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三要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3日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我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浮動,發揮匯率的價格信號作用;二是根據經常項目主要是貿易平衡狀況動態調節匯率浮動幅度,發揮“有管理”的優勢;三是參考一籃子貨幣,即從一籃子貨幣的角度看匯率,不片面地關注人民幣與某個單一貨幣的雙邊匯率。

    一、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就是要實現國際收支大體平衡

    理論和經驗都表明,供求大體平衡時資源配置有效性高。如果供求不平衡,資源配置就難以實現最優。當總出口長期小于總進口,表明資源並未充分向出口部門配置,結果是外匯短缺,無法滿足包括消費品和生産投資品在內的進口需求;當總出口持續明顯大於總進口,就表明資源過多向出口部門配置,出口爭取到的外匯無法通過進口消化,而是變為對外投資,當投資集中于境外低收益領域時,表明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自黨的十四大決定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起,就已明確了基於市場供求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方向。

    從國際收支平衡的角度考察資源配置效率,主要應看經常項目是否平衡。國際收支中除經常項目外還包含資本項目,由於資本項目具有跨週期投資的特點,難免摻雜投機性活動。國際經驗表明,以資本項目來衡量匯率對資源配置效率的代表性不強,直接反映實體經濟活動的經常項目更具代表性。外匯儲備也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重要項目,一國在不同發展階段對外匯儲備有不同要求。外匯儲備牽涉到跨週期積累問題,如果外匯儲備不足,在某些階段可以通過比較明顯的順差來補充,但中長期看經常項目平衡還是最有利於資源配置和國民福利。

    國際收支平衡、特別是經常項目平衡是分析均衡匯率的基石。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指標是經常項目差額與GDP之比。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成員國匯率最主要的宏觀經濟均衡法(Macroeconomic Balance, MB),核心概念就是經常項目差額與GDP之比的均衡值(Current Account Norm)。如果一國中期內經常項目差額超過均衡值,其匯率就被認為存在低估,反之則為高估;經常項目差額超過或低於均衡值越多,匯率低估或高估程度越高。

    從中長期看,匯率和經常項目差額之間不一定有如此簡單的對應關係,因為影響國際間經貿往來的還有資源稟賦、産業分工、消費習慣等一系列更為基礎的因素。但是,要科學地對匯率浮動進行“管理”,就必須對外匯市場供求狀況進行前瞻性預判,此時分析經常項目差額的確是重要之基礎。當然外匯市場供求與整體國際收支狀況相關,並不完全取決於經常項目,但總的來説經常項目狀況是國家實體經濟的綜合反映。經常項目收支又是國際收支的主體,2007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國際收支順差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加之我國經常項目已實現可兌換,供求關係反映比較充分,因此通過經常項目分析外匯市場供求不會産生系統性的偏差。

    從實際考慮,由於經常項目中還包括收益,而收益和資本項目相關,所以在分析經常項目差額時,一般不考慮收益,而是直接分析貿易收支狀況。鋻於數據的滯後,從數據的可獲得性看,用海關口徑的貿易收支更加直接和實際。

    二、根據經常項目主要是貿易平衡狀況來把握對匯率浮動的管理

    對匯率浮動的管理主要體現三個取向:一是在宏觀經濟上要應對國際國內市場異動,防止匯率過大波動和金融市場投機;二是匯率向引導優化資源配置、趨向國際收支平衡的方向調整;三是與大多數企業在資源配置優化過程中的承受力相適應,避免出現大規模的關閉和裁員。

    根據均衡匯率決定理論,可將匯率看作經常項目差額或貿易收支差額的函數。如果函數關係是線性的,就可以根據差額情況相應地調整匯率。當然,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的函數關係很可能是非線性的,因此匯率浮動過程中,要注重漸進、適度,根據國民經濟的條件和國際收支的條件進行動態調整。

    匯率調整會給企業結構調整帶來一定壓力,但若貿易順差仍較大甚至快速增長,就表明企業總體上是適應的,調整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貿易順差快速減少,表明企業適應能力還需要提高。匯率調整過程中要把握好節奏,充分發揮正確積極的因素,控制不利因素,還要綜合考慮國際經濟形勢、國際合作等因素,維護好戰略機遇期。

    通過匯率調整,改變國民經濟內外比價關係,引導資源在對內和對外部門之間優化配置,促進擴大內需、産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這些變化反過來又能夠以市場化的方式對經常項目收支進行調節,兩者互相促進,實現經濟均衡可持續增長。

    匯率的調整也對資本項目收支産生影響。對此,要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測,加強對衝的準備,嚴格控制外債規模,限制外債結匯,加大對非法外匯資金的查處力度。從泰國等國的經驗和教訓看,私營部門、企業或者其他部門借外債並結匯,是資本流入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必要時,也可以採取限制資本流入和流出的臨時性管理措施,最近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就強化了外匯管理措施。

    三、以一籃子貨幣作為匯率調節的參照係

    匯率浮動主要是調節實體經濟中的總進口和總出口,所以調節不能僅對一國的雙邊貿易狀況,也不能僅看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匯率。從理論上看,最能代表貿易品國際比價的指標是實際有效匯率,即由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它既反映了美元和其他國際主要貨幣的交叉匯率的變化,也經過了對各國通貨膨脹差異的調整。對貨幣籃子的構成存在多種意見,儘管要考慮貿易狀況和參照資本流動等因素,但由於資本流動的規律性較差,因而總體上以貿易加權為主、適當加入其他考慮。具體選擇上,有效匯率籃子中的貨幣應該多元化,以體現貿易和投資的多元化。在計算權重時,主要根據經常項目收支的情況,並結合資本項目收支和本國經濟主體跨境收支的幣種結構,選取與本國經濟來往密切的國家和地區的貨幣,以及經濟交往中使用頻繁的貨幣作為籃子貨幣。

    以實際有效匯率作為管理匯率浮動的操作目標理論上是合理的,但實際操作中還是未包括通脹差異調整的名義有效匯率更為常用。一是實際有效匯率的調整指數,即不同國家可比物價指標很難確定。國際上一般選用CPI,但是經濟學界認為CPI中包含很多不可貿易品,不一定合適。其他替代指標有PPI、GDP平減指數、單位勞動力成本指數等,接受程度都不太高。二是計算實際有效匯率存在時間滯後和數據可得性的約束。CPI等物價數據的時效性和可得性比較差。與匯率數據容易獲得且實時更新相比,CPI和PPI的數據一般要滯後一個月,GDP平減指數至少滯後一個季度,單位勞動力成本指數滯後更多,而且不同國家的統計口徑差別較大,一些國家可能沒有可比的數據。

    參考一籃子貨幣與盯住單一貨幣相比,更能發揮調節進出口、經常項目及國際收支的作用,也更能體現出匯率上下浮動的特點。人民幣對單個貨幣有升有貶雙向浮動,整體上則是在合理均衡的基礎上保持穩定。

    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一直是重點強調的內容。但是,僅關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觀念短期內還是難以改變,其中既有長期形成的習慣問題,也有在會計、統計等方面使用美元較多的因素。這意味著中國在不斷擴大全方位開放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主要看經常項目尤其是貿易收支)、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的匯率形成機制時,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未來可嘗試定期公佈名義有效匯率,引導公眾改變主要關注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的習慣,逐漸把有效匯率水平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參照係和調控的參考。

 
 
 相關鏈結
·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詳解有管理浮動匯率制三大要點
· 胡曉煉: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我國既定政策
· 胡曉煉指出:前期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
· 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詳解當前國際金融熱點話題
· 胡曉煉:服務擴大內需 進一步做好外匯管理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