促進中外合作的合拍片項目洽談格外受到青睞。其中,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共收到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217個項目報名,其中既有岩井俊二、郭在容、波蘭電影大師扎努西在內的國外大師項目,也有包括張一白、王光利、馬儷文、陳大明、曹保平等在內的一大批中國實力派導演創意。而合拍片項目洽談則通過電影節的國際舞臺,為中外電影的交流與合作、為電影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與機會,經過403 場預約洽談會議,共有34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合拍片項目洽談與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動産業發展的核心。

    張猛的《鋼的琴》成為“最具創意”項目;郭在容擔任藝術總監、擬在中國尋找年輕導演的《再見阿妮》,成為“最具市場投資潛力”項目。

    問: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論壇”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今年的電影論壇由“主席講壇”、“主題論壇”、“電影圓桌”和“電影大師班”四個部分組成。

    電影論壇一直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重要品牌。旨在為業內人士就産業熱點和前沿話題提供高端交流、頭腦風暴,同時關注電影觀念和電影本體發展,為電影産業的未來發展解惑指路。無論是主席講壇、主題論壇,還是電影圓桌和電影大師班,品質都堪稱世界一流。針對中國電影市場正經歷的擴張式發展時期,暴露的系列問題,電影論壇的高端性和前瞻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産業層面上,從電影市場與生産力互為策動引發開去,聚焦産業環境與生産力的關係(包括電影投融資方式、突破內容題材瓶頸以及合拍策略等等),分別以《中國製造: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怎樣的電影》、《孵化軟實力:金融危機與電影成長》、《中國價值:金融危機下的合拍策略》為題展開業界頭腦風暴;在觀念層面論壇幾乎邀請到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導演及國際最著名的影評人等,就創作者在産業大格局下的創作方法與立場展開清醒、務實的探討,並以“主席講壇”評委會主席丹尼•博伊爾、與史蒂芬•戴德利和中國著名導演姜文討論如何製作“簡單而好看的電影”為高潮;在對年輕創作力量的扶持層面,通過與國際知名品牌的合作如“柏林天才訓練營”、“歐洲製片人網絡”等合作,為年輕新銳這些未來大師做行業培訓;而在公眾層面上,通過幾位大師對謝晉的回顧、昆西•瓊斯對話音樂、藝術院校學生,將論壇的專業影響輻射到公眾層面。

    問: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影展”有什麼新特點?

    答:多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影展以多元化為特點,是國際電影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今年,在上海市範圍內選擇了25家影院的30塊銀幕,在電影節舉辦的九天時間內,放映200多部中外影片,有超過20萬觀眾走進影院享受多元電影文化的魅力。目前,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觀眾數僅次於柏林國際電影節。

    本屆國際影片展映更注重主題策劃,全景式展示世界電影發展的動態與潮流。國際影片展映由“向大師致敬”單元、“新中國精品電影展”、“地球村”單元、以城市為主題的專題影展組成。“向大師致敬”單元,推出英國著名懸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10部經典影片、法國國寶級女演員伊莎貝爾•于佩爾的6部佳作、韓國電影泰斗林權澤的經典作品以及讓•呂克•戈達爾以及弗朗索瓦•特呂弗等人的傳世之作。新中國精品電影展,為迎接建國60週年大慶,以專題形式展映一批有價值、有影響力的影片。“地球村”單元,設置“澳大利亞視點”、“聚焦德國”、“聚焦意大利年輕演員”、“聚焦瑞士”、“巴西風情”、“土耳其呈現”等國家展映單元。以城市為主題的專題影展,結合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徵集以城市為主題內容的影片(包括劇情片、短片和紀錄片),讓國內外電影人和觀眾在享受電影的同時,感受上海世博的氛圍。

    問:上海國際電影節近兩年成長情況如何?

    答: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傳承中堅持創新,力爭打造産業孵化器,以提升品牌效應和國際影響力。具體表現在其主體活動越做越強,比如參賽片每年遞增速度很快,從2006年的746部到2009年1925部。而且世界首映、國際首映的影片也在不斷增多。此外,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的陣容與世界各大電影節比,也非常強大。2006年的呂克•貝松,2007年的陳凱歌,2008年的王家衛,以及今年的丹尼•博伊爾,無不是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斬獲大獎、拍攝的影片取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著名導演。在電影市場上,2006年推出合拍片項目洽談,2007年重新亮相的電影市場,都在不斷強化電影節的市場功能。本屆電影交易市場移至上海展覽中心,展區面積和展商數量都創歷屆之最。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和合拍片項目洽談在今年收到了200多個報名項目,包括一些大牌導演的最新創意,創投的功能越來越務實,並且通過與柏林電影節合拍市場、東京電影節項目市場的國際合作,為參加的項目方提供更廣泛的推廣與融資平臺,切實地幫助電影人實現夢想。隨著展映影片越來越精彩以及展映單元地不斷豐富,觀眾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參加電影節的業界人士每年達5000名以上,報道媒體的數量也達到了1000多名,每年增15%以上。而電影論壇則從中國産業環境與政策環境下辦節的特點出發,彌補電影節市場功能缺位的遺憾,通過國際範圍對業界精英的邀請,通過産業層面、觀念層面的話題設置,通過對扶持、培訓新人與輻射公眾影響力不同的功能呈現,電影論壇已經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最重要的品牌。

    問: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中國電影界的角色和作用是什麼?

