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上海支援都江堰重建--讓富民"産業之花"綻放飄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1日   來源:解放日報

    到11月12日,5·12大地震已過一年半。深秋時節,記者再次來到岷江河畔,耳之所聞,目之所及,古堰大地正綻放著富民“産業之花”。

    曾經,都江堰的産業在地震中遭受重創,而伴隨著上海援建工作的加速推進,廢墟陰影正在褪去,富民産業的曙光噴涌而出。農業,正從傳統走向現代;旅遊業,得到恢復和提升;工業,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

    正在修復的景點“二王廟”門樓牌坊上,再現愛國將領馮玉祥曾經手書的一副對聯:萬頃波光歸稼穡,四山雲色慄蛟龍。此番美景,或許就是不久的將來都江堰富民産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長板短板”對接,讓資源動起來

    在指揮部進駐都江堰不久,援建幹部感到,都江堰的農業儘管有著傳統文明和地理優勢,但同時“短板”凸顯:投入不足、形態落後……而上海,既有技術又有專家,何不“長板短板”對接呢?

    於是,2008年7月5日,上海市農委組織多學科的專家團隊到都江堰調研,短短7天后,一份系統的《關於都江堰市農業災後恢復若干問題的報告》就擺在上海市領導辦公桌上。

    如今,報告裏許多藍圖,已經或正在變成現實:

    為恢復重建為農服務體系,一個7500平方米的市級為農服務中心和16個600平方米的鄉鎮級為農綜合服務站,今年底即將完成建設;

    為搭建兩地農産品商貿平臺,為都江堰特色農産品進入上海市場開闢了“綠色通道”, 實行“零費率”入場;

    在柳街鎮,佔地200畝草木花卉生産示範基地的大棚已經搭起來,交通、排水供電等配套在加緊施工。這個基地將主要生産非洲菊等草本花卉,預計第一批花可以趕在春節前上市。“孫橋的技術,加上奉賢區成功的種植經驗,非洲菊可讓柳街人致富。”

    站在都江堰區域圖前,起自向峨鄉,終至青城山鎮,從右往下畫一個弧線,“10萬畝現代生態農業集聚區”可圈可點。目前,首批項目已啟動,到2010年3月全部建成,將成為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滬川兩地合作交流基地、農民持續增收基地。這一項目涉及12個鄉鎮,佔都江堰市耕地面積60%,受益人口占都江堰市農村人口44%。項目建成後,核心區農民可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都江堰旅遊業佔據GDP總量半壁江山,相關從業人數佔城鄉勞動力的60%。大地震後全市旅遊處於停業狀態。上海援建指揮部為都江堰這一民生産業和支柱産業的恢復和重建,不僅援助7000多萬元打通旅遊通道,而且借助上海國際旅遊節和上海世博會兩個平臺,助推旅遊業恢復提升。

    去年和今年的上海國際旅遊節上,“都江堰花車” 兩次現身國際大都市;今年9月14日,上海還向都江堰市授發“世博會旅遊推廣站”,使都江堰成為全國除省會城市外唯一獲此稱號的城市。15家上海旅行社還與都江堰市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包括世博之旅、愛心之旅等8條特色旅遊線路。截至10月25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實現購票200萬人次,門票收入1.7億元,分別比2007年同期增長22%和27%,超過2007年全年水平。

    市場引導“配對”,讓項目轉起來

    去年9月和今年9月,在上海援建指揮部協助下,都江堰市連續兩年在上海舉辦招商項目推介會。迄今,共有1000多家上海企業(園區)參加推介會,104個投資項目的簽約金額達70多億元。

    項目的紅火背後,除了兩地政府搭好平臺,都是企業的“自由戀愛”。正是有了市場的引導,富民産業項目才得以“轉”起來。

    都江堰震後産生的龐大建築垃圾,在上海德濱機械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德志眼裏卻是“寶貝”。德濱出手4000萬元,在都江堰成立申川節能建材公司,生産綠色磚塊、砌塊、路基材料等多種環保建材。該項目完全達産後,可年處理建築垃圾100萬噸,産值超過1.5億元,還能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去年,上海盛為木業公司和生意夥伴在都江堰共同投資設立了申愛獼猴桃農民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已吸引當地560戶農民加盟,流轉土地7000余畝。申愛計劃在5年內持續投入1億元,把這個基地打造成為集生産、觀光、儲存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

    震後,都江堰大部分産業瞬間受損,目前有5萬-6萬人失業,而且,農村就業人口23.5萬人中部分需要尋找新的就業。為此,上海援建的“10萬平方米就業創業基地項目”橫空出世。就業創業基地項目,鼓勵都江堰居民創業和中小企業落戶。到明年5月建成,預計可向社會提供近5000個就業崗位,每年可創造1500萬元稅收收入。

    如今,上海對都江堰的援建,已轉向通過産業發展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

    “造血”共贏互利,讓機制活起來

    今年9月,溫家寶總理在考察指導四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時指出,鼓勵支援省與受援地區在鞏固援建成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長期合作機制。上海正在用自己的援建實踐,回答總理關心的問題。

    市領導曾多次作出指示,要增強援建的“造血”功能,要探索如何長期共贏互利。

    上海援建指揮部與都江堰市政府也達成共識:著力形成以政府引導為關鍵、各類企業為主體、優勢互補為基礎、市場運作為導向、産業項目為載體、合作共贏為依託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經濟合作機制。正是有了這種共識,使都江堰的“産業之花”盛開怒放。相關例子不勝枚舉:

    震後,上海浦發銀行申請參與對口援建。目前,該行已經成立都江堰支行,與都江堰市政府簽訂《都江堰市災後重建銀政合作框架協議》。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計向都江堰13戶企業投放貸款36.9億元,增強了企業的“造血”功能。

    在都江堰市二環路北段以東、蒲陽路幹道以南交接處的1平方公里範圍內,正在打造一個“川西風貌、上海風情”的綜合商住社區———“壹街區”。它用於安置都江堰市7000多戶、2萬多人的綜合小區,匯集百貨公司、超市、家電、數碼通訊、酒店等業態,形成一個完整的小城。

    上海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後重建指揮部總指揮薛潮表示,災後重建絕不是簡單的“復原”,上海率先探索的“援建+合作”模式,為災區産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記者 邱曙東 吳長亮)

 
 
 相關鏈結
· 都江堰重建工作進展順利 遊客量恢復到震前八成
· 劉志軍在都江堰看望慰問入住新居的鐵路職工和家屬
· 上海對口支援都江堰災後重建重點增強"造血"功能
· 2009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11日將在都江堰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