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衛生部印發全國鉤端螺旋體病監測方案(試行)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18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為了解我國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的疫情動態、流行規律,及早發現疫情;掌握鉤體病主要宿主動物的動態變化情況及其帶菌情況;掌握鉤體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分佈及變遷情況;了解健康人群對鉤體病的免疫水平;為鉤體病流行趨勢的預測、預警和制定防治對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衛生部近日印發《全國鉤端螺旋體病監測方案(試行)》。

  鉤體病早期主要症狀和體徵有發熱(起病急,短期內體溫可達39℃左右,常為弛張熱,可伴有畏寒等症狀)、肌痛(全身肌痛,特別是腓腸肌痛)、乏力(全身乏力,特別是腿軟明顯)、眼結膜充血(輕者主要在眼球結膜、外眥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圍外的全球結膜血管擴張呈網狀,無分泌物,不痛,不畏光)、腓腸肌壓痛(雙側腓腸肌壓痛,重者拒按)、淋巴結腫大(主要為表淺淋巴結及股淋巴結,一般為1~2cm,質偏軟,有壓痛,無化膿)。方案提出開展全國疫情監測、暴發疫情調查與監測和哨點監測。全國監測點有四川雅安市、江油市、成都市溫江區、樂山市、眉山市、名山縣,湖北仙桃市、興山縣、蘄春縣、秭歸縣、竹溪縣,江西上高縣、上饒縣、龍南縣、浮梁縣,雲南思茅市孟連縣、西雙版納州動臘縣、麗江市華坪縣,湖南長沙市寧鄉縣、湘潭市湘潭縣、婁底市雙峰縣、益陽市沅江市,安徽懷遠縣、鳳臺縣、黃山區、休寧縣。《方案》還附有鉤體病個案調查表、鉤體病監測──鼠情調查統計表、鉤體病監測──宿主動物帶菌率調查表、鉤體病監測──病原學檢測結果統計表、鉤體病監測──血清學檢測結果統計表5個附表,顯微鏡凝集試驗(MAT)、間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ELISA)、分離培養鉤體方法3個附件。

  鉤體病是一種全球分佈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大部分省區的氣候條件適合鉤體生長、繁殖,動物宿主的種類繁多,加之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存在著鉤體病暴發或大流行的潛在危險,是受鉤體病危害極其嚴重的國家。從1958年以來,全國已經累計報告鉤體病人250多萬人,病死率較高。全國發病率高達10/10萬以上的特大流行有10次,其中9次發生在洪澇災害之年。鉤體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南方以稻田型和雨水型為主,北方以洪水型和雨水型為主。鉤體病主要以農村青壯年發病為主,集中在農忙季節,對疫區人民的生産生活和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