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新農民 新農村—甘肅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4日   來源:甘肅日報

    “新農民、新農村”——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正為全省新農村建設注入勃勃生機。

    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是甘肅省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先進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近年來,甘肅省不斷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成績:規模擴大、結構優化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服務、做出貢獻,起到示範或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者。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省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已經達到25.1萬人,較2004年底增加11.5萬人;同時,人才隊伍結構明顯優化,已基本形成了5個“方面軍”,即生産型人才、經營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科技服務型人才、社會服務型人才。

    圍繞種植、養殖、加工、經營和農業産業化發展,2004年以來,甘肅省先後在21個縣(區)組織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每個項目縣(區)每年選派30至40名農業科技人員,人均負責指導30至40戶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新技術培訓,年均培育科技示範戶近10萬戶,培訓新型農民4萬多人。

    以普及農業科技為重點,甘肅省還大力實施“科技入戶計劃”。通過確定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實行“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3年來,已累計示範培養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30萬人,輻射帶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50萬人次。

    為推進農村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近年來,甘肅省又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培訓促輸轉、以技能促就業、以品牌打市場”。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陽光工程”培訓基地345個,累計培訓近50萬人次,造就了一大批走南闖北的技能型農民工隊伍。

    隨著進城務工農民漸次返鄉、創業人數日益增多,2005年,甘肅省“農民創業性培訓計劃”正式立項。為期一年的脫産式專業培訓,涵蓋了理念、知識、技巧等各個方面,使受訓農民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大幅增強。4年來,已有6000多人完成創業性培訓,並通過“手把手”對接幫扶,使更多返鄉農民工投入創業大潮。

    2008年,“新農村建設人才保障工程”全面實施。作為省委、省政府“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舉措,工程從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法律以及基層黨建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村人才的培養力度。一系列幫扶措施相繼出臺,一大批城市人才奔赴農村……源源不斷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極大地帶動和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

    科技帶頭人、産業帶頭人、致富帶頭人……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2009年,全省糧食總産量達到906萬噸,創歷史新高;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面積758萬畝,增産糧食60萬噸以上;新修梯田110萬畝,完成節水灌溉89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同比增長12%。

    經驗:多策並舉、重視實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數載耕耘,甘肅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正結出纍纍碩果;其間,各地因地制宜、廣開思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為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積累了一批寶貴經驗和做法。

    ——圍繞重點行業和特色優勢産業實施人才項目,以産業促進人才建設、用人才帶動産業發展。酒泉市以啤酒花産業種植基地為依託,投入260萬元,建立了啤酒花産業人才培訓基地,實現了“發展一個産業、集聚一批人才”的雙贏目標。此外,還有張掖市實施的制種業人才開發項目,定西等中部地區的馬鈴薯、中藥材産業以及旱作農業人才開發項目,天水、平涼等地的果品、蔬菜産業人才開發項目,甘南、臨夏等地的畜牧産業人才開發項目等。

    這些項目的實施,把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同農業産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不僅造就了眾多“懂技術、會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而且催生了一批熟悉市場運作、有較強市場競爭意識的産業帶頭人,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示範效益。

    ——分類指導、按需培訓,有效提高人才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近些年,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中,各地緊密結合農村生産經營實際,通過採取定向培訓、集中培訓、菜單式培訓等靈活方式,大大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使農民真正“學懂了知識、掌握了技術”,從而為新農村建設凝聚了大批實用人才。

    蘭州市圍繞“一村一品”的産業發展規劃,針對不同人員需求,開展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支柱産業帶頭人”培訓項目,先後培訓農村種、養、加工能手6000人,農村技能型人才5000人,農村經營能人1200人,並使2000戶農民掌握了一至兩項實用技術。

    ——整合培訓資源,形成規模優勢和綜合效應,加快各類農村人才的培養速度。武威市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職能,把各行業、各單位分散的資金、項目、人才等資源集中起來,先後整合各類資金780多萬元,建成規範化村級活動場所69個,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86個。張掖市大力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形成了以縣區職教中心為主體、鄉鎮培訓示範基地為基礎、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農村人才培訓架構;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校校聯合”的培訓模式,通過推行黨校、農廣校、農技校、農機校、教師進修學校、行政學校“六校合一”,培訓各類農村人才近2萬人次。

    ——開展有償科技服務,通過政府“埋單”,充分調動培訓人員積極性。民勤縣由政府出資設立日光溫室“培訓券”專項基金,給建棚農戶每戶發放50元“培訓券”;農戶在鄉鎮集中培訓交1元券,參加村上組織培訓交2元券,聯絡科技人員現場指導交5元券;“培訓券”兌現的補助資金,則全部歸科技人員個人所有。這一有償服務模式,既調動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有利於在科技人員中形成激勵競爭機制。截至目前,全縣已舉辦日光溫室技術短期培訓班650多場次,培訓農民3.2萬人次。科技人員兌現“培訓券”最高的達到了3000多元。

    激勵:評定職稱、技能鑒定

    2010年5月,一則新聞引起很多人注目:渭源縣農民畫家陳懷璧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獲正高級國畫藝術師職稱,成為甘肅省第一位正高級農村實用文化人才,並將享受省管人才特殊津貼。

    農村人也能評職稱?這在過去不可想象。據悉,推動農村實用人才參加職稱資格評定,是近年來甘肅省探索農村實用人才評價途徑、建立農村實用人才激勵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十一五”期間,配合“新農村建設人才保障工程”的全面實施,在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個人檔案和信息庫的同時,甘肅省先後制定出臺了《甘肅省農村實用文化人才職稱評定辦法(試行)》、《甘肅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職稱評定辦法(試行)》。

    針對農村實用人才自身特點,“辦法”打破常規、大膽創新,以工作業績、技術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評定依據,參評人員不受論文、外語、計算機等條件限制。其中,農村實用文化人才職稱主要通過觀看展品實物、現場演出以及當場製作、專家與申報人員直接對話考核等方式,由專家現場評定;農村實用技術人才以能力考核為主,由評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果園雞舍,進行現場考評。目前,全省已累計對2783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了職稱評定,其中14人獲高級技師職稱,430人獲中級技師職稱,2339人獲得農民技術員職稱。

    本著快捷、方便、高效的原則,近些年,甘肅省還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積極為務工農民提供“技術證明”。很多地方對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實行隨報隨考,並把鑒定現場搬到鄉鎮、學校以及培訓現場;有些地方則將職業技能鑒定與勞務輸轉工作結合起來,實行培訓、鑒定、輸出一條龍服務——這些舉措有效推進了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開展。2007年至2009年,全省累計有16萬名農民工參加了職業技能鑒定。

    與此同時,各地也積極落實相關政策,不斷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酒泉市創新選拔機制,通過採取“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等辦法,先後調整村班子304個,新選拔村幹部486人,其中産業帶頭人和致富能人佔到了65%;金塔縣建立了“市場營銷型”“創業發展型”“社會服務型”等六類農村人才資源信息庫;肅州區對入庫的農村實用人才進行了職稱評定,使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民技術骨幹脫穎而出。

 
 
 相關鏈結
· 陜西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及農村實用人才建設
· 綜述:我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 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工作會在山東召開
· 西南首個國家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落戶四川郫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