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吳曉青:全面推動環境標誌認證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5日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全面推動環境標誌認證 引領可持續消費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當前,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環境與發展領域不可阻擋的趨勢和潮流。找到這種新型經濟發展形態和模式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對於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環境標誌認證被認為是引領社會可持續消費,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環境標誌走過了15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但也面臨很多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推動環境標誌認證更上一層樓,促進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是急需我們思考的重大問題。本文意圖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闡述綠色經濟、可持續消費以及環境標誌認證的內在聯絡,提出進一步推動中國環境標誌認證,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向和道路。

    一、可持續消費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綠色經濟的演變過程及當前綠色經濟的使命看,綠色經濟是發展模式創新過程中出現的新的經濟學概念,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經濟發展形態。它有別於傳統的工業經濟發展形態,不僅是一些特定産業的集合、經濟活動和結構的評價標準和某種生産方式的變革,也包含了生産、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和經濟活動的方式以及新的經濟發展形態。從綠色經濟的內容和作用方式看,它不僅要綠化傳統的産業部門,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時還要促進開發和建立更為清潔的、新的産業部門和經濟增長點,以及更為清潔的技術和産品;是要綠化生産、消費、貿易和投資等經濟再生産的全過程。

    可持續消費是在産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週期中,自始至終最小化對天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利用,最小化廢物與污染物的産生,從而既滿足了對服務與産品的基本需求,帶來高質量的生活,又不會危害後代人們的需要的一種消費模式。可持續消費通過消費者的“綠色選擇”,對企業生産産品的原材料獲取,産品生産方式和過程,消費過程以及産品消費後處置提出符合環保的新的要求。可以説,可持續消費是綠色經濟鏈條上的重要環節,是綠色經濟在消費領域的具體形式。可持續消費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必然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樹立居民可持續消費意識是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供給導向型經濟已逐步轉變為需求導向型經濟。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市場的需要。而市場的需求首先是消費需求,因為投資需求等方面的需求歸根到底是由消費需求的滿足而得以實現的。因此,提高消費者的環境意識和可持續消費觀念,鼓勵居民參與環保事業就格外重要。政府應該加強對公眾的環境教育和消費教育,並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環境決策,提高公眾可持續消費的積極性。因此,逐步提高公眾的環保觀念和可持續消費意識,使其自覺地購買環境友好産品,是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

    其次,倡導可持續消費政策是構建綠色經濟最重要的環節。消費在社會再生産總過程運行的4個環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企業生産的産品或提供的服務只有在被最終消費之後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因此,倡導可持續消費政策有利於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構建綠色經濟最重要的環節。在當前多重危機形勢下,倡導可持續消費可以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買方市場的消費需求更有效地引導綠色生産,這對於擴大內需、推動綠色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可持續消費是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及保證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可持續消費不是反對消費,而是開拓了更豐富更廣闊的消費空間,創造了更高層次和更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從而形成了經濟發展的新的契機。可持續消費注重消費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這有利於促進企業的技術改進、管理優化、質量追求,從而增強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可持續消費對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的要求促使環保産業的發展,促進對污染治理設施和生態保護技術的開發,從而創造了當前的乃至持久的綠色商機。

    二、環境標誌是引領可持續消費的重要工具

    中國環境標誌計劃始於1993年,是原國家環境保護局為了響應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潮流,根據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全球“生態標誌”運動而倡導創建的。

    中國環境標誌計劃是自願的、基於進行第三方的認證制度,是以政府參與為主體,通過在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架起綠色橋梁,傳遞有關環境保護的信息,引導企業、消費者選擇和識別綠色産品,進行可持續消費,為企業和公眾自覺參與環境保護提供途徑。中國環境標誌産品,主要從環境友好角度充分考慮減少産品産生的環境污染,保護人體健康安全,節約資源能源和對資源進行循環再生利用。中國環境標誌旨在鼓勵企業合理使用資源和能源,開發和生産環境友好産品,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並通過對環境友好産品的扶持與宣傳,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落實可持續消費理念。

    15年來,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形成了完整的認證體系、嚴格的標準要求、完善的認證流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國環境標誌已經圍繞環境履約、可再生回收利用、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居室環境質量、保護人體健康和節約資源能源等六大類産品開展了認證工作。截至目前,中國環境標誌已經發展到七十一大類,涉及汽車、建材、紡織品、電子産品、日化産品、傢具、包裝製品等行業,已有1600多家企業生産的3萬多規格型號産品獲得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形成了1000多億元年産值的環境標誌産品群體,成為中國社會選擇綠色産品的重要依據。中國環境標誌産品已經成為廣大企業和消費者優先採購的産品,成為引領中國綠色産品消費的風向標。

    歷經15年的努力,環境標誌已成為中國最具權威的綠色産品認證制度,受到企業、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環境標誌工作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已成為中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有效措施,也是環境保護部推進可持續消費、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內容。中國環境標誌通過廣大消費者對綠色産品、綠色服務認可,政府綠色採購等市場激勵機制,推動廣大企業生産綠色産品,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引導全社會的綠色消費,為推進我國可持續消費以及政府綠色採購,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從中國環境標誌認證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看,其對可持續消費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環境標誌認證有力促進了中國環境標誌標準和相關法規政策的制定和發展,促進了環境問題的解決。1994年,為保護臭氧層,原國家環境保護局頒布實施了《無氟氯化碳冰箱》;1997年,為解決白色污染,原國家環境保護局頒布了《可降解塑料包裝製品》和《一次性餐飲具》;2000年,為解決室內環境污染,環境標誌制修訂了《水性塗料》、《人造板及其製品》、《粘合劑》等多項標準。預計到“十一五”結束,中國環境標誌標准將達到90多項。