    答:首先,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中國電影産業鏈中的重要一環。現在,在中國的電影産業界,大家都已經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電影節的市場功能。事實上,從世界範圍來説,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好萊塢發行體系之外另一個發行推廣的重要平臺。其次,其通過將世界多元電影呈現在中國電影人面前,為大家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同時,電影節的論壇秉承“中國道路、世界價值”的宗旨,邀請業界精英頭腦風暴,為行業內的交流合作搭建平臺,為中國産業發展提供風向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國際電影節近年推出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及合拍片項目洽談成功率非常高,今年入圍的40個項目中有34個達成合作意向,其中接近半數的項目正在拍攝或已拍攝完成,準備參賽或參展各大電影節。這為推動中外合作,為國際電影的投資、發行商共同發現、探寶中國電影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推動了中國、亞洲的導演們將優秀送往國際市場。正是由於這種明確的目標是上海國際電影節越來越成為業界聚集之地,中國電影、亞洲電影的新人在此被發現並獲得融資、推廣,中國與國際間的電影的合作在此啟程。

    問:上海國際電影節取得較快發展的經驗有哪些?

    答: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快速發展主要得力於四個方面的努力工作。

    一是建立獨立的電影交易市場,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搭建平臺。2007年上海電視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錯開連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重新設立,中國電影初步實現了不出國門的外銷。有外國媒體評論説,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的設立,“是市場一小步,電影節一大步”。三年來,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這個平臺的變化。從最初的62家展商、120多位國內外買家,到本屆76家展商、500多位國內外買家,單獨設立的電影市場彌補了上海電影節的市場缺位,大大提高了其核心競爭力。

    二是階梯式孵化産業力量,為藝術創造力轉化為電影生産力提供國際平臺、培訓與推廣。近幾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通過設立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亞洲新人獎、國際學生短片展評等三個平臺,為來自中國、亞洲、世界等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電影人群提供專業化、定向化服務。其中,“中國電影項目創投”通過推廣中國年輕導演的電影項目、為年輕導演提供融資培訓,幫助年輕電影人實現電影夢想,為中國新銳導演走向國際舞臺創造機會。2007-2008年,創投平臺已成功簽約、拍攝完成或正在籌拍的影片已達21部,成為國際上成長最快、簽約率最高的電影融資洽談平臺之一。“亞洲新人獎”則側重扶持亞洲國家的年輕人(包括給予高額獎金),推動亞洲電影市場的共同繁榮發展。“國際學生短片展評”則為國際學生進入行業設立窗口,短短3年,報名影片數量與輻射國家不斷增加,2009年共有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655部學生短片報名,電影節針對性地設立了短片交易市場,引起了國際電影業界的普遍關注。上海國際電影節通過人才孵化與項目孵化相結合,專業人氣迅速攀升。

    三是借船出海,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在推廣上海國際電影節品牌的同時,也為中國電影拓展更多的推廣渠道。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一個年輕的電影節,通過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的短片市場與合拍市場、東京國際電影節創投市場的資源互換,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一批中國電影項目推向世界,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業內影響力迅速提升。通過這種強強聯手,讓中國電影生力軍具有了國際市場眼光,也讓他們進入了國際業界和媒體的視野。

    四是尋找中國産業與政策環境下的辦節模式,通過電影論壇彌補市場功能缺失。在論壇平臺邀請國際業界頂尖人士,針對産業熱點進行頭腦風暴,為參會人員提供超值服務。電影論壇集結市場與創作方的代表,引出市場性與藝術性不同立場的觀念碰撞,呈現了電影節對産業關注的責任與使命感,為産業發展提供風向標。電影論壇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獨樹一幟的産業特色,並紛紛被其他國際電影節所借鑒和仿傚。

 
 
 相關鏈結
· 廣電總局向世博會贈送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接收終端
· 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媒體合作分委會第2次會議舉行
· 廣電總局副局長在上海調研電視購物和新媒體業務
·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村入戶工作會召開
· 廣電總局副局長會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 廣電總局準備出臺相關意見對電視購物進行整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