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十一五滇滬對口幫扶推進新農村建設 共築新家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08日   來源:雲南日報

“十一五”滇滬對口幫扶合作推進新農村建設
——共築新家園 譜寫新生活

    一座石雕靜靜矗立在西疇縣蓮花塘鄉蓮花塘村委會小洞村的中央,石雕下方鐫刻的“白玉蘭”和“金孔雀”標誌十分醒目,告訴人們這裡是滇滬對口幫扶合作結出碩果的地方。從石雕的位置向村中望去,村民活動室、“白玉蘭衛生室”、籃球場等設施配套齊全,平整的水泥道路通到各家各戶,村民新建改建的房屋整潔美觀,一個漂亮的新農村點綴在群山之間。

    滇滬合作情深意長,無私幫扶同奔小康。

    “十一五”期間,滇滬對口幫扶合作延續多年來形成的良好機制。雙方按照“民生為本、産業為重、規劃先行”的總體要求,始終密切結合貧困地區群眾最關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始終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産業發展、特困群體幫扶等民生工程作為工作著力點,成功實施了一批社會影響較大、拉動作用較強、示範效應較好、能帶動幫扶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項目,尤其是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引領工程,積極探索整鄉規劃、整村推進,産業連片開發試點,按照“政府引導、統籌規劃、規模發展”的原則,大力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讓一個個像小洞村這樣的貧困山村舊貌換新顏,使廣大山區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規劃先行整村推進

    “感謝上海對我們山區農村的幫助,現在我們新房也蓋起來了,村子也建得漂漂亮亮,日子越過越好了。”小洞村村民肖昌艷熱情地招呼記者到她的新家坐坐。她家兩層的新樓房寬敞明亮,室內裝修也如同城裏人家一樣美觀、舒適。肖昌艷説,她們村被確定為上海援建村後,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每家建房都可得到磚、瓦、水泥等建材的援助,家家都建起了新房。

    蓮花塘鄉黨委書記王春花介紹,2009年以來,上海對口幫扶蓮花塘鄉共投入資金1065萬元,其中785萬元用於實施15個村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該鄉集中人力物力對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組織建設、社會事業等進行了科學規劃,以上海幫扶資金為依託,整合其他項目資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就把小洞村等項目村建設成為設施完善、村容靚麗、産業並進的新家園,並帶動了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直接幫助貧困地區群眾儘快改善生産生活狀況的有效方式,“十一五”期間,滇滬對口幫扶合作把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為載體,規劃先行,積極實施整鄉規劃、整村推進項目,還進行了整鄉推進試點,成功實施了一大批以安居工程、基本農田建設、通路通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科教文衛發展等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項目1107項,援建“白玉蘭衛生室”242所,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教育、衛生等培訓600余期。

    “這些項目較好地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村容村貌,使受援地區初步呈現出貧困群眾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的局面。”省扶貧辦滬滇處副處長李光龍説。

    激活扶貧造血機制

    位於元陽哈尼梯田核心景區內的元陽縣新街鎮大魚塘村,一座座上蓋茅草頂、墻體土坯化、房腳貼片石的“哈尼蘑菇房”,吸引了大批遊客在此歇腳、用餐,感受傳統哈尼民族文化的魅力。村民盧文學開起了“阿盧農家”民俗餐廳,每天都在餐廳忙前忙後打點生意。其他村民也和他一樣,辦起了餐飲住宿等旅遊服務,拓寬了增收致富的途徑。

    這個讓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的民俗特色村,也是滇滬對口幫扶合作的項目。“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特色,變輸血為造血,讓項目村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建立起長效的增收致富機制。”上海對口幫扶幹部這樣解讀民俗特色村的建設思路。上海方面對大魚塘、箐口、普高老寨等元陽梯田核心景區內的村寨各投入幫扶資金50萬元,當地整合其他項目資金併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打造梯田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依靠發展民族生態旅遊産業發家致富。

    “十一五”期間,在滇滬對口幫扶合作項目實施中,雙方始終十分注重把上海對口幫扶支援作為撬動貧困地區發展的杠桿,以幫扶為契機,同時整合各種資源和資金,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尤其是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群眾在脫貧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建立起每個村子各具特色的增收致富長效機制。

    “幫扶是外力,關鍵自己肯幹。”不少受助村群眾在對上海無私援助表達感謝之意的同時,都表達出了這樣的心聲。根據各地實際,把幫扶變為激活造血機制的過程,激發當地群眾建設家園、發家致富的熱情和信心,建立長效的增收致富機制,這是滇滬對口幫扶合作不斷探索創新總結出來的有效經驗。

    全力幫扶特困群體

    7月底,在富寧縣剝隘鎮那崗山瑤外遷安置點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抓緊建設施工,確保山瑤群眾儘快住進外遷安置房。那崗山瑤外遷安置點是上海援建山瑤項目之一,上海市投入資金500萬元,規劃安置山瑤群眾80戶400人。

    “十一五”期間,滇滬兩省市對口幫扶合作工作機制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在原先確定的上海14個區2家大企業對口支援紅河、文山、普洱、迪慶4州市26個貧困縣的基礎上,逐步拓寬了幫扶範圍,先後實施了對德昂族、僰人、莽人、山瑤支系、獨龍族等人口較少民族(支系)和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結合新農村建設,以整村推進為載體,推進特殊貧困群體整體脫貧。

    5年來,上海市共投入幫扶資金6538.3萬元,先後對德昂族、莽人、僰人、苦聰人等特殊貧困人口集中區實施了以整村推進為重點的幫扶項目近200項。2010年,上海市又增列獨龍族為滇滬對口幫扶合作重點,計劃3年內投入幫扶資金5000萬元以上,幫助實施以安居房建設、整村推進和民族文化旅遊特色村建設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2010年,上海已實施3個安置點的整村推進和2個安置點的安居工程建設項目。(記者 楊猛)

 
 
 相關鏈結
· 貴州: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 青海下達新農村建設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及整治名單
· 江西新農村建設“三大轉變”述評:根深才能葉茂
· 江西計劃統籌整合資金17.98億元用於新農村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