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辦公廳10月8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抓住當前天氣轉晴的有利時機,廣泛發動和組織災區群眾搶收搶種,把生産救災的各項工作抓緊抓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確保實現全年農業生産目標任務。
通知指出,9月24日以來,陜西省出現了長時間、大範圍的連陰雨天氣過程,致使44條河流出現洪水,渭河、漢江分別出現1981年、1983年以來最大洪峰流量,不僅給當地群眾財産安全帶來嚴重損失,也給秋收秋播工作帶來嚴重影響。據初步統計,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524萬畝,成災267萬畝,絕收近120萬畝,水毀農田5.8萬畝等。全省秋收秋播工作普遍推遲7-10天。當前,渭河洪水已全面歸槽,漢江等主要江河水位也已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防汛工作重心已全面轉入生産自救和災後重建階段。
通知要求,要及時搶收騰茬,搶時整地播種。目前,一些稻區農田普遍積水,特別是渭河下游灘區的排水任務艱巨。
一是要搶排田間積水。要廣泛發動和組織災區廣大幹部群眾,及時組織和調用一切排灌設施和機具,人機結合,堵口復堤,搶排積水。
二是要加快搶收進度。對於不能按期成熟,影響適時回茬秋播的秋田作物,要採取各種促熟措施。不能正常成熟的,要提前收穫,開展青貯,提早騰茬整地播種。對災情嚴重的,積水短期內難以排除的地區,要抓住天氣轉晴間隙,能收一塊是一塊,儘量減輕災害損失。
三是要搶時增種。因災播期偏晚的地區,以及無法機播、溝播的下濕地小麥,要動員群眾適當加大播量,搶時播種,確保種得上。無法按期種上小麥的地塊,要引導群眾擴大冬春蔬菜、油菜、棉花、地膜玉米、地膜洋芋等作物種植面積。四是要認真做好農資供應工作。
通知指出,要以防疫為重點,全力抓好畜牧業生産。各級政府和各級衛生、畜牧防疫部門,要密切關注災後動物疫情,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災區,防疫治病,保畜減災。
一是要認真搞好災後消毒和免疫工作。要限期捕撈溺斃動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好環境消毒,消滅疫病傳染源,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二是要在認真調查畜牧業尤其是種畜禽損失情況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恢復災區畜牧業生産的方案,並儘快組織實施。
三是要針對今年秋田作物成熟偏晚的實際,集中力量,組織開展秸稈青貯工作,為冬春畜牧生産提供穩定的飼料飼草來源。
四是採取得力措施,切實抓好秋冬動物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大面積爆發,防止外部疫情傳入和疫情人間傳播。
通知要求,要提早動手,全力抓好以水毀修復為重點的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受災地區要把水毀工程修復作為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主要內容,落實任務,落實責任。
一是要組織力量進一步核查災情,儘快組織編制水毀工程修復方案,開展項目規劃設計。
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抓住關鍵工程,抓緊冬春有利時機,儘快予以修復,確保明年安全度汛。
三是要加強滑坡、泥石流、黃土崩塌重點地區的勘查和監測,研究制定災民遷建規劃,逐步搬遷避險。
四是要切實搞好水毀農田的重建工作,組織群眾堵口復堤,恢復農田面積。
通知強調,要廣辟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各地要把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抗災救災、恢復生産的重點,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拓寬災區群眾增收渠道。
一是要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和對口幫扶等工作,在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的同時,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二是要大力開展農産品促銷活動,採取有效措施,及時發佈供求信息,為果農和果商提供信息服務。
三是要精心組織災區廣大群眾發展多种經營,修復水毀蔬菜大棚,積極發展冬季特色蔬菜生産和家庭經營。
通知最後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實加強對災區生産自救和恢復重建工作的領導,研究制定和認真落實工作措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特別是災區的縣、鄉主要負責同志,要排除一切干擾,把搶收搶種和生産救災的各項工作抓好,確保實現全年農業生産目標。