    第二,中國環境標誌認證推動了中國的綠色消費和生産,提高了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為推動政府綠色採購工作,環境保護部先後頒布了71項環境標誌標準,基本滿足了政府綠色採購的要求。2006年10月,財政部和環境保護部共同下發了《環境標誌政府採購實施意見》,要求在政府採購中優先採購通過中國環境標誌認證的産品。政府綠色採購工作積極引導了全社會的綠色消費,提高了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1000多億元年産值的環境標誌産品群體,成為社會選擇綠色産品的重要依據。中國環境標誌産品已經成為廣大企業和消費者優先採購的産品,為我國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國環境標誌有力促進了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積極探索為中國環境保護服務的同時,中國環境標誌積極跟蹤國際動態,主動開展國際互認合作。國際互認提高了中國環境標誌的國際知名度,並且幫助了中國産品跨越綠色貿易壁壘,促進了綠色貿易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以來,中國環境標誌先後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德國等多國環境標誌認證機構進行了互認,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相關産業、産品、生産工藝以及技術的升級進步,提高了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

    三、全面推動環境標誌認證,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當前,低碳經濟是國際綠色經濟發展一個重要內容。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認證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低碳經濟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創新,形成明確、穩定和長期的引導和鼓勵,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及運用,並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變。目前我國的綠色經濟發展也是以低碳經濟為重點內容,促進緩解我國面臨的溫室氣體減排壓力和環保問題,實現氣候變化危機下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回顧過去,中國環境標誌認證有力地促進了節能減排與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展望未來,中國環境標誌計劃有望能夠在推動中國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形勢下,中國環境標誌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應對中國氣候變化的嚴峻趨勢,配合國家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試點工作,中國環境標誌計劃需要探索開展低碳産品認證。通過向産品授予低碳標誌,從而向社會推進一個以顧客為導向的低碳産品採購和消費模式,以公眾的消費選擇引導和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産品技術,吸引整個社會在生産和消費環節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中來,促進社會向低碳生産模式轉變,最終達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效果。

    二是抓住發展綠色經濟的歷史契機,大力倡導和推動綠色消費,以可持續消費促可持續生産,促進整個經濟再生産過程的綠色,促進國家産業和産品結構升級以及技術進步。

    三是進一步完善和制定環境標誌産品標準,積極參與到國際環境標誌産品標準和規則的制定中,提高中國環境標誌産品的國際競爭力。

    要實現以上戰略方向和目標,需要在不同的層面全面推動環境標誌認證,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第一,完善我國的環境標準、環境標誌制度及相關法律。目前我國的環境標準總體偏低。在我國的外貿出口中,往往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標準而遭退貨。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適應國際市場對出口産品環境標準的要求,應儘快提高我國的環境標準,完善環境立法,加大執法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環境標誌法律,如對《環境保護法》、《清潔生産促進法》進行修改,在《對外貿易法》中增加環境標誌的相關規定,對《政府採購法》補充相關“綠色”內容等。研究和掌握國際環境標誌發展態勢,完善我國環境標誌制度,提高我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推動政府綠色採購。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全面推行政府綠色採購提供制度保障。需要制訂專門的《政府綠色採購法》,對政府推行綠色採購的主體責任、綠色採購標準和綠色採購清單的制訂和發佈,進行明確規定;二是建立綠色採購標準,發佈綠色採購清單和操作規範。綠色採購標準的制定是實施政府綠色採購的核心;三是公開綠色採購信息,完善監督機制,完善綠色産品清單,擴大清單範圍。建立一個供應商、採購人員、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平臺,不斷地更新國內和國際上最新的綠色採購産品信息和技術信息。環保部門應抓緊制定涉及政府採購産品的環境標誌標準,擴大清單所涵蓋的範圍,為政府綠色採購提供更多的選擇;四是開展試點工作,為採購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廣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標誌認證工作。環境標誌認證過程對於我國大部分企業來講難度大、費用高。從長遠利益考慮,政府應該參照其他國家的做法,制訂一套鼓勵環保,有利於環境標準系列認證的優惠政策。同時,研究我國主要貿易夥伴在綠色産品和綠色標誌方面的規定,為我國企業提供幫助,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為消除環境標誌制度給企業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在完善我國環境標誌制度的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的交流磋商,吸收和借鑒國外環境標誌制度建立和運行經驗,積極開展環境標誌的雙邊或多邊相互承認工作,從而提高我國出口産品競爭力。

    第四,鼓勵企業調整發展戰略,積極申請環境標誌認證,參與國際綠色市場競爭。環境標誌産品是未來世界貿易以及消費發展的趨勢,企業要看到環境標誌産品帶來的機遇。鼓勵企業調整其發展戰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企業內部建立符合要求的環境管理體系,積極申請環境標誌認證,通過環境標誌認證推動産品結構、生産工藝和技術水平的提升,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環境報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

 
 
 相關鏈結
· 環境保護部召開"十二五"環保規劃編制前期工作會
· 環境保護部要求對08年以來規模以上投資項目排查
· 環境保護部:我國抓緊制定重金屬污染整治方案
· 環境保護部:我國污染減排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 環境保護部:上半年全國污染減排保持雙降態勢
· 環境保護部排查08年以來規模以上投資項目環保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